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寓洛,不单是感情因素起决定作用,还有其政治原因。青年时代的白居易本有着“秉国权,治天下”的宏大志向。他在诗中写道:“早年薄有烟霞志。”(《重题》)“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我身》)正道出诗人扶风济世的“兼济之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每日不遑起居,甚至弄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与元九书》)的地步。为了将理想变成现实,诗人曾“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读。”即使过着“衣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短歌行》)的生活,也不放弃刻苦攻读。因为在唐代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获得功名,有了功名才能步入仕途。为了能金榜题名,进士及第,16岁的白居易曾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谒当时在朝中做著作郎的著名诗人顾况,从而为他考取进士铺平了道路。因唐朝考进士,不仅要有知识、有才学、有诗名,还得有显达名士的提携和荐举。诗人终于在29岁那一年考中了进士。802年入朝任校书郎,在京都任职期间,由于经常出入禁宫,混迹朝吏之中,故能目睹耳闻朝迁中戚权臣之间的角逐与争斗,了解到官场中污秽肮脏的丑闻,初涉足官场的年青诗人不禁发出:“万人行乐一人愁”的喟叹。在《常乐里闲居偶题》中写道:“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流露出对龌龊官场的不满情绪。但诗人并未为此放弃个人的追求。随着“年齿渐长,阅事渐多”诗人对当时的政治弊端和社会矛盾有了较深切的感受,于是便产生了改革政治的强烈愿望。806年在准备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策试时,便和元稹一起,共同分析了唐代当时的政治状况,撰写《策林》75篇针对唐朝政治中的种种弊病,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从皇帝到百姓,从朝廷到边境,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等等,共提出75条意见和建议。建议君王“酌人言,察人情,而后为政”希望当政者“节财用、均贫富、禁兼并、止盗贼、起廉让。”。“薄剑、省用、寡欲。”以减轻人民的额外负担。要求统治者能’革慎默之俗”,广开言路,举贤任能。这些意见充分体现了诗人进步的理想和非凡的胆识。诗人对那些“不便于世”、不合于道的事,不仅敢于“上封”、“廷铮”,甚至,不惜“忘身命,沥肝胆”,任凭“权豪怒”、亲朋讥”,也毫不退让。807年任左拾遗时,他就曾利用利中的职权,将“不恤凋残,唯务差税”,运用各种手段侵夺剽掠百姓,讨取皇帝欢心的宰相王谔拉下马,并免去其相位。还迫使宪宗李纯收回其任用得宠宦官吐突承璀为主帅讨伐王承宗叛乱的诏令。谏官秩满,即使被逐出近臣之列,改授左赞善大夫,诗人也并不沮丧退缩,对朝中的事依然关心,并不顾一切的上书言事。815年夏,宰相武元衡遭暗杀,御史中丞裴度被击伤,诗人上疏奏论,主张严惩元凶,为此被朝中的官僚诬之为“越职奏事”贬谪为江州司马。诗人虽明晓“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与无九书》)但仍未因此挫折而放弃对国事的关注。818年当听到淮西敌寇未平,皇帝下诏停止用兵的消息时,远在边鄙荒蛮之野的诗人,竟愤然命笔:“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足见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情系魏阙,“兼济之志”并未消失。 820年春,宪宗暴卒,穆宗李恒即们。穆宗比宪宗更加昏庸、荒淫、放纵,整日不理朝政,听凭宦官胡作非为。诗人虽“累上书言事”,但穆宗并不采纳他的意见,诗人深感,唐帝国这座大厦即将倾颓,不管自己如何奋击、抗争,也难以使其重整锦绣,再兴唐室。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幻想,面对这“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的“浩浩世途”(《祭李侍郎文》)诗人只能愤愤“令人悲”,涕泪满衣裳”。几十年仕途上的风雨沧桑,官场上的升沉俯仰,已将诗人的锐气消尽,棱角削平“平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谕友》)“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适意》)表明诗人对官宦生涯已感到厌倦,他认为自己身为朝官,既然不能“为龙去,为飞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替国家和百姓干一番有益的事,便只有“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他在《醉中狂歌》中写道:“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上缨。”。兼济”还是“独善”,开始时诗人思想上还有些犹予不决,内心充满了矛盾:“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月夜登阁避暑》)但是,朝中要员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直致发展为机械格斗,阴谋凶杀;牛李党争的炽烈化,宦官弄权,扰乱朝纲,正直的官员遭到排挤、迫害,血淋淋的现实,深深地震撼了诗人的心,他体味到“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惧。”(《闲居》)“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遣怀》)深感“世途多艰险”。至此,诗人的“宦途气味已谙尽”,发出:“高有罾缴忧,下有陷井虞。每觉宇宙窄,未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白居易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白 居 易 寓 洛 管 窥 照 片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