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材料二 第一届政务院组成人员民主人士名单及当时的职务、身份(均为正部长及其以上职务人员):郭沫若(副总理、文教委主任、科学院院长,无党派)、黄炎培(副总理、轻工部长、民建成员)、朱学范(邮电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员)、章伯钧(交通部长、农工民主党成员)、李书诚(农业部长、无党派、武昌首义人员)、梁希(林垦部长、九三学社成员)、傅作义(水利部长、前国民党将领)、沈雁冰(文化部长、闻名作家、无党派人士)、马叙伦(教育部长、民进成员)、李德全(卫生部长、民革成员)、史良(司法部长、闻名律师、民盟成员)、何香凝(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民革成员)、胡愈之(出版总署署长、民盟马来支部主任)。 ──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性质。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及作用。 【开放创新】 14.某学校学生预备开展一次关于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节日、服饰、舞蹈等)方面的调查活动,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①活动主题 ②活动目的
③活动步骤
④汇报方式 ⑤注重事项 第2课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感悟与思考 春秋代序,往事悠悠。50载斗转星移,伴随着全国人大从一届到十届的前行足迹,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目标,正一步步从理想变为现实。回首一届全国人大到九届全国人大,一个个刺眼的亮点,折射着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轨迹,辉映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灿烂前景。 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又谱写了一曲光辉乐意。 思考与判定: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的法制建设遭到了哪些破坏?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根本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2.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初期民主法制的破坏: (2)刘少奇冤案: (3)“全面夺权”与民主法制的全面破坏: 1967年1月,王洪文等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 此后,全国掀起夺取高潮,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文革”的历史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的方针与平反冤假错案: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案 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4.到2000年,全国法制建设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完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2.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加强: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和会组织法》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1)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知识运用】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分析 历史原因: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预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隹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同时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国内原因: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进行,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心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着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别有专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例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危险 B“左倾”错误严重 C中心对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 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发动原因的理解,题意要求抓住“根本”原因。选项AC是文革发动的两个原因,但都只反映了一个方面,D项是对党内形势做出的错误估计和判定。而B项是其它三个选项反映的事实出现的原因,也即是犯错误的根本原因。 [答案]B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同时,国家大力开展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例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 [答案]D 3.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在关知识,谈谈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 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例3]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 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熟悉。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解析]本段材料中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只是一段背景材料,回答本题更多要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答案](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九届全国人大。 (3)只有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我们国家才能健康发展,长治久安。作为青少年,应该如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拓广与探究 [例1]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民主法制化、法制民主化;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至上的权威与尊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体公民非凡是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强化监督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广泛深入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例2]某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评议副市长,要求副市长向该市人大常委会述职并接受评议。该消息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认为,人大应切实履行其监督政府的职能,这样做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有人认为人大“管头管脚”,不利于调动行政首长的积极性。请结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就此作出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本题应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入手,还要联系当前的一些典型事例作答。 [答案]某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副市长的做法是依法行使权力的体现: (1)从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产生政府等国家机关。政府等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地方各级人大产生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后者对前者负责,并接受其监督。(2)从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监督地方国家机关工作的职权,由人大或常委会选举产生的副市长应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评议行政首长是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具体的监督形式,实践证实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3)联系实际:可结合有关腐败案件,说明人大监督对扼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三中全会 C.十五届三中全会 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B.农民在民主程序运作中创造出了“海选” C.实践证实它完全符合我国国情 D.1988年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3.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目的是( ) A.防止修正主义复辟 B.用行动来纠正当时的“左”倾错误 C.维护他的领导地位,防止林彪夺权 D.在文化领域进行一场反对修正主义的革命 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 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指 A.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被迫害 B.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被夺 C.邓小平被撤消领导职务 D.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而开除出党 6.1967年1月,上海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一事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 A.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 B.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7.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环境保护法》 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指出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 9.以下不属于“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原因的是( ) A.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错误 B.建国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C.党和国家已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D.林彪、江青、康生一伙野心家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10.自古以来的说法是“民告官、打不赢”,新中国成立后,为民告宫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 11.对于保障少数民族利益起到作用的法律法规有( ) 12.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 ) 【综合运用】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词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欺侮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二: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到一些什么熟悉? 14.如何评价毛泽东? 【开放创新】 15.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有人说“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6。 “文化大革命”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绝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 祖国统一大业 感悟与思考 2005年的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有一项非凡值得关注的事情,那就是“两岸春节包机直航”。