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目标,我利用朗读这个法宝,通过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抓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制定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通过“看、听、读、说、写”体会文本内涵,充分体现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进行虚实、轻重、缓急的朗读指导。 2、教师通过导读和引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领略文本内涵。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灌注一个“情”字,表达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前辈、缅怀革命前辈、学习革命前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人们送别总理的场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真正领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收集有关周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 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入 交流课外收集有关周总理的感人事迹的材料。(由各小组长汇集本组材料在班上交流。) 师: 多好的总理呀!临死前想到的还是祖国、人民。然而,他却与世长辞了,离开了他亲手耕耘的这片热土,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祖国、人民。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个悲痛的日子——1976年1月8日。看吧,长安街上已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为您送行来了!(课件出示当时人们送总理的电影片段。) 师板书: 十里长街送总理 生齐读课题。 二 用“情”欣赏 师: 人间自有真情在。让我们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分别亲人的依恋之情来欣赏这篇课文吧!待会儿请你们说说听懂了什么?(课件出示配哀乐朗读材料,并配上当时人们送总理的电影片段。) 老师相机评价、板书。(从文字内容上:送行的人多、行动一致等;从神韵情感上:崇敬、爱戴、怀念、悲痛等。) 三 用“情”诵读 1、初读入情,总览全文。 生带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自由朗读课文,再看看电影片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疑。 2、精读悟情,理解词句 (1)指名读第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师:老天也收敛起昔日的笑容,露出悲哀的神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烘托人们悲痛的心情。所以,这句话应读得低沉、缓慢。(朗读方法提示。) 师范读,生再读。 师:你把哪些词读得重些?为什么要这么读?(理解重点词句。) 生:挤满、都、焦急、耐心、挤、探、踮、望…… 师相机板书:等 焦急耐心 (2)抽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人们等啊等啊,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 抽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 师:到底有没有指挥?是什么在指挥?“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在课文里具体指什么? 生:……(板书:望 不约而同) 师:这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能再读一遍吗?“眼睁睁”能换成“目不转睛”吗?为什么?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引:人们望着灵车,勾起对总理无限的回忆,又平添了几分悲痛。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老师相机引导。 师:你们不因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骄傲吗?你们不因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吗?前面这几句读时速度逐渐加快,语势逐渐加强,声音再大一点,让总理知道我们新世纪的红领巾也在怀念他。人们越是回忆总理过去光辉的业绩,心情越是悲痛、怀念,所以,最后一句应读得低沉、缓慢。 (4)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引:望着渐渐远去的灵车,人们多么希望它能停下来,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想再看一眼敬爱的周总理!然而,总理的灵车已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人们只好望着灵车开去的方向,久久地站着,站着…… 生齐读这一段。 师:人们目送灵车远去,心里是怎么想的?时间能停下来吗?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情怀? 师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希望 停 难舍难分 3、再读扬情,回顾全文。 多让人爱戴的总理啊!让我们再送总理一程吧。 齐读全文,能背诵的同学看着老师的手势背诵。(课件再次出现送别总理的电影片段。) 4、情感共鸣,再读诗歌。 多让人崇敬的总理啊!临终前他说:“要把我的骨灰洒遍祖国的五湖四海,我要踏遍祖国的每个角落,看到祖国的新面貌。” 师生齐读阅读材料《周总理,你在哪里》(根据诗歌内容课件出示周总理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工作的画面。) 四 用“情”诉说 师:多让人怀念的总理啊!难道你们不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吗?请尽情的表达吧! 师相机评价:多懂事的孩子啊、多有情感的孩子啊……让我们永远记住周总理吧! 五 用“情”书写 拓展延伸:课后写“读《十里长街送总理》后”。 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 焦急耐心 崇敬 望 不约而同 爱戴 送 希望 停 怀念 (难舍难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致力于由感悟到释放,情归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利用朗读这一法宝,抓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制订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充分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看、听、读、说、写”中充分领悟文本内涵。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根。由于时空的差距,学生难以入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有关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对总理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在“用情诵读”这个重要环节中,我利用引读、导读和齐读等方式来牵引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同时利用课件展示,做到多媒体信息与文本内容的优化整合。此时,学生已有一吐为快之感,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后面的教学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可把阅读材料放到课后进行;学生的自主发挥欠少,差异性也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在课堂中引进质疑问难;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等研究提高。 我们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如果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的确,只有让学生在心灵中受到震撼,在言语上受到启发,这样的动才是语文教学理想的境界。 附原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