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二年级 >> 历史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 >> 正文

 

[组图]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

查询历高二上末的详细结果

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

感悟与思考

1979年,美国空军监测基地工作人员忽然在雷达屏幕上看到2200枚密集如蚁的前苏联核导弹正向美国本土飞来!惊呆了的基地官员立即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汇报,并称总统只有7分钟的时间考虑是否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拦截。接到报告的卡特总统立即要求对这个惊人情报予以再次证实。让人惊奇的是,其他地面情报站的雷达屏幕上却是空空如也,连一颗苏联导弹飞来的影子也没有。正在大家对此满腹狐疑、紧张万分的时候,谜底终于解开了。原来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的空军监测基地中,不知是谁将一盘模拟前苏联导弹袭击的录像带错误地放进了监测机器中———这次假想的核导弹袭击让许多美国军事官员、包括美国总统杰米•卡特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思考与判定:美苏两极格局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背景:二战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战争中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

(2)形成: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及其协议

(3)内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

(4)影响: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确立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表现:

(1)政治:杜鲁门主义

(2)经济:马歇尔计划

(3)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建立条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及苏军协助

(2)主要国家:南、阿、罗、保、波、捷、匈、民主德国

(2)亚洲:蒙、朝、越、中

2.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蒙古、朝鲜、越南、中国

3.各国民主改革

(1)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

(2)城市:把握国民经济命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政治: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发展党组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经济:经互会

(3)军事:华沙条约组织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背景: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峙 德国的分裂

(2)表现:政治——国家分裂:德国、朝鲜

  军事——古巴导弹危机

【知识运用】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具体内容:a.处置战败国b.重新确定战后欧亚政治格局c.成立联合国(3)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重新划分,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4)评价:a.积极性: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等b.局限性: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如对朝鲜和德国。c它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例1]决定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美苏两国的军事经济实力

C.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              D.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条件的把握。应明确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在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A选项是体系的内容之一;C选项是体系形成的原因之一;D选项在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并不突出。形成国际关系或国际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的实力,且雅尔塔体系带有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点也可以通过B选项反映出来。

[答案]B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建立的,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建立条件:(1)东欧国家在战前都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对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有很大依靠性;二战中,东欧各国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把以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二战后期,苏联军队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东欧各国,帮助铲除了法西斯势力,为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2)胜利原因:a. 内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b.苏联强有力的援助。

[例2]二战后建立了一系列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这些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苏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            B.本国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C.帝国主义力量在二战中遭到了严重削弱        D.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支持

[解析]本题要明确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本国革命和苏联援助相结合的结果,AC两项是当时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D项是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但假如没有B项,苏联的援助最多也只是帮助这些国家摆脱法西斯奴役,而人民民主政权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只能从国内来找原因,本国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英勇斗争是内因,即根本原因,苏联援助只是客观原因。

[答案]B

3.简析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冷战的表现和特点。

原因:a战后美国实力和野心空前膨胀,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b美国认为是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妨碍了其实现称霸计划,因此必须要压制下去;c苏联是当时欧洲最强大、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美国并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界线,采取直接武装冲突的政策;d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陷入战争。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随着北约的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特点:a国家集团的对抗以美、苏的对立为标志,由此构成战后国际斗争的中心和焦点。b两大国家集团的成员都是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作为政治基础,使两大国家集团以美国为中心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面目出现。c双方的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以“热战”为辅。在欧洲两国以冷战为主,在亚洲和非洲则出现了与之相呼应的热战,如朝鲜、越南战场等。

[例3]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列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总是以国家的利益为中心的。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美国认为阻碍它扩张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挑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并最终称霸全球。由此可见,挑起矛盾而导致同盟关系破裂,主要在美国。在美国看来,正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它实施霸权计划,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答案]C

拓广与探究

[例1]1946,美国人凯南提出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以阻止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所谓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非凡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如今,“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遏制对象的苏联已经解体,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的一些决策者又想继续进行它的遏制战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你认为美国新的遏制战略能否行得通?试谈谈你的理由和想法。

