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案——“祖国土”专题--祖国土(苏教版高一必修)
|
查询中小学语文的详细结果
|
祖国土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 学习过程设计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 1.知识链接(见学案) 2.导入:祖国是什么?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讨论) 3.解题: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4.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①.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②.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③.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④.铺叙的特点: 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⑤.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⑥.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6.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①.语言特点 讨论归纳:a诗化的语言; b直抒胸臆; c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②.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7.教后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中小学语文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案——“祖国土”专题--祖国土(苏教版高一必修)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案——“祖国土”专题--发现(苏教版高一必修) |
下一篇文章: 《我的邻居胡蜂》教案1(苏教版高一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