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蛮。(见《云溪友议》)前两句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柔软风姿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后两句则以柳树在尽日无人的荒园里无人过问,感叹小蛮将来不知归谁所有。字里行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惋惜情绪。诗的前两句抓住初春以及柳枝的“嫩”和“软”(色泽和动态)特点,把早春的景象表现得十分引人。在赞美早春的柳枝鲜嫩可爱和婀娜多姿的情态时,可引用此诗句。
--------------------------------------------------------------------------------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释:张员外:指张籍,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吟玩:吟诵玩味。淡烟:淡淡的烟雾。间斜阳:不一会斜阳射出光芒。蜃:大蛤。古人误认为蜃吐气成“蜃景”,亦称“海市蜃楼”。其实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诗中“蜃散”即“蜃景”散了。破楼阁:空中楼阁破灭消失。断桥梁:虹象曲桥状,虹残则曲桥断。字一行,大雁飞时有时在空中排成“一“字形。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用的颜料。图画取:用画画下来。水曹郎:即张籍。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写景诗。作者抓住时间、地点、季节、景物等特点,上下远眺,把雨后夕阳中景物的颜色、动态等写得鲜奇无比。张籍读到这首寄给他的诗后,对诗中写景之妙大为赞叹,在答白居易的诗中写出“乍惊物色从诗出”的句子。“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一“翻”一“点”,写白浪,写雁行,把天上地上秋末冬初的景色写得明丽、开阔、清新、鲜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说象花吧,不是花;说象雾吧,不是雾。几多时:是说欢会的时间太短。朝云:宋玉《高唐赋》上说: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见上有云气,宋玉说是朝云。襄王问何谓朝云,宋玉回答说:“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无觅处:因朝云飘浮不定,所以无处寻找。
这是一首情诗,一首朦胧的情诗。开始读来不知所云,只觉一个缥缈的、隐约的形象闪现。读到最后才豁然明白,原是一个来相会的女子。头两句隐约写景,这景代表什么?作者没说。三、四句说:“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还是不了解。最后两句用“卒章显志”的方法,才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诗写得实在空灵、淡雅、含蓄、婉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并且字里行间还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后人用“花非花”为词调名。全诗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
--------------------------------------------------------------------------------
买 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释:帝城:指唐朝的京城长安(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春欲暮:春光快完了。这个时候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喧喧:闹嚷嚷地。度:经过。牡丹时:牡丹盛开的时候。相随:一个跟一个。这句说:一个跟一个地去买花。常价:固定的价格。酬值;价钱。数:数目。这句说:牡丹花没有固定的价钱,根据每束花朵的数多少付钱。灼灼:鲜艳夺目的样子。戋(音肩)戋:一小束一小束。素:白色的绢。这句说:五束花,要偿付五匹绢的价钱。张:张开。幄幕:帐篷。庇;保护。笆篱:篱笆。这句说:花圃里上面有帐篷遮盖,旁边还用编织的篱笆来保护。泥封:用泥封。这句说:把花移到家里来,花的颜色不变。习为俗:是说贵族家家户户玩花成了风气。田舍翁:老农夫。谕:明白,理解。深色花:颜色浓艳的花。中人赋:中等人家缴纳的赋税。唐代按纳税人的家产,分为上户,中户、下户。这两句是说;这一丛深颜色的牡丹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田租。
白居易在长安写组诗《秦中吟》十首,这首诗是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