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本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首当代诗歌,因此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力求作到读音、停顿正确,逻辑重音恰当。能根据诗歌思想内容较为准确的读出诗句的语气。 2.了解诗歌借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征。 3.具有品味关键句和词语的内涵,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领会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4.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勇于面对困难,执着向前,奋力争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 本文的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语言。 2. 本文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借助形象抒情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蕴藏在“山”“海”的深层次的内涵。 【教学理念】 1.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 2. 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使之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深入体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教法】 1. 用探究、合作、讨论朗读的学习方法。 2. 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字面到深层,对诗歌的思想情感作准确把握山海等形象是诗歌语言与思想情感的联结点,也是理解诗歌的关键点.。 3. 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运用课件海洋的图片音像等,使之对这两种意象的特征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 4.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诵诗歌时的伴奏音乐,以营造利于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情景氛围. 【学生学法】 1.抓住诗歌中的”山””海”,理解全文 2.根据诗歌的形象及其感情内蕴的发展脉络背诵全文 3.课后的字词,研讨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教具】 多媒体、CAL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全诗 1.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海吗?海是什么样的?没见过的说一下你脑海里的海是什么样的? 生:海很大,一望无际,波涛汹涌,与天相接,有许多动物,还有植物! 师:那你们想不想去?山里的孩子想不想看海? 生:想,山里的孩子一定想去看海了! 师:那同学们见过山吗? 生:见过太行山,九里山,还有云台山,等好多山! 师:对我们焦作是一个多山的城市。有云台山、神龙山、凤凰山,九里山等等,而我们就在九里山的山边。那我们一起看图片“山”来想一想看到山你想到了什么? 生:山是高大的,雄伟的,险峻的、连绵不断的……山里边有树木、花草,有矿产,有珍惜的植物,和在大山里住的人! 师:好,我们对山的了解很多,那么我们想一下:山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没有修的路,弯曲的,看不见尽头的,很陡的…… 师:好同学们,大家看路是这样的不好,那么山里人想去山那边容易吗?他们相对来说是什么的? 生齐:不容易的,他们是封闭落后的。 师:那山里的孩子想出去吗? 生:想! 师:的确山里有丰富的资源,可是也很落后,所以山里的孩子都很向往山外的世界,因为山外有着无数的新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从山里走出的作家王家新写的文章,《山的那边》体验一下山里孩子的心思!。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十分钟读课文,查字典) 师: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 ) 生: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ā 漫湿màn 一瞬shǜn间 师:有没有错误? 生(部分):扎下,不该读zā应该读zhā 师: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 生:诗句是“一颗从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有的学生读zhā,有的读学生读zā)
师:到底应读zhā还是zā?为什么? 教师用眼睛搜寻并暗示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立即有个学生拿出字典来查,教师点头表示赞许,更多的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来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举手了。 生: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在诗中应读zhā而不是za,“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师:对,应读zha。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生放声齐读生字 3.范读: 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体会诗歌的含义) 师: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4诵读 师:老师读完了,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我们一起来读以下 ,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好不好? 生(齐):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的点头说“好”,有的摇头。教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读的遍数少了。 生:因为是齐读,所以难度较大。一个同学读快了,大家都跟着全读快了,就没有感情了。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心去读,通过反复品读更好的领悟诗歌所蕴涵的意味,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从思想、感情上形成共鸣,得到美的感受和有意义得人生启示。) 二.挖掘形象内涵 师:现在我们深入的体会诗歌的内容,请大家分小组读讨论三个问题: 1.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山\"和\"海\"的只有表面意思吗?他们深层的意思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各表达什么意思? 它们有何联系?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 师:好,同学们讨论完了,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论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信念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 师:对,\"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信念如果\"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谁再来说一下 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从内容、时间、象征意义上说! 生:从时间上: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从内容上: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从象征意义上: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对,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谁来说一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实现理想的愿望。 生:要不怕困难。 师:这首诗就是教育我们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三、品读第一诗节 师:咱们再看一下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 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一诗节大家一起读,读时注意诗的基调!然后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画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 )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 (齐):好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纷纷举手) 生:为什么作者会写“小时侯,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生:我知道\"痴想\"写出了作者自己儿时的好奇,神往山外的世界,从小就有追求新天地的理想。 师: 对,谁还有疑问? 生: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为[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