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文化思想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 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 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 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 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 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 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 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 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
兴起背景: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7. 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 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①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②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历史作用: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8. 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
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政治思想:①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② 肯定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③ 主张男女平等
9.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10.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①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②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③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天 文 学:① 天象观测方面,关于对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彗星背向太阳运动规律的发现,对太阳黑子的记录,均领先世界。
② 天文著作方面,《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③ 天体测量方面,a.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
1000多年,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b.唐代僧一行等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他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c.元代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他主持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他编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算 学:① 春 秋——九九乘法口诀 度量衡
② 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
③ 西 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 东 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⑤ 魏晋南北朝——圆周率(三国刘徽3.1416,提出割圆术;南朝祖冲之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⑥ 晚明时期——科学家朱载堉提出了“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精密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
医 药 学:中医学——①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② 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③ 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④ 《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⑤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⑥ 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⑦ 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
中药学——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② 孙思邈著有《千金方》③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
农 学:①农业技术——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②农学著作——a.《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b.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c.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d.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建 筑 学:① 能工巧匠——战国鲁国公输般、隋朝工匠李春
② 著名工程——都江堰 、万里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
辽代应县木塔、明北京城
四大发明:造纸术①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印刷术①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②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③ 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 药①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② 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③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 战国——司南②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③ 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历程
汉字: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③ 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④ 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① 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 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② 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 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特 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代 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 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④ 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 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⑥ 清代书法艺术的曲折:背景——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
风格——“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篆刻: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 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 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朝代 |
时代风貌 |
书法名家 |
艺术特色 |
魏晋南北朝 |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 |
王羲之 |
虚玄灵动 |
隋 唐 |
盛世气象 |
张旭、怀素 |
狂放不羁 |
颜真卿、柳公权 |
注重规范法度 |
宋 代 |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
宋四家、赵佶 |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
明 代 |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
祝枝山、文徵明 |
强调个性化 |
清 代 |
世运转衰
士人趋时应度 |
刘墉、翁方刚 |
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
包世臣、康有为 |
力挽颓风、矫枉过正 |
4. 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题材——人物肖像; 材质——绢帛;
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种类——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④ 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 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⑤ 隋唐: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 表 作——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⑥ 从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题 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 色——更加注重意境
明 清:特 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民俗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 材——市井生活
特 点——写实
代 表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 清: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 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5.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②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③ 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6.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①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②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 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7.什么叫楚辞?这种文学体裁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是什么?
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
8.汉赋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有何特点?说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9.唐朝为什么能成为诗歌的繁荣时代?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原因: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
时代特点 |
作品风格 |
代表作 |
流派 |
李白 (诗仙) |
盛唐 |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
浪漫主义 |
杜甫(诗圣) |
唐由盛转衰时 |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
“三吏”“三别” |
现实主义 |
白居易
其诗称为“诗史” |
晚唐 |
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叙事诗:韵味绵长 |
《秦中吟》、《新乐府》
《长恨歌》、《琵琶行》 |
|
10.词在宋代流行的原因有哪些?这种文学体裁有何特点?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原因:① 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 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代表:婉约派——柳永《雨霖霖》;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
11.什么是元曲?元曲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含义: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社会背景:① 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 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12.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主要成就有哪些?
社会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 就:①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13.简述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形成:乾隆末年,为庆祝乾隆80寿辰,徽戏剧团的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献艺,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其他)
繁荣:中国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地位: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
14.除京剧外,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剧种?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萌发的?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事件?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洋枪洋炮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人物和事件:
林则徐:①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 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③ 还指导仿制西方战舰
魏 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科技知识、政治制度。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提出的背景、含义,并评价其历史作用。
背景:① 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③ 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历史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3.在中西学体用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什么不同的思想主张?
