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2课时)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熟悉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课前演练】
1.(2005·上海·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用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2.英国闻名的这个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 ②对日食的最早记录 ③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该诗句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B.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C.批判黑暗现实 D.与世无争
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作为歌颂对象
C.短篇小说倍受冷落 D.批判现实小说兴起
5.(2004•全国Ⅲ•1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务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务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考点串讲】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成就
(1)《甘石星经》(战国)——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2)张衡(东汉)的贡献:①发明水运浑象仪——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②发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
(3)僧一行(唐代)的贡献:①创制“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②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这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
(4)郭守敬(元代)的贡献:①设计“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300多年。②主持全国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了准确的黄道与赤道的交角值;④编订《授时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成就
(1)十进位值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商代甲骨文、金文中已经有了系统的个位、十位、百位乃至万位的自然数数字。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记数法。
(2)圆周率的计算:①三世纪中期(魏晋时期),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②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5世纪后期)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数,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3)数学专著:①西汉初期的《周髀算经》最早记载了勾股定律的特例。②东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古代农书
①西汉农书《汜胜之书》记载的混合选择法选种是现代常用的植物选种方法。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③元代王祯的《农书》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改革的情况,记载了许多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农书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4.医学成就
①《黄帝内经》——战国编撰、西汉成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编撰,具体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基础。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③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五禽戏,麻沸散。④《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并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5.四大发明及其传播和影响
造纸术:①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造纸原料丰富、廉价,纸质好、实用,被称为“蔡侯纸”。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结束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进而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在中国历史悠久,现存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②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③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④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火药:①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④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⑤火药经欧洲人改进,不仅使欧洲封建贵族走向衰落,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二.书画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历程: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汉字的起源。②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③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西周晚期,通过整理金文,形成“籀文”。④秦统一后,用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⑤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楷书。
特点:①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②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③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法艺术形成原因:①汉字本身就起源于刻画符号,便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动力。
历程:①有文字,就有书法,秦小篆(秦《泰山刻石》)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那时还是书法的自发阶段。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的改进,推动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成为“书圣”,名作是《兰亭序》。③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草书有“颠张(旭)狂(怀)素”,楷书有欧阳询和“颜(真卿)筋柳(公权)骨”。书法理论日趋成熟。④宋代书法风气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忽略法度,出现各具情态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⑤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书法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
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1)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代表作是彩陶画《颧鱼石斧图》。
(2)演变
①夏商周绘画主要是以人物肖像为主的壁画和帛画,如战国的《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②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代表。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以顾恺之成就最高,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并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
④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
⑤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非凡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有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画、布贴画等。
(3)特点: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三.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1.《诗经》
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奠时演唱的歌词。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屈原和《离骚》——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②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③《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3.汉赋——①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②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③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
4.唐诗——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辉煌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为诗歌的发展预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唐诗的四阶段:②初唐闻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③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山水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④中唐白居易的创作成就最高,其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广为流传的佳作。⑤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5.宋词——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两万首,词作家一千三百多人
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两流派:①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②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7.明清小说
小说的渊源:①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②唐代出现适合市民欣赏、情节曲折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这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③宋代出现话本小说,把中国小说推向新阶段。④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
繁盛的原因:①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②印刷业的发展;③明清时期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
明清小说的特色: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这类小说多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古代戏曲的历程:原始歌舞(傩戏)→春秋战国的优怜→宋代南剧、金代诸宫调→元代杂剧→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2.元代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流行原因: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其他出路;③元朝注重保护艺人。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成就最高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窦娥冤》。还有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
