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和荷叶,很壮美。 王伟峻:我喜欢第三四句,色彩分明,上句是碧,下句是红。 师:红碧相映,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全诗来看,写法上有什么妙处么? 王田宇:全诗来看是一种因果关系,西湖六月为什么不同呢?因为接天莲叶和荷花。 师:说到西湖,自然是美景无限,这里作者还说六月的西湖尤其美丽,更显出荷花荷叶美不胜收。我们再看一首诗,也写莲叶荷花互相映衬的。[演示文稿:李商隐《赠荷花》]这首诗大家不熟悉,现自己看看,有没有文字上的疑难。请同学给我们读一遍。 朱晨曦举手读。 (生默默地看) 师:同学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王田宇:第三句最后两个字读什么?什么意思? 师:菡萏(han4dan4),荷花的别称,你书上应该有的。 朱晨曦:愁杀人? 师笑:愁杀人?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话说,就是愁死人,愁极了。还有么?(生默然)那我有一个问题问大家:“世间花叶不相伦”是什么意思? 刘澍:就是花和叶子等级不一样。 师问刘澍:这个花叶是下文中的荷花荷叶吗? 刘澍:不是,是别的花和叶。(师追问:怎么等级不一样?)就是对待花和叶子的等级不一样。 师:这是说世上一般人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同。我们同学们如果养了一盆花,你对花和叶子的态度一样吗?(生齐:不一样。)是啊,开了一朵花,你赶紧把花搬到屋里,浇水施肥精心呵护,一朵花凋零了,你十分惋惜。但是如果有了十片叶子,又长了第十一片,你什么态度?(生:无所谓。)是啊,长就长了,甚至你根本不知道长了一片叶子,叶子枯萎了凋零了,你也无所谓,掉就掉了呗。甚至那枯叶还没有完全枯萎你就往下揪这叶子——多难看呢,怎么还不掉啊~!(学生笑:是这样。)所以这就叫:“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但是荷花就不是这样了,荷花和荷叶的情谊是长久的,“唯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什么卷舒?(生:荷叶。)什么开合?(生:荷花。)荷叶卷舒是美,荷花开合也是美。哎?“任天真”这里“天真”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可爱。)这里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天真可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天然的,自由自在的。后面“翠减红衰”是说(生:荷叶荷花凋零的时候),这个时候真是让人愁闷啊。 好了,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现在请大家对比看两首诗,看看写作角度上、写法上、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生:都是写的荷花荷叶相映衬。 师:对,一个共同点。 生:李的诗不但写了花的开放,也写了花的凋谢;杨的诗只写了花的开放。 师点头。 生:杨的诗写了花开的时间,李的诗没有时间。 师:嗯,杨的诗写的是西湖六月,不但有时间,而且有地点。李的诗没有地点,时间……(生杂然:有时间,花开和花谢的时间) 生:李诗用了对比的写法,先写世间的人们对待别的花和叶的态度,然后写荷花荷叶。 师:好~!这两首诗比较得还是不错的。那么你喜欢那一首?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啊,没有什么对错。 王田宇:我喜欢第一首,这里作者的感情更丰富,既有对花开的喜爱,也有对花谢的不喜爱。 黄嘉男:愁杀人也是说喜爱荷花的。他正是因为不想见花的凋谢,所以花谢的时候说愁闷。 师点头。 果思齐:我喜欢杨的诗,他这里描绘了一大片的荷叶荷花,让人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显得壮美。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开放的由衷喜爱。 黄嘉男:我也喜欢杨的诗。因为我不喜欢荷花的凋零,就喜欢荷花开得热热闹闹的。 师笑:嗯,总是想此花此叶常相映呢,可是自然规律是有开有谢,应该买幅画挂上,可能就花叶永不凋零了。(众生善意的笑了) 张玥:我也喜欢第一首,第一首境界开阔。 师:杨诗境界开阔,常为人们引用。还有没有人喜欢李的诗? (无人举手) 师:我个人是喜欢第二首的,原因和王田宇的一样,觉得李诗表达的感情更丰富,杨诗显得单薄。我喜爱李诗,还出自对李商隐的同情,他身处晚唐,正是唐王朝没落的时候,个人也多遭际,仕途坎坷。所以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忧伤悲哀的情绪。你看他这首赠荷花,前面四句还高高兴兴的,写荷花荷叶的美,五六句突然就说到了花谢,情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跌进了谷底。(学生点头)你们喜爱杨诗是对的,昂扬向上,正说明你们处在青春好年华;我喜欢李商隐,大概是因为我老了。(晕死,怎么说到这里了?)(学生笑) 师:在众多的咏莲名诗中,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的,恐怕还要算周敦颐的《爱莲说》吧,所谓“怜君独自高格,爱莲谁若敦颐”,我给大家起个头,请同学们齐声背诵《爱莲说》。 (生齐背) 看看只有二分钟了,我赶紧说:我们的品读就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课,有更多的同学喜爱莲,争做正直高洁的君子。让我们在颂莲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播放《莲花颂》的flash] 铃响下课。
后记明天再写吧,写实录真是累死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