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教学内容 斜塔上的实验

句容市春城中学集体备课纸

执笔教师

许真萍

备课时间

2010--11

总课时数

2

教学内容

斜塔上的实验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体会到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大意及本文的写作技巧。 
4、自读课文,恰当评价伽利略的性格和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大意及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一、导语设计。

1、教师:我们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阅读了著名文学家如朱自清、老舍先生描写多彩四季的文学作品,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2、教师: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乘着“神舟六号”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

二、阅读课文。 
1、一读: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记叙的六要素。 
学生:朗读思考。学生:交流,互相补充评价。 
教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2)、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课题是否恰当、全面?要不要修改为“伽利略传”等? 学生:思考交流。(还有:发现钟摆原理,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 教师:(参考:恰当,不要改,突出了这个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3)、教师:对于伽利略我们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伽利略的生活。 
2、二读: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假设: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学生:阅读,写评语。 学生:小组交流并做好记录。 
学生:代表发言,评价。教师:(小结: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3、三读: 
  教师:伽利略不相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但是,当他在权威面前,或者权威站在他面前,他与权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简单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无古人的。亚里士多德力图以世界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这是他的进步之处。但由于当时研究物理只是依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所以他的很多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显然今天看来是错误。) 
            假如:伽利略做实验时,亚里士多德就在斜塔下, 
            思考:实验前后:(!)、他们的心理活动 
                           (2)、他们的对话 
要求:请任选一题,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搜集的资料恰当联想。  
学生:独立思考,写作。 
三、课外学习。 
1、完成课堂联想写作,准备交流。 
2、请运用“漫不经心、心不在焉、默默无闻、一劳永逸、兴高采烈”等5个成语扩展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交流联想写作情况,深刻理解伽利略精神的可贵。 
2、 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当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作为的人相遇,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作业交流 
学生:交流作业,互相评价。 
教师:(注意: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得体。) 
3、重点研究本文记叙和描写的写法。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本文是一篇积蓄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参考:选文未按常规写,这样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记叙的顺序中的倒叙写法。)  
(2)、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勾文中对伽利略的描写语句,并分析描写的方法或角度。 
     学生:阅读、批注。 
参考:1、选文第二段中说:“链条—似乎—,那盏—似乎—,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加点字说明了什么? 
参考:说明这仅仅是一种猜想,假设,还需要加以证明(用词准确)。 
2、文章第五节“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参考:“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用作? 
参考: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这次实验影响之大,观众的“兴高采烈”写出了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 …… 
3、布置作业。 
(1)探究:课文第七节“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除了这些,你知道这项原则还用于哪些方面吗? 
(2)写作:请为你自己写一份小传,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句容市春城中学集体备课纸

执笔教师

许真萍

备课时间

2010-11

总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分析

本文是学生刚接触议论文学到的一篇文章,自读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将从

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要点,以及学习议论文的举例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 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举例论证方法。

2、 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举例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记得这首诗吗?(大屏幕打出苏轼的《题西林壁》,学生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多角度看问题的很好论述。大家一起来看罗迦·费·因格所写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
一、检查预习
解释下列词并为划线的注音:汲取 推敲 根深蒂固 锲而不舍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孜孜不倦(大屏幕打出生字、生词,考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问题研究
研读课文,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写出简要答案)(10分钟)
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导析: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导析: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导析:1)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4、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导析: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5、课文中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导析: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导析: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三、交流发言,教师点拨,理清作者思路
(学生回答在大屏幕上显示,在学生发言时摘录重点,写出板书)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的论题提出──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论证──结尾点明中心论点:只要具备几个要素,“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四、板书设计              不满足一个答案
                激发
              寻求第二种答案
                需要
              创 造 性 思 维
                必备
       学识 活用能力(关键)(举例论证) 恒心和毅力
                得出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句容市春城中学集体备课纸