[解析]此题是一个开发性的讨论题。不一定非得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行不通这一个方面。学生只要讲的理由和看法值得肯定就应该予以鼓励。学生可从历史的角度、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式、从当今和二战后国际形势相同与不同,以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去思考讨论。

[答案]仅供参考:(1)行不通:目前亚太地区不存在遏制中国的国际环境。美国政府加大对华遏制力度并不反映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愿望,而只是反映了美国单方面的考虑。虽然有些国家对中国力量的上升表示疑虑,但整体而言,大多数地区成员希望看到中美关系的稳定,认为健康的中美日三边关系是亚太地区繁荣与稳定的要害。非凡是中国政府奉行的“永远不称霸”政策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亚太地区国家的支持,所以它们不可能支持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2)行得通:由于中日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和解,美、日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是备加防御,此外,东盟国家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因此,美、日极有可能煽动这些力量完成一个对中国的包围,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竭力主张援助苏联。然而,大战刚刚结束,他就抛出了闻名的“铁幕”演说。这些举动能否说明丘吉尔是一个毫无主见、反复无常的人?

[解析]此题应该把握吉尔两次外交政策的背景来加以说明。在战争中为什么要援助苏联,在战后为何要发表“铁幕”演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总是以国家的利益为中心的。战时的丘吉尔竭力主张援助苏联,是因为当时法西斯势力横行,只有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所以当时的英国虽然和苏联是不同制度的国家,也由于主要矛盾,所以双方抛开了分歧走向了联合。二战后,世界归于平静,此时意识形态的差别成为世界最主要矛盾。因此,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答案]不是。只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丘吉尔的变化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近年来,屡屡有这样的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家对伊拉克发动进攻或进行军事制裁,北约成立于哪一年 (  )

A.1949年 B.1945年 C. 1955年 D.1991年第二次世界

2.二战后,战时的同盟宣告瓦解,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

A.是美国20世纪初“金元外交”的继续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挟持东欧各国摆脱并对抗苏联 D.帮助欧洲实行复兴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特点是 (  )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美国为中心 C、以欧美为中心 D、以苏美两极为中心

5.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B.西欧严重削弱

C.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6.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 B.美苏争霸斗争

C.美苏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雅尔塔会议精神的贯彻

7.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占领国在占领区内实行不同的政策 B.美苏矛盾、“冷战”加剧

C.为了彻底消除法西斯势力 D.为削弱和限制德国

8.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这封信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

A.修筑“柏林墙”   B.古巴导弹事件    C.出兵阿富汗   D.星球大战计划

9.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表明

 A.赫鲁晓夫在外交上推行冒险政策        B.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

 C.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D.美苏之间相互妥协

10.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一起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综合运用】

11.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推行霸权政策,但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阻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使得美国在原来的列强中间鹤立鸡群,这一结果的出现,甚至连美国人自己也感觉思想预备不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立即决定要用足这种优势,美国扮演起世界宪兵的角色,美国人已经习惯于别的国家看美国眼色行事,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冲突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却再也没有发生。

材料二 社会主义力量超出苏联一国范围,在欧亚出现了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协调一致显得比大战中更有必要,美国策动建立的北约组织使他们较紧密地站在一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于《国际关系史》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并指出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策动建立北约的目的有哪些?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开放创新】

12.赫鲁晓夫曾经形象地说,美国插在欧洲的那只脚有一个发痛的水泡——西柏林,随便什么时候都可踩一下这只脚。赫鲁晓夫也确实试着这样做了。被踩痛的美国人则叫嚣,假如苏联改变西柏林的现状,美国将不惜与苏联进行一场核战争。赫鲁晓夫“和蔼可亲”地对美国大使说,毁灭美国只需要6颗核弹;对美国人来说,假如发生战争,肯尼迪将是美国的最后一位总统。

“冷战”时期,苏美之间如此紧张,战争时常一触即发,但为什么终究没有发生世界性的“热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感悟与思考

二战中,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战后,其国际地位远不如战前。而战争中的苏联却经过炮火的洗礼变得更为强大。与此同时,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逐步取得了对西欧经济的控制。随着西欧政治、经济的发展,它们不甘心依附于美国的地位,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也同时抵制来自苏联的压力和威胁,西欧国家认为:只有加强西欧各国彼此间的合作与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思考与判定:欧共体形成之后,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状况:

2.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

(1).舒曼计划:1950年提出,之后建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2).《罗马条约》: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

(4)1973~1986年,欧共体扩大为欧洲12国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

2.《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振兴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迅速崛起:

【知识运用】

1.欧共体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怎样?