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原有制度及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向西方学习,采用西方的科技,以求“自强”“求富”
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固守封建伦理纲常名教,反对学习西方技艺。
4.简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历史作用。
代表人物: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思想主张: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并身体力行;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后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历史作用:① 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
5.简述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历史作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思想主张:① 变法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 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历史作用: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6.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康有为:① 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 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① 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②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③ 倡导男女平等。
严 复:① 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② 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③ 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7.简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实质和影响。
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交锋。
影响:① 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② 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8.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历史作用。
代表人物: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思想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历史作用:用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帝国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简表
|
时期 |
派别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学习层面 |
影响 |
睁眼看世界 |
|
|
|
|
|
|
中体西用 |
|
|
|
|
|
|
维新思想 |
|
|
|
|
|
|
|
|
|
|
|
|
民主革命思想 |
|
|
|
|
|
|
9.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和主要阵地
背 景:①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 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⑤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标 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主要阵地:《新青年》
10.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思想影响及局限性。
主要内容:①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b.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④ 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思想影响:①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 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 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④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⑤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⑥ 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局 限 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11.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
① 开始传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 系统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③ 进一步传播: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继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问题”与“主义”之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回击,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⑤ 扩大传播: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等刊物都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⑥ 有计划宣传: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和《工人周刊》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为工人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①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② 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郑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背景:① 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② 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均失败
③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④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
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作用:①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
背景:① 孙中山的挫折
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作用:①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②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概述其主要内容、思想精髓和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科学内涵:①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
②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③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④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主要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① 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② 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③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④ 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②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③ 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三是其它方面的理论
① 各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 ②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
③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④ 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
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深远影响:① 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
②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③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科学内涵:
(1)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主要内容:
(1)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真理标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关于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4)关于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关于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7)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关于发展战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
(9)关于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10)关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1)关于科技地位,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关于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3)关于计划与市场,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① (提供思想基础)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② (提供经验条件)它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经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及发达国家的态度和矛盾,作出新的科学判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条件。
③ (推动事业发展)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其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②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根本原则,同时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③ 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和途径,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
对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使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
② 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
③ 以最概括的形式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由先进生产力决定、由先进文化引导、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社会基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广泛的群众支持,才能确保正确方向并得以实现。
7.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
解决的问题 |
思想精髓 |
重大作用 |
毛泽东思想 |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邓小平理论 |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两弹一星
时间 |
重大成就 |
作用和意义 |
附:“两弹元勋”邓稼先 钱学森 |
1964.6 |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
|
1964.10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
1、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两弹一星的意义:维护了我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1966.10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
1967.6 |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
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
1970.4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
1975.11 |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东方魔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
时间 |
重大成就 |
作用和意义 |
1973 年 |
1)理论上:袁隆平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2)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
1.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2.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 |
1983 年 |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次的计算机。 |
1997 年 |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
1999 年 |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
2003 年 |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而“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2.“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1)原因:(1)毛泽东错误的将“双百”方针作为阶级斗争的手段。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2)受“对立统一”思想支配,将“双百”方针的意义狭隘化。认为文艺上的“香花”与“毒草”对立统一,学术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统一。
(2)表现:
1)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表现在:观点的错判和 对知识分子的错误批判
2) “文革”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对“双百”的窜改和歪曲,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而且科学研究几乎停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2)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文学上: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各个领域争奇斗艳,流光异彩。
学术和科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出现了许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见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三、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 扫盲教育
1.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2.为扫盲,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3.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 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二)义务教育
1.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2.有哪些措施?成就如何?
措施体现:
1) 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90年代以来,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3) 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
3.成就: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三) 高等教育
1.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历程?
