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第一节 自然科学
1.(02上海历史14)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
C 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 D 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
2.(04上海文综16)发电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
3.(05广东25)为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开辟道路的物理成就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
C.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D.激光器的诞生
4.(05江苏19)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 B.元素周期律
C 相对论 D.细胞学说
5.(2006年广东历史卷)下列选项中,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是
A.血液循环学说 B.分子生物学 C.生物进化论 D.微生物学中学
6.(2006年四川卷)“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她卓越非凡的贡献是 A. 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B. 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C.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D. 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7.(07海南历)19.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熟悉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8.(08江苏单) 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9.(08广东单)21.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10.(01上海文综43)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不仅揭开了近代微观世界研究的序幕,而且对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请在横线上填写与图片对应的物理发现的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三
答案:放射性现象的发现(1分);X射线的发现(1分);电子的发现(1分)
11.(2006年天津卷)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图11
图1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宾、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爱好。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
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3分)
(2) 依据图1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8分)
(3) 依据材料二,图1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8分)
(4) 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4分)
(5)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6分)
答案: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2)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
(5)德意志分裂割据; 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
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 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12.(2006年全国Ⅱ卷)(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要点:
(1)从领先转为落后。(4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4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3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3分)(如答出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3分)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4分)(如答出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4分)
★ 第二节 文学和艺术
1.(08江苏单)18、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定,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园地治理打字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中学历史园地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