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测试题
一、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2.春天沃日,势极雄豪( )
3.人物略不相睹 ( )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5.珠翠罗绮溢目 ( )
二、下面这段文字也是写观潮的,请你一边读一边将划线的词语换成文言词语(在课文里找)。读完后拿它跟课文作一比较,看课文中哪些语句属于夸张性的描写,把它摘出来。
我站在塘基上,等待着潮来。
不久,从远方传来了雷鸣似的响声,大家都伸长脖子向海门望去。
潮果然来了,最初只像一条白线,从远处慢慢而来,越近越快,声势异常雄伟壮阔。忽然,风驰电掣似地从塘基下奔过,高不过几尺,形状好像釜里想沸的水。奔驰过后,江水增高了,颜色也变得异常的浑浊。
课文里属于夸张性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样的题材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下边这首词跟这篇课文就属于这种情形。请你把二者加以比较,然后填写下边的表,把课文中类似的描写对应放在一起。
酒泉子
宋?潘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满郭人争江上望 |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
万面鼓声中 |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
四、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下边三种说法,但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的挑出来,并说明理由。
l.赞美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2.赞美水军和吴中健儿的非凡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技术。
3.说明观潮是当时社会的一件盛举。
参考答案
一、
1.农历十六日。
2.用水淋洗。
3.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4.江岸。
5.满眼。
二、
换成的文言词语依次是:既而,大声如雷霆,仅如银线,势极雄豪,倏尔,课文属于夸张性的描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吞天沃日”“鲸波万份”
三、
满郭人争江上望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而激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工城雪岭际天而来。吞天沃日。海涌银为郭,鲸波万份。 |
万面鼓声中 |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手持十幅大彩旗。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空.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四、
第2种说法是正确的。本文是一篇风土记,作者是从表现岁时风俗这一角度来选材的,因此文章的主要部分(即中间两段)用于描述水上表演的情形,借以表现水军和吴中健儿的非凡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技术。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观潮人之盛都是作为这一中心的烘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