原因:(1)二战后欧洲实力削弱;(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3)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

过程:(1)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建立欧洲煤钢联营。(2)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1967年,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4)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共体扩大到欧洲12国。

[例1]欧共体成立的政治目的是

A.与美国抗衡     B.与苏联抗衡 C.保证自己安全 D.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解析]回答本题要紧扣“政治”二字,首先可排除D选项,B选项是美国冷战的原因;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当时的西欧经济还处于恢复时期,还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只是为了摆脱美国经济的控制,保证自身的安全而成立。

[答案]C

2.二战后~8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1)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美国的扶植。随着冷战的加剧,非凡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帮助日本恢复 经济。(3)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4)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的特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5)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确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6)积极发展教育。

[例2]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客观有利条件是

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C.引进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D.美国发动朝鲜、越南战争,向日本订货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要求学生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外部原因,A、B、C选项都是日本在国内发展经济的措施,只有D选项是来自于日本国外的原因。

[答案]D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发展本国经济,既需要团结与合作,又不愿介入美、苏两大国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格局中保持中立地位,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诞生: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三国首脑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在三国的推动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例3](2001 全国)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家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熟悉能力,要求学生能区分主次原因和排除次要原因及非原因。C、D两选项本身说法即错误,如印度就曾经和中国、巴基斯坦发生边界冲突,D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A选项剑术过于绝对,两大军事集团为了在 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总是拉拢一些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加剧,使赢得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面临着反帝和反新老殖民主义、维护独立、发展本国民族经济的任务。这些新兴国家不愿介入两大集团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地位。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的恶化,也即冷战的加剧。

[答案]B

拓广与探究

[例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地域狭小,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实力受到重创,但是它在战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楷模。结合你所把握的课内外知识,思考:我们可以从战后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要结合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来作答,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其中可以用来借鉴的自然也就是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应该重视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在科技实力的竞争上,只有加强教育力度,才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培养大量人才。 (2)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3)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4)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和提高科技水平上去。

[例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有人认为,欧洲国家所走的道路具有普遍意义,代表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也有人认为,欧洲的情况比较非凡,各国在文化等方面具有共同性,而其他地区不具备这些条件,因而不可能达到欧洲的联合水平。
 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你怎么看待上述观点?
[解析]此题同意哪种看法都行,但在回答时一定要用材料补充自己的观点。

[答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以结合起来考虑: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要进行跨国流动。为了保证流动的畅通,参加一体化组织的国家之间就会进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协调,结成经济同盟,并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过渡:经济上的联合又会推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联合,导致欧洲出现目前的一体化状况。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要从一般的协调走向一体化,是要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传统文化上的一致性。实际上,世界上各种一体化组织是不少的,有些存在的时间也不短。但都由于缺乏足够的共同点因而发展不起来。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1967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时,合并的三个机构是

①欧洲煤钢联营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经济货币联盟    ④欧洲原子能联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旨在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B.是美苏“冷战”的直接产物

 C.带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进程        D.进一步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  )

 A.1951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81年

4.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政治组织是 (  )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5.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日本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  )

A.推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 C.制定经济计划 D.加大科技投入

6.下列国家中,不是欧共体的创始国的是 (  )

A.葡萄牙 B.意大利 C.联邦德国 D.比利时

7.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朝鲜、越南战争爆发,在战争中为美国提供军事物资的主要供给基地是 (  )

A.日本 B.中国 C.缅甸 D.菲律宾

8.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

A.不断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C.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美日对华关系的改变

9.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10.发起不结盟运动的各国首脑中没有下面哪一位?

