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词二首第一课时
|
查询教案说课设计的详细结果
|
第一单元 诗 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像,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4.在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设计 “诗歌朗读比赛”。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教学难点: 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像,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 1 毛泽东词二首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谓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2.准确把握《采桑子•重阳》的情感基调。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学生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的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点拨法。如《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词作脉络。 3.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在“意”“境”上的比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朱光潜的名言,引入。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极其他种类的文学。 第一单元选入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其目的就是通过高中阶段的文学鉴赏,“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但课本所选的诗歌,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真正要达到“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还要靠同学们自己的努力。 二、简介学习重点及方法 1.学习重点: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养成良好的读诗趣味。 2.学习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作家生活于某一时代、时期,他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和思想的轨迹,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情思、意味。 (2)把握意象。所谓意象,就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简言之,即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之意象。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意象是意中之象。这就决定了意象有丰富的内涵;意象富有情感性。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来看世界的,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把握意象的方法: ①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韵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能够解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和想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3)感悟意境。所谓“意”即情意、意绪,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境况、境界,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即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体化。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简言之,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可以引发读者想象、联想,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把握意境,可以从把握意象入手;还可以从诗人的表达技巧入手。 (4)咀嚼语言。语言是诗歌表达的外在形式,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韵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分析,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5)明辨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例如用拟人、比喻、对偶、夸张等。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3.自读P26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三、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这样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更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今天,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 四、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请学生口头介绍词作背景及有关词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出示多媒体投影,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相关的词的知识。 1、 写作背景: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南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宴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式样。 词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分为三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两段,叫片或阕,上片下片,或前阕后阕,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叫沁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 句,五平韵。《沁园春》属长调。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际,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的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翻阅、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 【活动设计2】诵读《毛泽东词二首》,教师纠正读音并作点评,指导学生初步把握文意。 [要点归结]:上片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片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说课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毛泽东词二首第一课时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纸船 |
下一篇文章: 毛泽东词二首第二课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