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史家或因时代局限,或因世界观偏见,不可能认识历史的本质,往往以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去解释历史,其结果只能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立传树碑。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批爿了这一现象,热情的歌颂历史的真正主^一人民群众。 (4).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展现了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词的上阕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下阕批判____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读完这首词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历史唯心主义/人民革命斗争/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4.深层鉴赏题:任选一题,认真思考,上传至网上交流。 (1)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写作技巧上的妙处。 提示:从引用、用典等方面分析。 (2)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 提示:它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气象恢弘,而着墨仅仅115个字,高度浓缩的语言是为古今罕见。用语轻松简洁且极为形象、富有谐趣! (3)本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提示:面对历史、面对自然法则,不自欺、不自哀,平静坦荡的诗句中,透出政治家的豁达气度。和对敢于造剥削阶级的反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作者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历史的主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人类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5.作业: 小作文一篇:小议“读史”。上传班级学科网。 提示材料一: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在雷声。 在无数的赞颂毛泽东诗词的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多年来,本文开头引用的这几句,在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在长沙毛泽东读者诗词艺术碑廊,在大学校园,以至各种文化场所、文人聚会之处,每提及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价值,往往被人即兴朗读出来,真真是脍炙人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大型系列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把这几句用于主题歌歌词,经著名声乐艺术家以浑厚豪放的音色演唱,更激起所有鉴赏者的强烈共鸣,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可谓尽人皆知了。是的,词作者\"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浓度、艺术内涵和风格特征,可视为\'警策\'之句\"。(引自孙国林:《毛泽东与高亨》)。 提示材料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弗朗西斯 培根
附:推荐几段网上读者的读史心得 1、 最近几天一直在研读邓贤的,感觉很不错,原先读过他的和,都有种引人入胜,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上下而求索. 邓贤,四川人,历史记实作家,好象祖上与国民党家族颇有渊源.最新出版的<当代》文学杂志则抢先刊登了该长篇新作,15万字,让我爱不释手,透过作者犀利的文笔,以及当事人的追忆,时空仿佛跳跃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出于某种目的挖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给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这里我是有些许遗憾的,我上的大学离花园口很近,花园口这三个字以前在我脑海中是有这个决堤的印象,但我大学时对历史没有作进一步研究.兴趣加在了别的事物上面,错过了亲临花园口的机会.少了一份心情. 书还没有读完,每天晚上或者中午看一点,有时震撼,有时无奈,有时欣喜,有时疯狂,的确对于历史事件我们无从更改,但透过历史现象是能看到一些本质的.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如是也. 我也读过他写的,可能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感觉一般,另外两部作品确实很好看,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气,1998年只身孤单闯入金三角,获得大量素材.写出了,为我们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的则是中国远征军的事情,\"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志。碑文铭刻:“也许你们被遗忘了,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向喜欢军事和历史的朋友们推荐. 现在我真的很反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篆的历史书,宣扬的东西太少了,全是表面灿烂,光辉耀眼的事迹,相反很多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举个例子,包括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将领,我也是在去年抗战胜利60年时才知晓的.如果没有人挖掘的话,当真只能尘封在长河之中了. 感谢邓贤,感谢所有为还原历史付出努力的人们!
2、 在国史的故纸堆里神游,颇有些到了阿里巴巴宝库的心态,目之所及,皆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不由得如饥似渴,把卷不释。鱼读历史,往往是不大记得住年代和人名的,也很少拿其做为谈资,因为在鱼看来,读史的最大功用,在于借鉴前人的做人做事,修养自己,也为自己做事提供些帮助。 既是如此,我们也就不必对前人求全责备。前人做得好的对的,我们就学习运用之;前人做得错的偏的,我们就警诫避免之。有时会听人说,“要是谁不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了”,但历史就是这样,人类就是在各种正确与错误间延续着。今人做不了完人,要求前人都是完美无暇,显然是不切实际。 有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读史书者而言,更是适用。读史者所读乃修史者所著,那么这史是由谁写的则不可不察。中国史家有“隔代修史”之说,比方《明史》,应该是要到民国来修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清人就包办了。中国的史官在古代有着较严格的制度来保障它相对的客观和独立,但遵行则是往往要用血来作代价的,到了李世民之后,史官已逐渐成为御用。这无疑给我们看清历史的真相增添了些障碍,同时也给想象丰富者提供了发挥的口实和臆想的空间。 对前人的崇敬与尊重,也是读史必需。对成功者如此,对失败者亦如此;对王侯将相如此,对凡夫俗子亦如此。自古成王败寇,成者云雄心勃勃,败者云野心昭昭,刀笔之吏,杀人无形。况无论何时,有英雄豪杰叱咤风云,亦有高人逸士隐身民间,怀道不同,行止有别,鱼均同等敬重。《史记》之《日者列传》便可做精彩例证。 读史还需常怀丈夫豁达舒朗之胸襟。史书所录,大凡战事机谋、宫闱政变、权臣倾轧、王室荒淫,心思晦暗者若堕入崇阴拜奸、寻奇猎艳之途,猥猥注目于诡道异行,津津乐道于巧术阴谋,则难免误己害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虽时有偏离,终不脱正轨、不离大道。丈夫读史,养浩然之清气,塑健康之肌体,行人间之正道,此之乐也。 3、读来有趣味,悟出来有收获。 历史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东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