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鸿门宴 >> 正文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王沛霖 樊金树       我们在编审《中学文言文译注》一稿过程中,发现《鸿门宴》一文有几个句子的解释值得研究,现我们把不成熟的意见叙述于下,希望得到广大教师的指教。

一、张良西向侍

  ──是站着还是坐着?

  有人认为“西向侍”是:向西站着陪侍。

  这里的“侍”,我们认为不是站着陪侍,而是坐着陪侍。古代有“侍坐”这个词。例如,《战国策·赵策》中有“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论语·先进》中有“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侍坐”是指陪同尊者或长者而坐。张良是刘邦的陪臣,比项羽刘邦地位低,所以用“侍”。这里的“侍”,实际上是“侍坐”的省略。为什么要省略呢?

  恐怕是为了和前面的“沛公北向坐”求得字数相等,音节谐美,读来上口。

  从后面的描写来看,张良也是坐着,而不是站着。在樊哙对项羽进行劝谏之后,作者写道:“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席间闯入的樊哙可以坐下,正式陪同刘邦入宴的张良当然更应该坐下。而且“樊哙从良坐”,也恰恰说明张良是坐着,而不是站着。


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了几次?

  有人解释是:“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多次举起身上所佩带的玉玦给项羽看。三,表示多次。

  在古今汉语中,三虽然有虚指,表示多次的意思,但是,在此处,我们认为应该是实指,即三次。在古代汉语中,数词放在句末作谓语,对它加以强调时,这个数词有时实指。请看《礼记·檀弓》的例子:“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此处的“厌”通“压”。这句话的意思是:死了不吊唁的原因有三种:因畏惧而自杀死的,压死的,淹死的。也就是说,因自杀、压、淹这三种原因而死的不吊唁。这句话中的“三”,放在句末作谓语,它后面列举的情况也确实是三种。可见这三个是实指,而不是虚指。这个句子的结构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基本相同,因而,“示之者三”的“三”也应该是实指,而不是虚指。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文章的具体情况,也会感到“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三”是实指,不是虚指。范增是企图暗示项羽杀死刘邦,既是暗示,自然不会用易于暴露意图的举动。所以,范增先是多次使眼色,不灵后,才又举玉玦,也不灵后,便出去召项庄。多次使眼色,是不易被刘邦发觉的,如果多次举玉玦,则难免被刘邦发觉,泄露意图,恐怕老谋深算的范增是不会这么做的。而且从后面范增的话中,我们知道项羽是没有理解范增的用意,而是“为人不忍”。范增既已知道项羽不忍杀刘邦,当然也就不会反复多次举示了。所以从情理上看,“示之者三”的“三”,也应该是实指,即三次,而不是多次。


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辞小让是指什么?

  有人解释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两句话意思相近,是说做事应当着眼于大处,不必讲究小节。细谨是过分谨慎。辞让是礼节之一,这是把它分开,“不辞小让”就是不讲究小的辞让。