(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
(2)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
(3)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6)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2.我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学加强交流
(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3.新时期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 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5.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 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 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一、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智者学派的观点)
解析: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
3.希腊先哲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思潮
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
4、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二、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3 文化因素:古罗马的光荣与新的人才结构
(二)文艺复兴概况
时间:14-16世纪
旗帜:(思想武器)――“人文主义” 即主张用人性、个性解放反对神性和宗教桎梏的意识形态反封斗争。
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领域:文学、艺术领域
代表:“文学三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术三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 性质特点: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A 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
B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2 直接原因:资级、市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
3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
1 德意志宗教改革:1517年 马丁·路德 (路德教)
a “九十五条政纲”――序幕
b 主张:“信仰得救”+建立廉价教会,简化宗教仪式+
《圣经》高于教皇教会+君主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教皇
2 其它新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三)历史意义
1性质特点: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2 作用:
一是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二是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启蒙运动的含义及思想主张。
思想家 |
主张 |
历史地位 |
相似点 |
孟德斯鸠 |
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 |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 |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
伏尔泰 |
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卢梭 |
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制 |
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 |
康德 |
人非工具 |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
2.你认为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思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区别)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第七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一、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7世纪以来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条件
前提条件:――社会发生根本转型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进步…物质基础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保障…
文化条件:思维范式改变:由亚里士多德――伽、牛顿实验科学范式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的形成和发展: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人)
成就:A 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数学
B 重大发现:a落体定律
b 确定均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c 发明天文望远镜、
C著作《关于两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
2、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微积分+经典力学)
A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容:
a 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牛顿力学体系
C影响:科学预见性的威力——(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
D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局限:无法解决物质热辐射现象+物质传播媒介问题
二、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现代物理学的进步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A 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
E=mc2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时间和空间则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发生“迟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B 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
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即时空会发生“空间折叠”和“时间隧道”
C 意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建立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推动物理学思想的革命。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前提:电子和放射现象的发现 19th末20th初,为人是微观世界奠定基础(1898年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
2、量子理论提出:
A 1900年 普朗克(德)提出“量子假说”――物质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能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
B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运用量子假说解释光的本质
3、影响:A推动了物理学的新发展――1925年诞生“量子力学”
以后量子物理、固体物理、原子核物理……
B 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推动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三、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
1、基督世界的“神创世”说和精神独裁
(二)科学进化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 14-18世纪以来的思想解放洗礼,冲击基督权威