A.周恩来      B.铁托      C.纳赛尔     D.尼赫鲁

11.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在不结盟运动的哪一次会议上

A.第一次会议    B.第二次会议   C.第四次会议   D.第三次会议

12.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在

 A.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后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综合运用】

13.材料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重到,在从以霸权主义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主义之上的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

——摘自《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1)概括材料一、二提出的主要观点。

(2)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4)不结盟运动的原则是什么?目的何在?

【开放创新】

14.“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请问:法国作家雨果的这个预言实现了吗?请用史实简单加以说明。

15.亚洲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大量发展中国家与高度工业化的日本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并存。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于2004年10月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世界、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

请回答:博鳌亚洲论坛旨在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那么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着哪些不利因素?试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分析加强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感悟与思考

1922年底,四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后来,它发展到了15个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苏联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成为与美国对抗的唯一国家。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在苏联影响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发生了剧变,不久之后,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的欧洲东部的巨人也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给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深深的思考……

思考与判定: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中国留下了哪些教训?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东欧剧变

1.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2.现象: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3.原因:

(1).内因: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外因:苏联的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苏联解体: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的趋势的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知识运用】

1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原因:a历史原因: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下许多问题和矛盾。b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渗透,推行“新思维”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终于引发了严重后果。

(2)过程:1991年8月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文件,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首先,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苏联解体前,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了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第三,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四分五裂。第四,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空前的曲折和困难。人们从苏联的兴亡中借鉴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顺利发展寻找正确道路。

[例1]“八一九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政局严重混乱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消极影响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D.叶利钦把握了中心政权

[解析]根本原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般归结为事物发展的内因。因此可直接排除B选项;C选项《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是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政局动荡中产生的,正是它的签署才导致“八一九”事件所以它是直接原因;事件后叶利钦迅速把握了国家政权,属于这次事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

(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在二战期间,完全处于法西斯势力控制之下,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力量不够强大,如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是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因此,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执政后,其政治、经济、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1949年初,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在这个组织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现象。随着和平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一致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各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2)内部原因: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虽在后来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收效不大。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各种手段诱惑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例2]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东欧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B.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

C.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发生原因的把握。B项是历史原因;C项中“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是在东欧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之后出现的;D项是外部因素。

[答案]A

3.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世界由两极到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原因:a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和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样化的标志c第三世界的实力的增强对多样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熟悉:a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主张;b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取胜,就可以成为多极中的一极;c维护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d国际经济关系是最活跃的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a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b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要力量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4)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例1](2003  全国)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适应性加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把握。世界格局或是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国家(或联盟)的综合实力,既然是多样化发展趋势,必然是指多个力量(国家或联盟)的出现。A项叙述错误,美国并没有衰落;C项不符合现实,如美国经常绕开联合国进行行动;D项受到B项的影响。

[答案]B

拓广与探究

1

文本框: 1

2

文本框: 2 [例1]右图是两幅国旗的图案,请你判定它们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国             旗,并且请回答:图2中的旗帜被图1取代,在国家上空升起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并且这一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这是一道读图题。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有一个大       致的了解。图2中是很典型的镰刀、斧头旗帜,是共产党执政的象征。图1是独联体的旗帜。 了解这一点之后,本题就比较好作答了。

[答案]这是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标志着冷战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终止。

[例2]2002年7月,李登辉在德国一家电台发表演说。他认为:假如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就应当象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那样,进行两个主权国家的合并,提出要以所谓的“两德模式”来处理海峡两岸的关系。请你从祖国大陆和台湾、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政权之间的关系、国际地位的不同,驳斥李登辉“两德模式”的谬论。

[解析]本题创新之处在于把世界历史上存在的关于分裂与统一的两个典型放到一起,进行思维比较,追本溯源,探究中国统一的道路,批驳李登辉的言论。在回答过程中,要紧扣题目所给的几个方面来进行。

