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课题研究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语文教研室 李志宏 【目标导航】 1、了解昆虫学方面的知识。 2、把握文中说明的要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运用拟人手法写科学小品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课时导学】 一、日积月累 1、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2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出生于农民家庭。四岁时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小学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时回到父素养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因家庭生活所迫,几度迁居,少年的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也无法读下去。他靠自学考取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工作,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昆虫记》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词语积累: 扰乱 狩猎 喧嚣 喑哑 静谧 劫掠 酷爱 篝火 嗉囊 吮吸 贪婪 和睦 篡夺 惊慌失措 更胜一筹 津津有味 毫不犹豫 开膛破肚 二、知识点拨 1、内容结构: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第二部分,第3节,描写“我”在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第三部分,4~11节,写“我”对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物习性。 2、写作亮点: ⑴ 通过比较显示特点。本文写蝈蝈的特点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写叫声时,拿蝉与之比较;写吃肉时,拿螽斯与之比较;写捕蝉时,拿鹰与之比较;写同类相食方面,拿螳螂与之比较。这些比较始终以蝈蝈为中心,突出了蝈蝈的习性。 ⑵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作者描写蝈蝈时,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蝈蝈人格化,如“蝈蝈在窃窃私语”“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从不吵架”“出于妒忌”等等。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传神,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⑶ 语言生动传神。本文运用了文艺笔调来介绍蝈蝈的习性,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避免了一般说明文的呆板,语言的运用上充满了人情味,如“吃得津津有味”“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爪擦擦脸和眼”“躺在沙上消化食物”等等,这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与表达性,有助于表达喜爱之情。 三、疑难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户等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户”。作者这样不断地变换称呼,使行文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文章第三部分重点介绍蝈蝈的食性,其中第6、7、8、9、10节都很短,试分别概括每一节的意思。这五节合并为一节行不行?为什么? 第6节分析蝈蝈与蝉搏斗是为了获得食物──蝉。第7节写“我”的观察有新的发现:蝈蝈喜欢甜食。第8节写蝈蝈的其它食物。第9节概括写蝈蝈喜欢吃昆虫的特点。第10节介绍蝈蝈“同类相食”的特点。这五节不能合并为一节,因这第6节是对蝈蝈与蝉搏斗原因的分析,7、8、9、节是介绍蝉的其它食性。第10节是对蝈蝈“同类相食”特点的介绍。这五节每节的意思都是独立的,共同说明蝈蝈的食性及特点。 【知识整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⑴ 静谧( ) ⑵ 喑哑( ) ⑶ 螽斯( ) ⑷ 莴苣( ) ⑸ 大鹗( ) ⑹ 嗉囊( ) 2、下列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两句是( ) A、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声音,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B、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C、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 D、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扰乱 守猎 喑哑 弱肉强食 窸窣作响 B、喧嚣 静谧 窜夺 夜色苍茫 惊慌失措 C、劫掠 酷爱 哀鸣 津津有味 断枝残腿 D、篝火 凉爽 薄膜 毫不犹豫 更胜一筹 二、素质升华 阅读课文第三节,完成下面问题: 1、蝈蝈歌声的特点是(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 2、语段中的“艺术家”是指 ,“音乐会”是指 ,“乐段”是指 。 3、这节文字可分三层,第一层至 ,第二层至 。 4、给这节文字拟一个标题,下列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A、各种昆虫的活动 B、蝈蝈大合唱 C、听音乐会的感受 D、大合唱的情景 三、中考链接 (2005济南市)阅读下面3段文字,完成题后问题: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1/5的巴古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区1700~2100个植物物种中,39%~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概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便是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1/4的鸟类和11%~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到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的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要迁移到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物种,1/3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1/3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是山龙眼类花卉。 完成下面表格: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绿色蝈蝈,法布尔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绿色蝈蝈》课题研究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