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五年级上学期 >> 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案 >> 正文

 

螳螂捕蝉

查询语五年上教案的详细结果

  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三、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 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quot;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2、 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 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

  (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

  学古文的方法:

  (1) 多读。

  (2) 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 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查阅有关资料。

  二、 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一)、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1、 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 结合上下文讲一讲每个"其"字的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的问题。

  4、 查阅有关资料。

  (二)、逐要求进行检查:

  1、 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 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 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着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o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 检查朗读:

  (1) 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 评读,再指读。

  (3) 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B学生体会读。C指名读,齐读。

  3、 检查字词的理解。

  (1) 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课件显示整篇课文,"其"字加点)

  A、 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B、 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把所有带"其"的句子及解释全部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象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的学习。

  (2) 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

  (学生逐个讲解自己所查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课件重点出示这四个字的意思。)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4、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 自己练习。

  (2) 指名讲故事内容。

  (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提出不懂的问题:

  1、 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 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 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 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3、 全班交流

  (1) 少孺子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课件显示"故事")。

  (2) 学生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一说。(课件显示"春秋形势图")

  A、学生谈。

  B、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C、老师操作课件,并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D、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E、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

  (2) 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A、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B、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1) 少孺子聪明

  (2) 少孺子机智、勇敢。

  (3) 少孺子忠心爱国。

  C、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生读)

  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

  四、 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 吴王决心伐楚,态度极其坚定时,他是怎么说的?

  A学生自读

  B、学生体会读。

  C、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

  D、全班体会读

  2、指导学生对比朗读吴王的话。

  A、指名前后对比读。"敢有谏者死!"--"善哉!"

  B、全班对比读。

  C、师生合作对比读。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自由朗读全文。

  五、 学生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或体会。

  A、 可以谈对课文道理的理解。

  B、 可以谈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六、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感受很深,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回去以后把它背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编排一个课剧;也可以发挥想象,练习创造性的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背诵课文。指导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略)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五年上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螳螂捕蝉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
    拾贝壳
    东方明珠
    我叫“神州号”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教学设计
    儿童诗的读、赏、创
    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挑山工》教学实录…
    动物过冬
    乌鸦喝水
    《外面的世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全册教案
    《丰碑》教案
    妈妈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赞美的话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小学五年级作文教案--漫画作文
    《请求》教学设计之一
    《冬眠》教学设计之一
    《冬眠》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
    夏夜多美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长江之歌
    第十册课文内容填空要点摘要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感受亲情》作文教学设计
    《给予树》说课稿
    秋姑娘的信
    草虫的村落(A、B案)
    狼牙山五壮士
    《意想不到的灾害》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悠悠你我他”-五年级游戏习作课
    《松鼠》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放小鸟》(小学经典教案)
    过桥(小学经典教案)
    《火烧云》课堂实录
    五年级语文十册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夜晚的实验
    习作教案:感动是心灵的撞击
    《小抄写员》
    《学弈》
    《牛郎织女》(人教版)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词
    海天骄子
    天游峰的扫路人
    麋鹿
    二泉映月
    《林海》教学设计之一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之一
    凡卡
    卢沟桥烽火
    三亚落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劝学》教学实录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以读为本 平等对话 真切感人 《我的伯…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教案:“ 牛”出胜利来
    广玉兰
    庐山云雾
    《林海》教学设计之五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只有一个地球
    《十里长街送总理》
    习作指导: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语言大师
    人教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二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
    《黄河象》课时教案
    《可爱的草塘》说课稿
    《桥》A、B案
    桂林山水
    军   神
    看电视
    《詹天佑 》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一(A、B案)
    彩色的翅膀(A、B案)
    中华少年(A、B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生命 生命
    古诗三首
    《清平乐·春居》课后反思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
    朗读指导的四点禁忌
    《草船借箭》之教案
    《台湾的蝴蝶谷》第二教时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案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荷塘旧事
    杨氏之子
    小学语文第十册《草原》教学设计
    第十册语文试题
    《内蒙古草原》教案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
    21望月(第二课时)
    在言语实践中彰显主体精神——《威尼…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浅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的指导和评改案例
    《杨氏之子》 教案
    习作教案:感动是心灵的撞击
    习作指导: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真理篇
    作文一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
    纸团疑云
    《鲁本的秘密》教案
    练习五
    《九色鹿》教学设计
    《将相和 》教案
    《放弃射门》教案
    放飞学生的天性
    《儿童多处行 》教案
    好 书 任 你 读——《读书推荐课》教…
    习作教案: 牛”出胜利来
    《琥珀》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的疑问
    《火烧云》教学方案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 》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整分式教学
    黎明的通知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习作:《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
    《放弃射门》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苏教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赠汪伦》一课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设计说明
    《詹天佑》教学设计(精)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课标)
    秋天的怀念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教案
    三借芭蕉扇(苏教版)
    草船借箭
    望月(苏教版)
    悲壮的一幕
    学与问
    《学会请求》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说课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 《螳螂捕蝉》
    五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
    趵突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