[答案](1)关系: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是两个独立、对等的主权国家,而德国统一也就是两个主权国家的合并;祖国大陆与台湾是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地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国际上是对等的主权国家,而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李登辉所鼓吹的“两德模式”的实质是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 ( )

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耸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 )

A.1989年 B.1991年 C.1922年 D.1936年

3.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心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4.1991年12月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

A.是一个主权国家           B.是苏联的别称

C.其性质与华沙条约组织相同      D.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

A.1945年和1991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1年 D.1948年和1992年

6.德国经过四十多年年分裂后,又实现了统一,时间是( )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7.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  )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8.苏联解体说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9.2002年1月1日,欧洲联盟12国使用的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推动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欧洲联盟成立于( )

A.1967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9年

10.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中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

A.意大利、英国 B.法国、德国 C.欧共体、加拿大 D.欧洲联盟、俄罗斯

【综合运用】

11.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1例战后苏联与战时同盟国相互敌对的史实

12.材料一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共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请回答:(1)材料一中指出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开放创新】

13.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自我辩解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

 改革是必要的,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却令人痛心。你的看法呢?你能对中、苏两国所进行的改革作一比较吗?
  

第九单元测试

一.综合知识梳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熟悉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熟悉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综合探究案例

[例题]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动。请说出这两次变动分别发生的时间和标志,并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变动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解析]本题以国际关系格局为轴心,跨越半个多世纪,联系中国与中国,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答案]20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综合学力测评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8题 56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时的合作也不再持续,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近年来,屡屡有这样的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伊拉克发动进攻或进行军事制裁,请问,北约成立于哪一年 (  )

A.1955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91年第二次世界

3.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对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门户开放政策 B.大棒政策 C.冷战政策 D.金元外交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为美国对外扩张服务 B.抑制社会主义国家

C.进行冷战 D.使新兴产业得到发展

5.“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

A.是美国20世纪初“金元外交”的继续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挟持东欧各国摆脱并对抗苏联    D.帮助欧洲实行复兴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特点是 (  )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美国为中心 C.以欧美为中心 D.以苏美两极为中心

7.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欧洲的一体化      

B.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C.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D.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摆脱美国的控制

8.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国家中,不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 (  )

A.中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尼西亚

9.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组织,请问它是 (  )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欧洲国家联盟

10.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二战的结束   D.北约组织的建立

11.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德国分裂B.杜鲁门主义提出

C.北约组织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2.直接导致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是 (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1991年苏联解体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13.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14.20世纪80年代,居于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是 (  )

A.英国        B.美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15.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16.1967年,欧洲三个团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以下哪一个组织不属于组成欧洲共同体的团体?(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7.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在欧盟的成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下面哪个条约的签署? (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罗马条约》     D.《布鲁塞尔条约》

18. 季米特洛夫指出:“人民民主及人民民主国家之成为可能,如所周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力量失败的结果,苏联的历史性胜利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为民族自由独立而斗争的结果,这一斗争使一些东欧和东南欧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体系。”以上分析表明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

A.二战中德意法西斯战败

B.二战中英法帝国主义削弱

C.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

D.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9.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决定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经济鼎立局面  ③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

④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D.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21.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走近古稀之际,终于宣告了它的解体,此时,执政的苏共党中心书记是 ( )

A.戈尔巴乔夫 B.列宁      C.斯大林 D.赫鲁晓夫.

22.1922年底,四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后来,它发展到了15个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中,苏联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它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然而,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错误领导使国家出现了混乱局面,苏共一些高级领导人为拯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 )

A.签署明斯克协定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发动八·一九事变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23.美国历史距今为止也不过二百多年,但它的经济却一直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请问: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是在 (  )

A.二次科技革命后 B.二战后 C.一战后 D.工业革命后

24.下列在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两极格局结束,多样格局形成

C.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D.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

25.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美苏争霸中 (  )

A.苏联转守为攻                 B.美苏关系日趋紧张  

C.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这边            D.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2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样化趋势,根源在于 (  )

A.强大的军事实力                B.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样化

27.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 (  )

