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因*官弹劾落职,长期隐居江西信州乡村时写下的一首描绘一家五口甜美生活情趣的词。虽然他们茅檐低小,但一家老少其乐融融,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尽自己所能辛勤劳动,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童年美好的时光。整首词让我们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词中的“醉”“喜”都有着耐人寻味的美感,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引导着学抓住这些词进行深入地探讨,以挖掘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画面的美,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读通了文本,并大至理解词意。可学生一开始对词意的理解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词的文字的理解上。这时候,我问:“同学们你们自己都快读懂这首词了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呢?”(目的是想让同学能对文中的“亡赖”的不理解,我好顺着引向“醉”“喜”的深入探讨。)这时,课堂上最善提问的小严问了:“为什么两个大孩子那么勤劳,可他们偏偏最喜欢最小在贪玩淘气的小儿子呢。”此问一出,恰到好处,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同学就反驳了:“我认为这里的喜欢不是这对老夫妻喜欢小儿子,而是说诗人喜欢这个小孩子淘气玩皮。”有了异议很自然地转入了对这个词的看法,一争论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作者写他看到的情景,因而是作者看到小儿子那天真淘气的样子而发表的感叹。学生这么一说正切入了对‘喜’内含的理解了。大概是有了前面的争论,这时候,又有同学感悟说:“这‘喜’不只是喜欢的意思,还有作者的高兴,作者心情的表达。”我想学生对‘喜’理解到这份上,那作者的用意也就清楚了。此时,我把学生又引到对“醉”理解上。有了前面的深层次的追究,学生又一次感悟到“这醉并不只是喝醉的意思,更多的是老夫妻俩对美好生活的满意;是作者为这家人的生活之美,生活之趣而醉了。”教学也就进入了尾声。 我想整首词表面的意思理解并不是很难,而情感的体会是这首词的重点,更是难点。而且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抓住能起引领作用的词,让学生在争议中理解感悟,那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