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珞路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选项并将答案填入相应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二战后世界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冷战”。下列关于“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B、“冷战”是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 C、“北约”的建立是“冷战”的表现 D、 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属于“冷战” 2、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B、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终结,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C、各国都努力追求经济现代化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3、经过10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以下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建设成就的是 A、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D、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5、我国用“一国两制”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允许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尊重港澳台的历史现实 6、历史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今天,这一原则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哪一会议上引申和发展的? A、亚非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德黑兰会议 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 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8、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反而遭到重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加入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盟 B、没有实现政治上的独立 C、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D、 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 9、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进步是举世公认的。但是,目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表述中不属于这一阶段基本特征的是: A、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B、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D、我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10、在国际上“南北关系”通常是指 A、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独立国家与非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1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主题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说明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机遇是指 ①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②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③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④经济全球化趋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五”期间我国四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以上三大工程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的特点是 A、天然气、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B、各地天然气、水资源、电能资源都已十分短缺 C、自然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特点 D、自然资源存在着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现象 13.下列有关三大工程建设叙述错误的是 A、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短缺的有效方法 B、形成了我国资源开发、配置、利用比较合理的布局 C、有利于解决我国资源质量不高的状况 D、科学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充分运用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B、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对它们耗竭的过程 1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 ①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③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先大力发展经济,再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6、 材料一:30年前,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以后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 材料二: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是的特点是什么?(2分)
(2)“回顾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30年前,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这一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78年开始推行且被称为“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的生产责任制是什么?(2分)
17、 材料一:2004年8月,在孟加拉国和俄罗斯先后发生三次恐怖袭击或劫机事件;9月,在澳大利亚驻印尼大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 材料二:部分国家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对照表
国家 人口(2005年)(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百万美元 国家 人口(2005年)(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百万美元 美国 29650 12 455 100 坦桑尼亚 3833 12 100 日本 12796 4 505 900 阿富汗 2850 7 200 德国 8249 2 781 900 埃塞俄比亚 553 1 200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2分)
(2)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两条)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