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鸿门宴 >> 正文

 

“动化名词+之”可以是动补结构──兼谈《鸿门宴》里的“王之”

“动化名词+之”可以是动补结构   ──兼谈《鸿门宴》里的“王之”   陈瑞衡 刘德辉       《鸿门宴》里“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里的“王之”应该怎么解释?课本认为是意动用法,应译为“以他为王”;《中学语文教学》(第2期)撰文说是使动用法,应译为“封他作(秦地的)王”。对此,我们想说一点不同意见。

  首先,我们想讨论一下:在古汉语里,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即动化名词)后带代词一类结构,究意有几种语法关系?让我们来看一组例句:

  ①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史记·项羽本纪》)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同上)

  ③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何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同上)

  例①是项羽向诸将表明的对义帝(楚怀王心)的处理意见。意思是说,义帝虽然无功,但也必须分给他土地让他做个王。“之”当然是指义帝,而“分其地”则是“王之”的实际行动,所以“王之”是使动用法,应译为“让他做王”。

  例②中的“王我”则是意动用法。项王本来就是王,现在几十万军队毁于一旦,如果回到江东,当然只能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王。在这种情况下,江东父老顶多也只能因怜惜他而把他当作王看待。“王我”,应译成“把我看作王”,或“承认我是王”。

  例③中的“王之”又是什么语法结构呢?“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具体情况,见于《项羽本纪》。当时受封将领二十余人,得封王者十八人(项羽本人与义帝除外):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长史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等等。所有这些“王某地”,均属动补结构。“分土而王之”,是对上述情况的总括。“之”不应旨人,而应指地域;“分土而王之”,就是“分土而王(于)其地”。因此例③中的“王之”应是动补结构。

  例④中的“三分天下而王之”,主语是个联合词组:足下(韩信)项羽和刘邦,武涉(项王说客)对韩信说:你们三人“三分天下而王之”,这“之”怎么也不能复指主语,而应指三分天下所得的地盘。因此,这一句中的“王之”仍属动补结构。

  上面几个例子说明,象“王之”一类动化名词后带代词的结构,不但可以是使动和意动(一般动宾结构更不必说了),而且可以是动补式。

  那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里的“王之”,是使动、意动还是动补式呢?这需要审察语境,具体分析。我们认为,这个“王之”应是动补式,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考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怀王之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激励作用。在《高祖本纪》中,“怀王之约”分别被叙述成“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和“先入关者王之”,可见“咸阳”和“关中”指的是一回事。秦建都咸阳,咸阳地处关中,“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是秦“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根据地。因此关中地区是块肥肉,谁不想在亡秦之后当关中王?为了推动这场亡秦战争,怀王抓住诸将想做关中王的心理,明确约定:谁要想做关中王,谁就“先破秦入咸阳”。事实上,象项羽、刘邦这种拥有强大的实力、“戮力而攻秦”的集团军领袖,不论是否“先破秦入咸阳”,单凭他们攻秦的战功,就能做诸侯王,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抢着“先破秦入咸阳”?因为怀王之约明确地指出了“王”的地域,“之”就是复指“咸阳”和“关中”的。

  其次,这个“王之”在《鸿门宴》中有具体的对应结构。《鸿门宴》一文起首,就记叙了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的情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沛公只有十万军队,和项羽相比,势力悬殊,为什么会自不量力,野心膨胀,“欲王关中”?因为沛公自以为是按怀王之约办事。正因为如此,樊哙能在鸿门宴上振振有词地以怀王约为根据,大胆指责项羽。樊哙的言外之意十分清楚:即使“沛公欲王关中”,也是按怀王之约行事,算不得罪过;更何况他现在并不“欲王关中”,而对你项王这么尊重,你还想杀他,这说得过去吗!樊哙这段话之所以说得项王“未有以应”,完全是因为他抓住了怀王之约这个理,有力地驳斥了曹无伤的告密。因此,与“王之”相对应的是“王关中”,“之”就是“关中”。

  再次,“王之”作动补式分析,可以在其它文献中找到佐证。这佐证正好就是从《史记·高祖本纪》中引出的“汉王数项羽”的那一段记载:“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詹文认为与“王之”相对应的是“王我”,那么就根本不能说项羽负了约,沛公等于是打自己的嘴巴。试想,怀王之约里的“王之”如果只是“封他作王”的意思,而项羽后来已经“封他作王(汉王)了,而且刘邦现在自己也承认已经“王我”(“封我作王”),那么项羽又何曾负约,项羽又何曾有罪,完全是因为项羽“王我于蜀汉”,没在如约让他“王关中”。这才说明项羽确系负约,也确实是“罪一”。因此,与“王之”对