执笔教师

许真萍

备课时间

2010-11

总课时数

2

教学内容

宇宙里有些什么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易懂让

人们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辨别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写作特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涯(   )               灼热(   ) 
    2、解释下列的词语。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茫无涯际: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二、导入 
    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和认识。 
三、初读课文,了解结构 
四、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回答以下问题。 
(1)宇宙到底有些什么呢? 
(2)文章的结构怎样的? 
明确: 
第一部分:(1——11)恒星——分五层 
第二部分:(12——20)恒星系——分四层 
第三部分:(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五、    分析课文 
1、提问:宇宙里有些什么? 
2、提问:作者在介绍这些星体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提问:课文介绍这些内容时,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4、阅读第2段:第2段介绍的是什么星体? 
5、阅读第3段:第3段介绍了恒星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阅读第4段:第4段介绍恒星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7、阅读第6段:说说第6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8、第7段至第11段介绍的是行星和星云的情况,你能给星云下个定义吗?给星云分个类别? 
9、第11段中的“这样”有什么作用? 
10、阅读第12段:这段介绍什么星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第16段:这段介绍什么星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2、阅读第20段,思考第20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13、阅读第21段:概括段意:阐述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六、布置作业 
七、1、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分类别:恒星——大、中、小。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举例子:仙女座。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二、    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三、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 
    2、生动性: 
四、    布置作业: 
    1、完成《资源与学案》的习题。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句容市春城中学集体备课纸

执笔教师

许真萍

备课时间

2010-11

总课时数

2

教学内容

《梦溪笔谈》二则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分析

本文文言实虚词较多且有难度,因此要讲透这些字词,此外还要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以及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难点: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二、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  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  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

喙(hui)    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

(2)字义部分

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

(3)语段意:(重、难点)

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

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

四、听老师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交流互读。

五、布置作业

1、  悉课文内容,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2、  背诵课文。

3、  完成书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查

小组间互相提问(字、段翻译,课文背诵)。

二、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完成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

2、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

3、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比赛发言。

例如:——鼠         青蛙——害虫

4、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

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倡绿色农业。

5、论《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点:“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

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

6、《梵天寺林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讨论要点: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轻”,可实践的结果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

7、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

8、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本文写作特点。

要点:(1)详略得当如《以虫治虫》观突出以虫治虫这一中心,对“傍不肯”外貌、特征、剿灭子方虫的情况介绍比较详细而对“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

《梵天寺木塔》对如何解决塔动,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

(2)生动简洁

如:“方”     “笑”        “密使其妻”

9、《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还能说出我国古代还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长处于领先地位。

10、本课总结,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发,各抒己见。

要点:A:绿色农业   环保     可持续性发展

B:为国家的过去的发达自豪

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使现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而自强不息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句容市春城中学集体备课纸

执笔教师

许真萍

备课时间

2010-11

总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分析

对于本文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目标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难点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教学新课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词语手册》)。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做上标记,然后在课堂提出。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

3、教师范读课文或视频范读。(注意紧张感和生动)

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二)译一译

  四人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对于有分歧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课堂提出并解决。

(三)问一问(落实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       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

眈眈相向(虎视眈眈 )         意暇甚(目不暇接)

屠自断其股(悬梁刺股)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见如故)

目似瞑(死不瞑目)           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

(四)说一说。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狼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是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3.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

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五)想一想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句容市春城中学集体备课纸

执笔教师

许真萍

备课时间

2010-11

总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论语》八则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分析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课文所选用的主要是从

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来讲的。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一、导人(质疑激趣) 
    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 
    答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 
    答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二、师生交流有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诵读并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 
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 
    六、自由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 教学内容 斜塔上的实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第21课《斜塔上的实验》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第17课  斜塔上的实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课件、教案(…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课堂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 (方案A)
    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2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3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
    《斜塔上的实验》 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
    亨利·托马斯和达纳·李·托马斯的简…
    利·托马斯和达纳·李·托马斯的资料
    亨利托马斯《斜塔上的实验》的英文原…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亨利·托马斯的简介
    《斜塔上的实验》语段精读
    斜塔上的实验课堂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从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谈反证法
    斜塔上的实验 资料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课件
    18、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简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4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课文内容分析
    伽利略做过比萨斜塔实验吗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同步练习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 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实录2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实录3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及<<斜塔上的…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课堂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比薩斜塔的落體實驗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伽利略有没有做…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18《斜塔上的…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
    18、斜塔上的实验
    斜 塔 上 的 实 验
    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
    比萨斜塔上创造的奇迹(物理)
    《斜塔上的实验》
    减负从学习心理开始——从《斜塔上的…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