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 陈素 点评 赵妙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一位小客人-----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还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在课件上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要集中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事。
提示:法布尔听说( ),做了一个( )的试验,结果证明( )。
2. 大声朗读1-2小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分小组交流讨论。(每组一个问题,分四组竞赛)
A.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B为什么要在蜜蜂背上做记号?
C为什么要走那么多路,才放蜜蜂出来?
D为什么要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3. 小结:概括做试验的步骤。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作者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办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生字
归类识字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撇。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小结课文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各3遍。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至少三句。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儿歌《蜜蜂做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中的主人翁是谁?学生都听的很认真,纷纷举手说是蜜蜂,由此来引出课题。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到“四面飞散”这个词语的意思时,选了四个学生上来表演蜜蜂,一个学生表演风。虽然学生的表演不尽如意,但通过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来理解词的意思。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有学生说:“蜜蜂了不起,它逆风而飞,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
点评:
听了陈老师的课,现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陈老师的课教学环节完整,即揭题导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书写生字——布置作业,极为清晰。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资料袋这一现有的资源。在导入时,谈蜜蜂,把课后的资料袋合理的用起来。在检查字词环节,检查词语后,出示句子,把多音字放到句子里学习。由字到词再到句,循序渐进。在初读环节,陈老师紧紧抓住教学目标:默读课文。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确了默读要求,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学生学会默读课文。在书写环节,教师示范书写“试”,这比课件直接出示更好,学生看这老师写后印象会更深,容易记住,减少写错的机会。
教学中也有一些瑕疵。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读太少,几乎没什么读。朗读,在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多读,自己才能体会、领悟,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因为没朗读的机会,其他中下的同学都还无法理解老师的问题,所以出现了老师只是在和那些尖子生在交流,课堂成了尖子生的表演秀。这样一来,课文的一些知识点就没有落实到位。总的来说,作为一位新老师,陈老师已经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很不错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