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友邦惊诧”论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语文组:马新平

教学要点:
1、讲清驳论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明确驳论与立论的根本区别。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
4、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背景。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排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
教学重点:排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文体常识
1、复习议论文的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学习论证方式: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二、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立论在以前所学的议论文中已经接触得比较多了,那么驳论是什么样的文章呢,我们还没有学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驳论文章,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想一想作者驳斥的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驳斥的。
三、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写的一篇尖锐的时事短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绝对不抵抗主义”,仅三个多月,日占东三省——中共动员“全国抗日”,爱国学生两次集会南京,要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12月17日,示威游行,“南京珍珠血案”——12月18日,通电各地严加镇压——12月20日,写本文。
四、读课文:
1、生字:
庸 yōng 兹zī 埠bù 诧chà 毙bì 捣dǎo   殴 ōu       劫 jié    逮dài      诬wū       敷衍 fū yǎn
2、解词:
不道攒击莫名国将不国党国呈文
越轨——(行为)超出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
敷衍塞责——不负责任,只是表面上应付一下。
五、思考:
1、本文是驳论文,那么文中敌人的论点、论据是什么?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反驳的?
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4、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参照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理解敌人论点、论据及作者批驳方法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2、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批驳敌论的。
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批驳敌论的。
教学过程:
一、完成思考题:
1、敌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3、敌论据:学生“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4、批驳方法:驳论点、驳论据
5、作者的论点:“友邦”非友邦,而“国府”才是造成“国将不国”的真正罪魁。
二、理清文章结构:
“友邦惊诧”论
鲁迅
(一)摆出敌论 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1)   论据:学生“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批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2~4)
(二)批驳敌人的论点   批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5)
揭露“党国”与“友邦人士”狼狈为奸,对日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罪行。(6~7)
(三)批驳敌人的论据(8,即附记)
三、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
1、作者在摆出敌论之前用较多笔墨交代学生请愿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事实胜于雄辩,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学生的爱国行为和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既交代了“友邦惊诧”的出处,又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还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为下文全面展开反驳作了充分准备。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话题加以变化了?
用“不道”一转,引出敌人的反动谬论。
第二部分
1、“好个‘友邦人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反语,以正说反,激愤、讽刺之情溢于言表。
2、连用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构成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尖锐地揭露了“友邦人士”的反动本质,实际上“友邦”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所谓“友邦”也只是国民党政府的友邦,是人民的敌人。
3、第三段只有两个短句,有何作用?
深刻揭示出“友邦人士”的丑恶面目,用词激烈,表现了作者的愤怒。
4、第四段是从哪一方面来写“友邦”的?
作者是退一步假设,从而撕掉了“友邦”的文明面具,使其本质暴露无遗。
5、“一惊诧,就怕了”揭示了什么?
“友邦”与“国府”的主奴关系。
6、连用三个“倒愈像”和一个“国下去”形成对照有何作用?
用“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的事实,揭露了“国府”才是搞得“国将不国”的真正罪魁,说明学生请愿正是出于爱国,为了维护国土的完整。而“国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得“友邦”的夸奖,永远如此“国”下去罢了。
7、“国”下去意指?
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继续下去。
8、第六段引用电文进一步分析国民党政府的本质:党国有何目的?
为镇压屠戮人民制造借口,以取得“友邦”的欢心。
9、第七段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有何作用?
拟用“友邦”的口吻,指出“党国”是受“友邦”豢养的镇压中国人民的走狗。至此,叫喊“国将不国”的险恶用心暴露无遗。
第三部分
1、这些补写事实,是否真实?引用“申报”消息的原因?
真实。《申报》是国府主办的报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前后矛盾,证明敌论据的不实,纯属造谣诬陷。
2、文章最后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国府依然可以杀戮学生,‘友邦’也可以放心瓜分中国”。既照应前文,又照应标题。
第三课时
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分析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从中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和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从中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和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讨论:
从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中,我们来看一看驳论的写法:
1、要善于抓住敌人的要害,找到敌人的谬论
文章即先摆出了敌人的论点和论据,使批驳有的放矢。
2、逐层深入,层层批驳。
“友邦”与中国人民为敌,“友邦”的反动本质、“友邦”的虚伪性,国家以怎样的方式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排比和对比揭露出国民党叫喊的罪恶用心。
论点驳斥之后,作者又引用载于〈中报〉消息驳斥了敌人的论据,进一步揭露敌人罪恶行径。通过事实的对照,不仅证明了敌人论据的不实,而且说明了这些胡说纯属造谣诬陷。
3、总结
    驳论点
反驳的方法驳论据可以单用,也可以联合起来用。
驳论证
二、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善于抓住敌论的要害,紧扣反动电文的中心,层层驳斥。
2、在揭露批驳谬论时,运用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手法。
3、运用排比、重叠的句式,强烈地显示作者的感情色彩。
三、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小结: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友邦惊诧”论,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贝多芬传》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案
    《雷雨》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复习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
    滕王阁序
    师说
    《小橘灯》第一课时说课稿
    《纪念白求恩》学案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
    乐羊子妻
    《登高》

    诗词鉴赏备课笔记(一)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劝学》
    《伊索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小橘灯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设…
    《数学与文化》教案设计
    卖油翁
    卖油翁
    《纸船——寄母亲》教案
    《背影》教案
    再别康桥
    《黄鹂》公开课教案
    《哦,香雪
    三峡
    《诉肺腑》教案设计
    《山居秋暝》创新教学设计
    12 外国散文两篇
    项脊轩志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核舟记》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长亭送别
    谈朱自清的散文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孟母与乐羊子妻——我读《三字经》
    《数学与文化》课程优秀论文选登
    游茅山略记
    两小儿辩日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写信指导教案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闲情记趣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案…
    曹刿论战
    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学案
    出师表
    从三到万
    论雷峰塔的倒掉
    人类的语言
    醉翁亭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语法复习
    最后一次讲演
    周总理,你在哪里
    最后一次讲演
    语文《乐羊子妻》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数学与文化》课堂实录
    乐羊子妻
    归园田居(其三)
    《写信》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策划一次活动》教案、说…
    《写信》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  给外地“手拉手”的小学生…
    《给长辈写信》习作评改课说课稿
    《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自我测试及答案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教案设计
    《黄鹂》
    菜园小记
    《数学与文化》《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数学与文化》阅读题
    从《数学与文化》中感受数学之美
    《数学与文化》电子课本
    《数学与文化》教案
    《两小儿辩日》
    课堂:生命成长的精神驿站——《乐羊…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善良诚实的故事
    乐羊子妻(复习题)
    古诗词五首
    6、《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