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图与实验:
1. 完成下图中的光的路线图。
2. 作出下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3. 在下图中作出从B点发出的光经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4. 在下面各图中的适当位置,填入一个合适的光学器具。
5.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下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 MN是他实验时 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 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 蜡烛所在的位置, 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6. (海口实验区)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寻找“往日之光”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像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像及其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