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教参
|
查询教案说课设计的详细结果
|
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揭示两种相反的真理的关系,是帕斯卡尔思想的重要特点。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地论述了这一人的悖论: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里程碑。由关注“头上的灿烂星空”到探求“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走过了80年的人生旅程。他要探索的,是由自然认识走向实践认识,以及从人类本身认识入手来研究认识能力与道德法则。本文是《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部分,实践理性相对于思辨理性而言,指不依赖于任何经验内容的道德意识。人从实践理性所能得到的最高赐予就是“心中的道德法则”。面对“灿烂星空”,人只是世界中被赋予了短暂生命的极其渺小的一个动物,而“道德法则”却使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得以不断提升,由独立于动物性而至独立于整个感性世界的生活。
第1—3自然段,概括提出了两种让我们赞叹和敬畏的伟大事物: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警句之一。这句话作为康德哲学乃至其一生的最好注脚而被刻在他的墓道中;也使后人在缅怀这位智者的同时,能领悟人的尊严与崇高之所在。
第4自然段指出“灿烂星空”与“道德法则”值得我们赞叹和敬畏的原因。这两样伟大事物是与我们“亲密无间、直接相连”的,它们就在我们的眼前。其中,“灿烂的星空”,即是我们身处期间的这个感性世界,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这是一个无穷绵延的、无限辽阔的时空。我们人类只不过是期间渺小而短暂存在物。因此,不管人类如何进步,不管人类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取得多大成果,也不管人类创造的地上星河会有多么明亮多么灿烂,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对自然界的敬畏,对星空的膜拜,应该是人类永远的情结。这里谈到的“知性”是指一种思维能力,对后天材料加工判断的能力,康德把它理解为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认识阶段。而“道德法则”,是一个以人格为基点,超越时空的真正无限的全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具有独立于其他动物,超越自然的特性,正是它赋予了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先验的,是存在于人们良心中的一个不可否认、绝对的声音,即绝对道义,只有它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性。这个道德法则和支配我们头上的星空的自然律一样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们理性的自律和至上的追求。遵循它具有普遍的合理性,因为它不但考虑到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而且规范着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承担着人类对其他自然物的义务,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5、6自然段,谈对这两样伟大事物的研究探索的方式。
第5段谈对大自然的研究的方式。首先否定了前人依赖于理性,最终归于荒诞和迷信的做法,因为所研究的品质不能直接在普通经验中呈现出来,在研究中常会偏离方向。这里的理性——即使用科学方法——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是建立在感官的、经验的基础的,也就是说,它依赖于我们天生的认知能力与现实世界对我们感官的作用。尽管如此,康德却没有把研究与思考限制在感官世界,通过他对人理性的实际应用的观察,发现了那些超越感官世界的重要东西。接着,再指出研究的正确的指导原则,是仔细审察理性打算的所有步骤,确保其研究的方向不偏离原先目标。
第6段,谈这种科学理性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道德才能的研究,进一步强调科学理性在人生实践中的应用。这种批判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指导,通常能够避免未经训练的经验性的错误或者自以为是的主观臆断。最后谈到这样研究的意义,尤其是教师以这种方法作为指导学生的原则,就能防止其他人误入歧途。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或设例,或比喻,或类比,使抽象的道理明白清楚。以石头的下落,投石器的运动为例,阐述了理性分析对自然现象科学分析的意义。把对道德判断的过程形象地比作化学实验,突出理性分析能够把经验元素和理性元素分离开来。又把那种不作系统研究或认识的自以为是者与点金石大师相类比,批评他们凭虚幻的想象做研究的可笑,嘲讽意味溢于言表。
我为何而生
罗素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著述最丰的思想家之一,本文他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人类自身永恒追问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白地做出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激情是“纯洁”“无比强烈”的,“纯洁”,说明除了这三种追求外,别无其他,“无比强烈”,与“不可遏制”呼应,说明这三种激情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始终左右着自己的行为。接着,作者把它们比作飓风,形象表明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追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和痛苦。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当追求过程中遇到挫折,或面对更深的生命奥秘时,人的确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甚至绝望。
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自然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首先,爱情可以带来狂喜;其次,爱情可以解除孤寂;最后,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作者用热情的笔触赞美了爱情给予自己的巨大安慰和力量,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追求。在这里,作者甚至置爱情于天堂之上,就是为了表现爱情的纯洁、美好和超凡脱俗。他一生中,爱过不止一个女性,也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坦诚而严肃的。
第3自然段,写作者寻求知识的三个原因:希望了解人类心灵,希望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里“人的心灵”代指有关人类的一切,“星星为什么会发光”代指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代指社会科学。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具体地表现了渴望了解人类自身、探索自然奥秘、创造社会哲学的强烈愿望。而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也就是说作者渴望了解的是一切知识。也正是源于这种对知识的执著,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有非同一般的建树,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是到了晚年,还开始涉猎小说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若非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的生命是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的。
第4自然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周围“痛苦的呼号”、“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等等人间的悲凉和苦难,都引发了他“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减轻人间的悲苦,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无能为力,这又会使得他内心更加痛苦。况且自己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对人类悲苦的关切始终没有改变。这些真诚的内心独白,让我们切实感知到了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他的经历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佐证。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所不惜,他先后曾两次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作者总结上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这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这篇随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周密;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尤其是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洒脱自然,优美流畅,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言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是宋代理学家张载哲学理论的大纲,分而言之,有四项,合而言之,则是一个系统。其要意即是“内圣外王”之道。“四句”的具体内容也许有其局限,但其所涉及的问题,却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句话的具体解说。
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
第2自然段,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再重点解说其中第一句。作者 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所以,本段前两句的意思是吻合的。为了解说其中的第1句话,作者化用宋代无名诗人的两句诗,从反面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又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说课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教参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一个文官的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