中新网北京一月二十九日电: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五八一次航班今日中午十一时五十八分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是台湾民航客机五十六年来首次降落在北京。当春节包机圆满完成任务之后,有专家预言:两岸实现真正的直航已经为时不久。同是炎黄子孙,共流中华血脉。我们期待祖国统一能早日实现,两岸亲人能早日相聚。 思考与判定:你知道什么是汪辜会谈吗?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 (1)英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遭到拒绝: (2)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3)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1)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1)1979的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2)1987年,台湾当局答应居民赴大陆探亲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4)1991的,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1992的上,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2.“汪辜会谈”:1993年 3.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知识运用】 1.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条件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党中心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认可。 [例1]我国政府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面所接受。 [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对外关系,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对比鸦片战争时期和中国现在的政治经济状况即可选出答案。 [答案]C 2.“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应该如何评价? 提出:(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2)1979年邓小平访美讲话提出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3)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建议国共和谈。 (4)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上坚持原则,同时在具体措施和政策上又充分照顾到台、港、澳地区的现实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2]关于“一国两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B.是为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提出的 C.是学习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的先进经验 D.是由周恩来最早提出来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一国两制”是由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创举。 [答案]B 3.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例3](2001 全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非凡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心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对台湾的非凡政策。香港和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派出军队行使主权,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问题,不分你我,可以保留军队。 [答案]D 拓广与探究 [例1]材料一:台湾地区于2003年11月28日凌晨通过了所谓“公民投票法”。该“公投法”否决了有关针对所谓“国旗、国号、国歌、领土变更、主权”等事项进行“公投”及“制宪会议”的内容,但某些条文也为“台独”分子进行分裂国家活动留下了隐患。 材料二 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访美时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尊重台湾人民的民主要求,但台湾当局假借民主、搞所谓“防卫性公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对这种分裂活动,我们绝不能容忍。维护台湾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台独”,才能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台湾问题要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2)分析说明“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3)你如何看待台湾“公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以及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关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材料一反映了台独势力的猖獗,材料二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答案](1)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实践证实,“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用它来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充分尊重了世界和平和中国历史和现状,是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的最好方式。 (2)实现国家的统一,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武力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心,是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性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当局推动“公投”,是在挑战“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搞台独,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违反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是绝对行不通、也是我们果断要反对的。 [例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对实现中国统一愈显重要。结合你所把握的知识思考:台湾统一问题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强、现实性强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答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有利因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车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等。(2)不利条件可从“台独”势力猖獗、美国干涉等方面分析。 当然,从目前来看,有利因素在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坚信统一有望,统一必成。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外交事务 B.公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3.“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治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和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5.香港、澳门与深圳等特区的的最大区别在于 A.经济政策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外交政策不同 D.主权归属不同 6.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 ②包括实行一国两制和放弃使用武力方式两项主要内容 ③是改革开放 ④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⑤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原则的需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7.正式公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文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8.(2004 全国)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9.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心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正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统一后台湾与中心地位平等 B.这次谈判将会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C.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D.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的身份会谈 10.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它适合于解决 ①少数民族问题 ②和平解决某些国际争端 ③台湾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1.在收复香港的过程中,英国支持港英当局大肆宣扬“主权与治权应分开”,对此的评论是 ①此举违反了国际法 ②此举符合香港人民的意愿 ③此举是企图维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发 ④此举也符合中国的“一国两制”的主张 A.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地解决香港、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3.(1999 上海)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经占据了澳门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综合运用】 14.阅读下面一段邓小平的一段话: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请回答:(1)“现在时机成熟了”指的是什么? (2)请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关于香港地区(香港岛、新界、九龙)的不平等条约或列强侵略事实。 (3)文中所讲的中英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前提是什么?后来是否得到实践?请说出有关时间。 【开放创新】 1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国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三二O公投”的失败,再次证实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祖国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哪些重大政策决策?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当前影响祖国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和原则? 第四单元测试 一.综合知识梳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熟悉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熟悉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熟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综合探究案例 [例]中国政府为什么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又为什么不放弃武力解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提出背景的把握,了解“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国内、国际形势存在着许多统一的障碍,这是不放弃武力的理由。 [答案](1)①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比较落后,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较远,发展生产力是当务之急。