3.清代京剧的崛起
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
形成:①清乾隆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闻名艺人。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艺术特征: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
【跟踪练习】
1.我国古代重视历法的编订,说明了
A.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视 B.对文化发展的重视 C.对农业产生的重视 D.是封建迷信的产物
2.右图中的天文仪器具有实用、简便、灵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天文观测的准确度和方便性。它的制作者是
A.张衡 B.僧一行 C.郭守敬 D.梁令瓒
3.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甘石星经》 D.《缀术》
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成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5.下列农书中具体记载了当时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的是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农书》 D.《农政全书》
6.我国古代的医药著作中,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7.被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8.中国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最早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9.下列科技成绩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10.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
11.促使宋元时期我国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西传的客观条件是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阿拉伯人的媒介作用
12.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1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5.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段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16.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籀书 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17.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
A.丰富了人类文化 B.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C.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 D.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
18.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9.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 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C.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东汉文学家许慎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做出过重要的理论探究
20.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特点成因不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政治黑暗 B.士人群体的形成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D.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21.宋代书法的特征是
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22.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23.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A.秦汉之前 B.宋元之后 C.明代中叶以后 D.清代
24.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宋代书法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 ②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③秦篆汉隶大多是实用性文字 ④唐代开始出现法度规范的楷书
A.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③
25.下列绘画作品属于史前文明时期的是
A.《人物龙凤图》 B.《颧鱼石斧图》 C.《洛神赋图》 D.《送子天王图》
26.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7.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使绘画作品颇具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效果的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萱 D.郑板桥
28.山水画超出了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9.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B.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C.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D.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30.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31.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宗教画 D.文人画
32.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 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的亮点 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
33.下列关于《诗经》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D.诗歌描述了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
34.我们要通过《诗经》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最好是查阅
A.风 B.雅 C.颂 D.楚辞
3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36.“世上疮痍,诗中哲理;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37.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38.下列不属于宋词发展的原因的是
A.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繁荣 C.市民数量的增加 D.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
39.同属于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
A.经济条件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4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的风格看,该词属于
A.田园派 B.豪放派 C.婉约派 D.花间派
41.元曲是指
A.元代散曲 B.元代戏曲 C.元代杂剧 D.元代散曲与杂剧的合称
42.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4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 B.赋 C.词 D.散曲
44.标志中国小说渐趋成熟的是
A.唐代传奇 B.宋代“话本” C.宋代说书 D.明清章回体裁小说
45.下列有关宋代话本的主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经故事 B.历史故事
C.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小说 D.塑造了许多上层社会的人物角色
46.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47.在下列明清小说中,以反映商人经商发财为内容的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言”、“两拍” D.《聊斋志异》
48.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主要说明
A.平民文学的繁荣 B.传统的轻商思想淡化
C.社会繁荣背后蕴藏着危机 D.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9.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儒林外史》④《水浒传》⑤《聊斋志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0.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水浒传》
51.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色?
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 B.继续元杂剧的传统
C.反映封建制度的没落 D.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52.鲁迅先生说“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的小说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三言”、“两拍” D.《儒林外史》
53.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
A.汉赋的发展 B.宋代话本与词的出现 C.世俗画的出现 D.明清小说的出现
54.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55.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主要是指
A.由民间艺术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B.不断融合吸收,博采众长,注重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点
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将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56.元杂剧的奠基人,成就最高的戏曲家是
A.郑光祖 B.马致远 C.白朴 D.关汉卿
57.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昆曲本身不够美丽 B.其他剧种的兴起 C.逐渐脱离群众 D.当时战争的频繁
58.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最初是为了
A.满足北京居民娱乐的需要 B.满足宫廷休闲庆贺的需要
C.自身艺术发展的需要 D.推陈出新形成新的剧种
59.京剧发展史上,“徽汉合流”的局面出现在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咸丰年间 D.同治年间
60.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练习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C |
C |
A |
B |
C |
D |
A |
B |
B |
A |
A |
D |
C |
D |
C |
C |
D |
B |
D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C |
A |
A |
A |
C |
B |
C |
A |
C |
B |
C |
D |
D |
C |
D |
B |
C |
D |
B |
D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B |
C |
B |
B |
C |
A |
A |
B |
D |
B |
B |
D |
D |
B |
D |
C |
C |
C |
A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