  应的不是“王我”,而只能是“王……于蜀汉”,“之”是与“蜀汉”相对应的。“动化名词+之”的结构可以是动补式,这种情况忽视不得,“王之”,一例正说明了这一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司马迁,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动化名词+之”可以是动补结构──兼谈《鸿门宴》里的“王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鸿门宴》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要点难点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简说
    高渐离
    樊於期
    行刺的意图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有关资料
    “生彘肩”析疑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关于练习
    《荆轲刺秦王》问题探究
    《荆轲刺秦王》整体把握
    《荆轲刺秦王》多音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血溅秦廷 气贯长虹──《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参考图片
    《鸿门宴》词语古今异义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 教案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中心意思
    《鸿门宴》难解句子
    《鸿门宴》特殊句式
    《鸿门宴》的“生彘肩”和两个“再拜…
    《鸿门宴》词类活用
    从《鸿门宴》谈古文字词教学的比较方…
    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鸿…
    《鸿门宴》相关知识
    《鸿门宴》分段质疑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中心意思
    还项羽清白──略谈《鸿门宴》中项羽…
    《荆轲刺秦王》题目解说
    《荆轲刺秦王》写作特点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未必真想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内容分析
    再说荆轲刺秦王──答吴凉玉同志的《…
    《荆轲刺秦王》形近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时代背景
    文言文阅读四步法在《荆轲刺秦王》一…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
    《荆轲传》鉴赏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
    “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
    如何认识评价荆轲其人?
    评《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荆轲刺秦王》生字注音
    《荆轲刺秦王》电子教材
    鸿门宴 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难理解句子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固定句式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多义词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字词解释
    《荆轲刺秦王》结构分析
    《荆轲刺秦王》课文评点
    当课堂遭遇“越轨”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的生成带给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
    石激起千层浪──《荆轲刺秦王》教学…
    《荆轲刺秦王》教学杂谈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教案
    我们用演戏的方法学会了《鸿门宴》(…
    《鸿门宴》问题探究
    《鸿门宴》教学设计
    关于《鸿门宴》的基本情节和几个细节…
    《鸿门宴》整体把握
    《鸿门宴》电子教材
    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关于《…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有关资料
    《鸿门宴》参考图片
    《鸿门宴》评析
    《鸿门宴》“白璧微瑕”说法的辨析
    《鸿门宴》的四种写法
    说《鸿门宴》里一“与”
    谈《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及其他
    《鸿门宴》关于练习
    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
    《鸿门宴》结构分析
    《鸿门宴》写作特点
    《鸿门宴》写作特色
    《鸿门宴》人物形象
    《鸿门宴》课文评点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反思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解析
    《鸿门宴》教学设计
    谈《鸿门宴》里“王之”的译法其它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杂谈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题解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
    《鸿门宴》多义词辨析
    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
    《鸿门宴》字词解释
    《鸿门宴》形近字辨析
    《鸿门宴》多音字辨析
    也谈“鸿门宴”上的座次
    《鸿门宴》时代背景
    鸿门宴刘邦何以成功逃席
    《鸿门宴》学习目标
    《鸿门宴》阅读指导
    《鸿门宴》课文讲解思路
    《鸿门宴》的教学尝试研究性阅读教学…
    叛徒,过于沉重的字眼──《鸿门宴》…
    《鸿门宴》固定句式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生字注音
    选文切忌断之脉──评《鸿门宴》的节…
    《鸿门宴》课堂实录3
    《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
    也谈《鸿门宴》情节的三起三落
    从《鸿门宴》看《史记》的文学技巧
    浅谈《鸿门宴》中的古文化
    《鸿门宴》说课设计2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
    五赞樊哙《鸿门宴》
    《鸿门宴》课堂实录2
    樊哙,鸿门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鸿门宴》通假字
    《鸿门宴》课堂实录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鸿门宴…
    千古谁识曹无伤?
    英雄莫爱《垓下歌》
    范增新论
    试看鸿门宴上刘邦的“软功”
    鸿门焉能杀汉王
    语文教学中《鸿门宴》的艺术性浅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