假如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必然会打乱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拉大同世界的差距,所以对台湾最好是实行“和平统一”。②从国际形势看:台湾问题一向受到外国势力非凡是美国的干涉。上个世纪中期正是美国出兵干涉中国解放台湾。后来,中美建交后,美国仍然保持同台湾的一定联系,仍然不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甚至扬言不惜任何代价保卫台湾。假如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不仅要付出千真万确代价,而且必然引起美国某种形式的干涉,美国究竟是当今世界最有实力的大国。中美关系全面恶化不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所以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主张和平统一。③要和平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照顾到各方面利益,才能为各方面所接受。鉴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现实,社会主义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都不能为另一方所接受。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由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2)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逐渐深入人心,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同时,台湾岛内分裂儗倾向也不断发展,李登辉推行“戒急用忍”的大陆政策、提出两国论,陈水扁死不承认“一个中国”的两岸共识,提出“一边一国”论,都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也不甘心中国的的统一和强大,妄图全歼中国。这一切都使中国不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否则一旦出现意义情况,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假如某国敢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制造台湾独立,假如台独势力不顾台湾人民的意愿,公然公布独立,中国政府必然采取断然措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是对台湾分裂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的威慑。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实,只要中国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对台湾的向心力也就必然加大,任何人都无力阻止大陆对台商的投资,世界大国都不敢承认台湾独立。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又以武力为后盾,经过国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综合学力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2.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3.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新政协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江泽民在谈到和民主党派时说:“重大问题由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坦诚协商的方式,要继续坚持”。这是因为 ( ) A.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不存在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C.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监督党 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具有共同的利益要求 6.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7.中国共产党执行民族平等政策最突出的表现是 A.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B.重视民族间的团结和互帮互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8.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 A.选举中心人民政府主席 B.制定“一五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10.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A.民主改革 B.土地改革 C.民族区域自治 D.改革开放 11.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下,各兄弟省区市的动摇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将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下列对这一事实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B.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C.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D.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12.我们之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最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社会主义民主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真实性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答案:B) 13.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 )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82年 14.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来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D.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5. 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B.“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C.毛泽东对党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林彪、江青一伙别有专心地利用和推动 16.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制造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其中制造了一起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是指 A.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被迫害 B.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被夺 C.邓小平被撤消领导职务 D.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而开除出党 17.1967年1月,王洪文等特派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这一事件的实质是 A.造反派掀起的地方武装斗争 B造反派夺取党政领导权 C.打击迫害革命老干部 D.林彪制造运乱以伺机夺取 18.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一国两制”下的非凡行政区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B. 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都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权 D.前者是我国内政问题,后者是国际关系问题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 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2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心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谈判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谈 D.统一后与中心地位平等 21.据新华社台北1月3日电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国民党中心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辜振甫(右图)因癌症导致肾脏等器官衰竭,于2005年1月3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至此,曾对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汪辜会谈”成为了千古绝唱。请问:汪辜会谈是从何时开始的? A.1992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6年 22.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的根本出发点是 A.反对民族分裂 B.主张国家统一 C.倡导社会稳定 D.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3.下列不属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对港澳回归祖国后采取的政策是 A.设立非凡行政区 B.社会经济50制度年不变 C.生活方式不变 D.可以保留军队 24.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增 D.“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25.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 ②包括实行“一国两制”和放弃使用武力方式完成统两项主要内容 ③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⑤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表现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人的信心。即使是英美政府,对中国的表现也表示了满足,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不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非凡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部队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港人的印象。 请回答: (1)香港市民“担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不干预”政策体现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祖国的 政策。此政策是我国哪位领导人首先倡导的? (3)从英美挑剔香港的选举制度问题里,能反映出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一种惯用伎俩?你认为英美“关心”香港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中国政府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党和政府对回、壮、满等族的封建土地制度,进行土地改革,帮助他们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处于农奴制和奴隶制阶段的藏、傣、彝等簇,则采用协商的办法,把土地分给人民使用;对还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佤、景颇等族,采取国家帮助大力发展生产力,引导群众组织合作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分别都处于哪几个社会发展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尽管采取改造的方法不同,但改造的方式和目的是共同的。请问:改造的方式和目的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材料二 实践证实,“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能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实:“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判定,这副对联是我国建国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2)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理论根源是什么? 29.你了解台湾现状吗?你认为如何处理目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僵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