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八年级(上)语文试题 出题人:孙亚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 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4、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5.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7、默写填空:(6分) (1) ,芳草萋萋鹦鹉洲。(1分) (2)自古逢秋悲寂寥, 。(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 。(2分) (4)《望岳》的作者是唐朝著名 主义诗人 ,诗中表达诗人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2分) 8、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 , 是没有 。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7分)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请简要说说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强烈的震动。(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原因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2分) 答: 3、选文写了“我”对阿长这一人物认识和情感上的变化,请概括说明这一过程。(3分) 答: (二)14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3分)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2分)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2分) 6.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分) (三)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15分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磬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作者 谢云)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滞重( ) ②冷洌( ) 2.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是的心情?(2分)
3.“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是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2分)
4.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3分)
5.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3分)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6.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篇在描写莲的形象之时,先用衬笔。其中“______,_______”是一般映衬,__花和__花是重点映衬。________,从侧面映衬,_______从反面映衬。(3分) 2.第一段从三个方面描写莲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写莲的生长环境,是比喻君子________,又不_______的品德;“_____,______”写莲的体态香气,是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美名远扬;“__________,_______”写莲的清高风度,是比喻君子,又有_________________的仪态。(4分) 3.第二段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1分) 4.本文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2分)
(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本文选自《 》,是 经典之一,西汉 对 以前各种 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篇。(3分)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3分)
4.本文体现作者什么样的理想?(2分)
四、作文(42分,其中书写2分) 近年来,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非典战役的取胜、载人航天船的再度升空,女排重新的夺冠,……每件事都有着可歌可泣的地方,都让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你步入中学时代以来,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也一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学年也至半期,你也一定有了新的愿望将要去实现。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选取上述的一个方面,以“进步”或“愿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不少于600字
英达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测试 八年级(上)语文试题答案
一、1、D 2、C 3、B 4、A 5、B 6、B 7、略8、略 二、(一)1、这是我十分喜爱,念念不忘却总得不到的宝书;另一方面,想不到"我"先前讨厌的、连书名也记不住的阿长竟能为"我"买来《山海经》。(答出前一点得1分,答出后一点得1分,大意对即可) 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3、先前不抱希望,然后是震惊,最后是心生敬意。 (2分。只写出两个阶段可得1分。若答"由谋害隐鼠的怨恨到怨恨消灭而发生新的敬意"也可给2分。) (二)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3.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4.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6、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三)1.①zhì ②liè 2.激动、颤栗。 3.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4.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能看出是引用这句,不论是否完整) ④马克思的“……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和顶点。”5.略6.要求表现“重视过程”。 三、(一)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牡丹。菊,牡丹。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庄重。3.“莲,花之君子者也。”4.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1.略2.略3.三个方面;一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4.体现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理想愿望。 四、作文:按中考标准执行。(重视语言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