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第二章第三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3.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危机。下列危机的表现中不包括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的市场虚假繁荣
C.人民相对贫困和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供需矛盾尖锐 D.股票投机,哄抬股价,使金融市场极不稳定
4.1929年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标志是 ( )
A.华尔街股市股价狂跌 B.中小银行纷纷破产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 D.大量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6.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的实质性原因是 ( )
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B.美国把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C. 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7、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没有 ( )
A、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制度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C、使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
8.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 ( )
①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 ②各国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③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④各国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 )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10.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 )
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
C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11、罗斯福新政为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
A、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B、调整农业政策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12.罗斯福在新政中首先整顿银行,其直接目的是 ( )
A.促使美元升值 B.抑制股价狂跌 C.恢复银行信用 D.举办公共工程
13.罗斯福在新政中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盲目竞争 B.刺激产品出口 C.缓和劳资矛盾 D.稳定社会秩序
14.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 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15.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其首要目的在于: ( )
A.增加就业机会 B.刺激消费和增长 C.改善工人的生活 D.稳定社会秩序
16. 罗斯福在新政中解决农业危机的办法是 ( )
A限制价格水平,鼓励公平竞争 B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农业出口
C压缩生产规模,刺激价格回升 D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
17、美国胡弗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是 ( ) A、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D、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18.美国罗斯福新政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政府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用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适当调整
19、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要不要采取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B、要不要维护自由企业制度
C、要不要由政府出面全面干预经济 D、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0、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其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已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最大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C、其成功表明了自由主义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21.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 )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2.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3.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 )
① 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国家颁布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4、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和扩张的道路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D、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25.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 )
A.1932年纳粹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胜利 B.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C.1934年成为国家元首 D.1935年开始撕毁凡尔赛和约
26.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该材料体现了
A.爱国主义倾向 B.复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 D.沙文主义倾向
27.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直接原因是 ( )
A.政府软弱无能和统治阶级的需要 B.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骗取支持
C.竭力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 D.利用混乱的形势,煽动种族主义情绪
28.德国法西斯势力攫取政权的步骤是: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借“国会纵火案”取缔异党
③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④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9.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后制造“国会纵火案”的真实意图是 ( )
A.建立一党专政 B.打击共产党势力 C.赢得西方国家支持 D.屠杀犹太人
30.德国的下列做法违反了《凡尔赛和约》的有:①收回萨尔矿区主权 ②加入国联
③重建空军 ④制造国会纵火案 ( )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①②③④
31.1933年德国公布退出国际联盟的直接原因是 ( )
A.摆脱国联的约束,放手扩军备战 B.国际地位已提高,不再需要国联
C.对英法操纵国联,公开表示不满 D.彻底打破凡尔赛体系,与英法抗衡
32.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是在 ( )
A.田中内阁 B.东条英机内阁 C.近卫文 内阁 D.广田弘毅内阁
33、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
A.日本发生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 B.“九一八”事变下 C.“二二六兵变 D.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4.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的不同之处是 ( )
A.因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而崛起 B.实行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政策
C.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而上台执政 D.利用发展军事工业和对外战争摆脱危机
35、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 ( )
A、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 B、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C、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D、公开扩军备战预备侵略战争
36.这一时期德、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内严重的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危机
37.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 )
A.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 B.背弃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C.没有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D.没有政党形式的法西斯政权
二、材料解析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
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低
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
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年。节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 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部分资本家反对新政的理由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新政反对者的观点符合实际吗?请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立场和目的。
③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和熟悉罗斯福同他的反对者的分歧?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势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全球通史》
材料二: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普鲁士的狭隘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1919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一次超过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1600万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979万吨和791万吨) ——《世界现代史》上册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其中的“修正主义”指什么?德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的历史原因与日本、意大利成为“修正主义国家”的原因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其不同点在哪里?
(2)据材料二、三说明德国为什么将不再“忍受下去”?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规律?
(3)材料一对“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分析是否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
三、问答题:
41、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闻名学者黄安年教授认为它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有的学者认为,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略微地缓和了经济危机在美国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还有的学者认为:对罗斯福新政既不可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你赞同上述哪一种看法?并阐明你的理由。
42、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
世界历史(下)第二章第三节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AB 6—10 DACBD 11—15 CCABD 16—20 CDACA 21—25 BBBBB 26—30 CBDAC 31—35 ADDCD AD
二、材料解析题:
38、(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它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的特点。它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2)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图把
危机转嫁到国外。(3)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缓和了
社会矛盾,碰到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9、①理由是新政保证工人有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谈判和参加工人组织的权利,并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以限制资本家的剥削。同时还限制了生产规模和不公平竞争。
②不符合。罗斯福是站在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提高工人就业率和减轻对工人剥削的方法,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以使生产与销售的突出矛盾得以缓解。同时缓和了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最终达到克服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①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针对经济危机所反映出的弊病所做的政策性调整,虽
然牺牲了资本家的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但符合其整体和长远利益。而反对者则因眼前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而反对新政。
40.(1)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限制。日本和意大利不是“一战”的战败国,而德国是战败国,在该体系中受到宰割和制裁,纳粹党在德国国内煽动复仇情绪,得到广泛支持。
(2)“一战”后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又成为超过英、法的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当,必然要求改变其地位。规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3)有道理。作者对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势力、社会主义苏联这三方的历史、现状及相互关系作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分析。
三、问答题
41.同意第一种观点:①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它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②它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的扩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做法,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之,新政的积极作用居主导地位。
同意第二种观点:①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了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己。②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③新政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同意第三种观点:将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的答案要点综合论述即可。
42、 原因:德意志帝国继续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
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