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一、选择:
1、“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2、直接暴露袁世凯当皇帝野心的是(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3、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 )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政权
4、“府院之争”反映的本质是( )
A.封建军阀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
B.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南北军阀之间的矛盾
D.日美在华利益的矛盾
5、1920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 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 )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发生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6、从讨衰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A.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国体挟一爱僧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僧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国人职责,唯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 国内。
—孙中山《第二次讨衰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2)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衰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熟悉上有何异同?
8、2003年是辛亥革命先贤宋教仁遇难90周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动.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来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他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据此回答:
(1)此案的真正凶手—--“幕后指使者”是谁?
(2)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动?
(3)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王淑芬:(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老舍的《茶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概述当时的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事件。
(2)李三拒绝剪辫的原因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参考答案:
(1)封建君主专制或者复辟帝制。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要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
(2)相同点: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不同点: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公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
8.答案:(1)袁世凯。
(2)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享有很高的威望。
(3)袁世凯怕暴露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治。(或忙于向列强借款,预备镇压国民党)
9.参考答案: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军阀割据
混战。
(2)原因:李三个人的思想守旧;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当时世道的混乱。
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依然困难。(本题答案开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