  这两句话是当时的成语,表示的意思是做大的事情不必顾及细枝末节。“不辞小让”,不是“不讲究小的辞让”,而是不推辞,不拒绝小的责备的意思。“让”字有“责备”的意思,例如:“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两句话是在刘邦说了“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之后樊哙说的,显而易见,这是针对刘邦担心因没有告别可能会受到项羽责备的心情而发的话。因而,这里的“让”,就是责备的意思。刘邦亲自登门拜访,表示谢罪,这当然是大礼,和它相比,告辞自然是小礼了。不辞而别当然是失小礼,对这种因失小礼而受到的责备,当然也就是“小让”了。辞,在这里是推辞、拒绝的意思。“不辞”,实际上是置之不理的意思。从《史记·李斯列传》中,也可以看出,此处的“让”字不是指礼节。请看:“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弑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弑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宫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引文中的“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和“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相同的,它是赵高在胡亥担心废兄自立,会遭到“不义”,“不孝”、“不能”的责备后说的,很明显这里的“不辞让”不能说是不讲究的小的礼节。因为胡亥担心人家批评他的“不义”、“不孝”、“不能”,在封建社会是属于大礼,大德之列的。因此,我们认为《鸿门宴》中的“不辞小让”,不是不讲究小的礼节,而是不推辞,不拒绝小的责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司马迁,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鸿门宴》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生字注音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简说
    高渐离
    樊於期
    行刺的意图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有关资料
    “生彘肩”析疑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关于练习
    《荆轲刺秦王》问题探究
    《荆轲刺秦王》整体把握
    《荆轲刺秦王》形近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血溅秦廷 气贯长虹──《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参考图片
    《鸿门宴》固定句式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 教案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中心意思
    《鸿门宴》难解句子
    《鸿门宴》的“生彘肩”和两个“再拜…
    《鸿门宴》词语古今异义
    《鸿门宴》词类活用
    从《鸿门宴》谈古文字词教学的比较方…
    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鸿…
    《鸿门宴》相关知识
    《鸿门宴》分段质疑
    《荆轲刺秦王》中心意思
    还项羽清白──略谈《鸿门宴》中项羽…
    《荆轲刺秦王》题目解说
    《荆轲刺秦王》写作特点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未必真想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内容分析
    再说荆轲刺秦王──答吴凉玉同志的《…
    《荆轲刺秦王》多音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时代背景
    文言文阅读四步法在《荆轲刺秦王》一…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
    《荆轲传》鉴赏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
    “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
    如何认识评价荆轲其人?
    评《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荆轲刺秦王》要点难点
    《荆轲刺秦王》电子教材
    《鸿门宴》课堂实录2
    《荆轲刺秦王》难理解句子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固定句式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多义词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字词解释
    《荆轲刺秦王》结构分析
    《荆轲刺秦王》课文评点
    当课堂遭遇“越轨”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的生成带给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
    石激起千层浪──《荆轲刺秦王》教学…
    《荆轲刺秦王》教学杂谈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课堂实录3
    《鸿门宴》教学反思
    《鸿门宴》关于练习
    《鸿门宴》教学设计
    关于《鸿门宴》的基本情节和几个细节…
    《鸿门宴》问题探究
    《鸿门宴》整体把握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有关资料
    《鸿门宴》参考图片
    《鸿门宴》评析
    《鸿门宴》“白璧微瑕”说法的辨析
    《鸿门宴》的四种写法
    也谈“鸿门宴”上的座次
    谈《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及其他
    《鸿门宴》电子教材
    《鸿门宴》课堂实录
    说《鸿门宴》里一“与”
    《鸿门宴》结构分析
    《鸿门宴》写作特点
    《鸿门宴》写作特色
    《鸿门宴》人物形象
    《鸿门宴》课文评点
    《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关于《…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解析
    《鸿门宴》教学设计
    “动化名词+之”可以是动补结构──…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杂谈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题解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
    《鸿门宴》多义词辨析
    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
    《鸿门宴》字词解释
    《鸿门宴》形近字辨析
    《鸿门宴》多音字辨析
    谈《鸿门宴》里“王之”的译法其它
    《鸿门宴》时代背景
    鸿门宴刘邦何以成功逃席
    《鸿门宴》学习目标
    《鸿门宴》阅读指导
    《鸿门宴》课文讲解思路
    《鸿门宴》的教学尝试研究性阅读教学…
    叛徒,过于沉重的字眼──《鸿门宴》…
    《鸿门宴》特殊句式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生字注音
    选文切忌断之脉──评《鸿门宴》的节…
    鸿门宴 教学设计
    《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
    也谈《鸿门宴》情节的三起三落
    从《鸿门宴》看《史记》的文学技巧
    浅谈《鸿门宴》中的古文化
    《鸿门宴》说课设计2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
    五赞樊哙《鸿门宴》
    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
    樊哙,鸿门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鸿门宴》通假字
    我们用演戏的方法学会了《鸿门宴》(…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鸿门宴…
    千古谁识曹无伤?
    英雄莫爱《垓下歌》
    范增新论
    试看鸿门宴上刘邦的“软功”
    鸿门焉能杀汉王
    语文教学中《鸿门宴》的艺术性浅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