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就
a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b 细胞学说创立:19th 施莱登、施旺
2、进化论创立:
(1) 早期进化论思想:拉马克(法)-“获得性遗传理论”:
动物器官用进废退、生物与环境关系
(2) 达尔文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主要观点:
a 生物进化规律:由低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b 生物渐变,而且变异
c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结果
d“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普遍规律(优胜劣汰)
(3) 1871年《人类的起源》
3、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1) 特点:进化论是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之一,时代进步产物
(2)作用:a挑战封建神学的神创世,促进人类认识的飞跃
b 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生物学的新时代
c 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d 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赫胥黎《天演论》)
四、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 前提条件:
客观: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渴望解放生产力
科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进步,科学成就不断涌现,尤其是物理学的不断进步(牛顿力学、电磁学)
(二)表现:
1、“蒸汽时代”的到来:18、19世纪
a 18世纪上半 蒸汽机运用于矿井抽水
b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
c 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1807蒸汽轮船、1814蒸汽机车
2、“电气时代”(19世纪末――)
a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
b 科学实践运用:电能的产生
1867 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比)―电动机
1879年__________发明电灯
c 电力的普遍运用:电话、电车、无线电报…
d 内燃机的发明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历史意义――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1 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 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规模化炼钢,促进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3 推动社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4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结构,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电冰箱、洗衣机、电影、电视)
五、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前提条件:
(1)二战后,和平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科技提供保障
(2)激烈的国际竞争直接推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3)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对论、量子论、逻辑数学运用等
(二)概况:
1、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a 1945年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ENIAC)冯·诺伊曼(美)
b 60年代,互联网(Internet)诞生于军事通讯系统(美)
c 1991年,WWW网诞生蒂姆·伯纳斯-李(英)
d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和“新经济”的形成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项目
时间 |
背景 |
文学 |
美术 |
音乐 |
影视艺术 |
17世纪
--18世纪初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王权强大,但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c 启蒙思想正在形成 |
古典主义文学:
特点:理性、规范
形式:戏剧、诗歌
代表:
弥尔顿《 》
歌德《 》
莫里埃《 》 |
巴洛克艺术
特点:
规范、威严
代表:
凡尔赛宫
伦勃朗《 》 |
古典主义音乐:
特点:
结构严整,富有表现力,旋律流畅,具有永恒意义
海顿“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音乐神童”《 》《 》 |
|
18th末
19th30年代
工业革命时代 |
A工业革命
b工业资产阶级形成
C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
浪漫主义文学:
特点:
反理性、重感情、想象力、清洁跌宕
代表:a法国小说:
雨果:《 》《 》
大仲马《 》
b英国诗人:
拜伦《 》
雪莱《 》
c德国诗人:
海涅《 》 |
新古典主义
特点:
题材重大、理性、严整和谐
代表:
大卫《 》
《 》
(英雄主义)
安格尔:
《 》《 》
(唯美主义) |
浪漫主义
特点:抒情性、自传性、心理、突出个人感受
代表:
贝多芬:九部交响曲《 》《 》《 》
舒伯特“歌曲之王”《 》
“圆舞曲之王”_________《 》
柏辽兹《幻想……》 |
|
19世纪30年代以后
--20世纪上半 |
a资本制度确立,社会矛盾突现
b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
|
现实主义文学
特点:反映现实,揭示矛盾,批判社会秩序
代表:
a法国
司汤达《 》
莫伯桑《 》《 》
巴尔扎克《 》
b 英国:
狄更斯《 》
c俄国
普希金《 》
列夫·托尔斯泰《 》
《 》《 》
d 其它:
安徒生《 》易卜生《 》
马克·吐温《 》
e 20世纪代表:
英国萧伯纳《 》
美国德莱塞《 》
法国罗·曼罗兰《 》
海明威《 》《 》 |
a浪漫主义
特点:
重感情、重色彩、不拘小节,整体完整统一
代表:
德拉克洛瓦
《 》《 》
戈雅《 》
b现实主义
19th中
米勒《 》《 》
列宾《 》
c 印象派
特点:
重光色、写生
代表:
莫奈《 》
马奈《 》
塞尚《 》
高更《 》
凡高《 》 |
意大利歌剧三杰:
罗西尼、
威尔第《 》
普契尼《 》《 》
法国比才《卡门》
德国 瓦格纳
《 》
民族音乐:
a俄国音乐
柴可夫斯基
《 》《 》《 》
格林卡《 》
b美国音乐
福斯特《 珍妮》
苏萨《 》
|
一电影产生背景
a科技进步;
b人类新精神需求
c 商业利益驱动
二 电影―“第七艺术”
1电影诞生:____
法国人
2 电影艺术之父:
_____________
《 》
3 彩色有声时期:
1927____1935_____
4 苏联电影
特点:
代表:《 》《 》
5 其他国家:
意大利《 》
印度________基地
6 20世纪科技电影
《 》《 》《 》 |
20世纪中期以来 |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社会危机
民族主义兴起
社会多元
|
现代主义文学(多元化)
特点:表现自我,反传统、意识流、无因果逻辑
代表:
荒诞拍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象征主义、墨环线是主义
作家:
贝克特《 》
乔伊斯《尤利西斯》
卡夫卡《变形记》
海勒《 》
普鲁斯特《追 》
苏联文学
a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高尔基《 》《 》
奥斯特罗夫斯基《 》
b“解冻文学”(现代主义)
爱伦堡《 》
亚洲文学:
印度泰戈尔:《 》
日本传端康成《 》
中国 鲁迅《 》《 》
拉美 马尔克斯《 》 |
现代主义
特点:
吸收东方和非洲风格、反映精神世界
代表:
a野兽主义代表—
马蒂斯《 》《 》
b立体主义代表—
毕加索《 》《 》
C 行为主义……
《 》 |
现代主义(流行音乐)
特点: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有广大听众
代表:
爵士音乐:(黑人-)
乡村音乐:(白人)
摇滚音乐:70年代
蓝调:
歌手:
“猫王”普莱斯利
甲壳虫乐队
滚石乐队……
世界音乐多元化
民族音乐…… |
宽银幕、立体、环幕电影……
21世纪数码技术电影支持…
三 电视起源与发展
1 电视机发明:1925
______________
2 电视艺术迅速发展3、40年代 (英)
1936电视广播
3 电视普及及大规模运用阶段(二战后)
四 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1 满足人精神需求
2 改变人生活方式
3属于大众传媒,丰富人们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