①日本强大的经济地位,使其谋求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②欧洲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使欧洲更加独立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

③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要坚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要害性的发言权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分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的分化和组合表述准确的是 (  )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霸世界

B.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

D.美国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迅速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

29.下表是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百万美元)

698 900

317 570

91 290

1965年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所占%

34.88

15.85

4.56

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百万美元)

6 259 899

6 279 762

4 214 204

1993年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所占%

27.08

27.17

18.23

请回答:

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30.材料一: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欧洲非凡是西欧国家主宰世界达到一个多世纪。西欧国家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进行了多次斗争,而这些斗争的结果也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从一战开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

材料二: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假如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1951年,法、意、比、荷、卢、西德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治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了“欧洲联盟”。

材料四: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碰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史实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和目的。从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欧国家关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欧国家在联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31.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忽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些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看,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在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巻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三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当前这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多样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熟悉?

三.问答题

32.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耗费巨资修建了“柏林墙”,1989年以后,这段墙被拆除,你能从这个过程中,熟悉“冷战”带来的影响吗?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二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第三节同步练习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测试一(世界史…
    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复习(选修4)考试…
    高二上历史复习提纲
    高二上历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世界历史(上)第四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复习
    世界历史(下)第四章第四节同步练习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复习
    高中证书会考补考试卷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复习
    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第一学期高中历史期末试题(A卷)
    高中世界 历史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同步练…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能力·思维·渗透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复习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测试
    民主与专专制的反复较量复习
    美国独立宣言复习
    必修1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同…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复习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第五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下)第二章第四节同步练习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复习
    (中近史复习)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
    高二历史上学期测试卷(十)
    高二历史上学期测试卷
    高二历史下册检测试卷(十三)
    高中历史会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世界历史(下)第五章第二节同步练习
    初一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检测(21-27)…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学阶梯评估
    世界历史(上)第五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下)第二章第三节同步练习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复…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复习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人教版新课程必…
    (中近史复习) 第四章 中法战争、甲…
    初一历史 下册期中测试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4~7章)检测题
    世界历史(下)第一章第三节同步练习
    必修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同步练…
    高中 世界历史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同步练…
    世界历史(上)第二章第五节同步练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节同步练…
    世界历史(上)第二章第七节同步练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七节同步练…
    世界历史(下)第六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
    高二会考复习(一)
    人权宣言复习
    世界历史(下)第五章第三节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试卷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1~3章)检测题
    研究高考试题变化  调整历史复习思路
    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考试卷
    世界历史(上)第二章第四节同步练习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同步练…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高二会考复习(二)
    初一下册历史第三单元(16-20课)测…
    高二历史上册复习 线索
    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突破专练
    世界历史(上)第四章第五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下)第三章第二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下)第三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4章)测试题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测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测试
    世界历史(下)第四章第二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下)第四章第三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下)第四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上)第四章第二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上)第一章第三节 同步练习
    【高一级历史必修③第一、二单元复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同步练…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同步练…
    英国宪章运动复习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第四节同步练习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同步练…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同步练…
    世界历史(上)第一章第二节同步练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同步练…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复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测试题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复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同步练…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复习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第六节同步练习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同步练…
    世界历史(上)第二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复习
    福鼎七中高二历史(上)期末复习测试
    高中世界史上册第一、二章综合练习
    历史必修Ⅰ 政治文明历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英国君主立宪法制的建立复习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复习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测试
    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同步练习与解析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测试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复习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复习
    必修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太平天国运动复习
    国共的十年对峙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评
    人教版·必修一第2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历史专题九练习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测试
    武汉市第三十中学高二年级文科历史单…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
    高二历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测试
    高二历史1月期末考试试题 (A)
    普通高中会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高二历史会考练习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
    高考考点解析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复习题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测试
    世界近代史单项选择题测试
    世界历史(下)第一章第一节同步练习
    中国近现代史测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综合测试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三 文化思想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标志性事件解读
    高二文科历史主观题全面复习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测试二(世界史…
    高二上半期历史复习资料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答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