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鸿门宴 >> 正文

 

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

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   ──《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           千古名篇《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从中,也反映了刘邦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一、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看其人格

  先说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击破”,说得轻松,表明项羽自负轻敌。当日深夜,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真可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说。“之”,代词,指情报。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后来,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跽”,挺直身子长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此时,叱咤风云的项羽见了樊哙也畏惧三分。于是,连称“壮士”。又赐酒又赐猪腿,又问“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讨个没趣。
再说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着实惊慌。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见了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约”,结。结为亲家。好一个刘邦。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我不曾料想到。”甜言蜜语,巧妙开脱。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项营之前交代张良,强调二点:一是“公为我献之。”“之”,代词,指玉器;二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乃”,才能。然后,刘邦等人急忙就近抄小路逃之夭夭。刘邦委实老谋深算!三管齐下,争取时间、稳住项王、抄近逃命。世界上没有别的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只有保全了性命,日后才能夺权当皇帝啊。


二、从描述刘项态度的词汇看其人格

  先说对人的态度。

  项羽对待亚父范增,其实好不到哪里去。在未曾征求范增意见的情况下,即
下令“击破沛公军!”到了当夜,在首席参谋范增不在场的时候,又许诺项伯,取消军令。少年气盛,难免有一言堂之嫌。可是刘邦就不同了,他对谋士张良,先谦称为“君”,后尊称为“公”。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难怪张良死心塌地为刘邦卖命。
再说对事的态度。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数目”,多次使眼色。“示之者三。”多次举玉示意。可是,“项王默然不应。”闭口不答。没有表态也是一种态度,表示不能决断。真不知项羽是喝醉了酒还是本来就不那么清醒,听了樊哙一番虚褒实贬的言语,“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此时,客气得可爱!刘邦逃脱了,张良留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如果说,项羽对范增多次示意没反应,那是失察;那么,对樊哙的责问没反应,则是失策;对刘邦逃脱没反应,则是失控,是严重的失误。从此,项羽由主动转为被动。由此可见,项羽毕竟缺乏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经验。相反,刘邦则由被动转为主动。他首先笼络项伯,接着蒙蔽项王,最后留下张良善后。终于,虎归深山。整个事态发展过程,显示了刘邦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化险为夷的智能。

  又说对物的态度。

  文中提及三块玉器──玉玦、玉璧、玉斗。关联到三个人物──范增、项羽、刘邦。并由此产生了三对衬托对比关系,从他们对待玉器的不同态度中,也可看出刘项的人格特征。
范与范。范增“举所佩玉玦。”“玉玦”是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这么一块不很值钱的玉玦,尚且随身佩带,可见范增喜爱玉器。但是后来“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还破口大骂。玉斗是一种名贵的酒器,且有奉觞上寿之意,实在是吉祥的好东西。可范增不领情──料定不久即当俘虏,还谈什么健康长寿?

  范与项。范增的态度与项羽相反,范增看出问题的实质,项羽的表现与范增大不相同。他接受了玉璧。玉璧在古代是有特殊含义的玉器,是君王权力的象征。谁得到玉璧,谁就意味着当帝王。项羽受璧,那是虚荣,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项羽在这一点上,当然比不上刘邦聪明,刘邦懂得人比物更重要。

  刘与项。刘邦为了活命,决然将玉璧献给项羽。好让项羽美滋滋,飘飘然。刘邦心里明白:加大力度积蓄力量,日后打败项羽,到时玉璧还是我的──暂时让你晚上抱着玉璧做梦去吧。我就不信,我有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还斗不过你。


三、从描述领导班子成员的词汇看刘项的不同人格

  不论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历来都要依靠枪杆子、笔杆子、领导班子。刘项不同的领导班子,反映了他俩不同的人格。

  项伯和范增,都是项营领导班子中的重要人物。可是,范增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已经强烈表示不能与项羽共事了。观念分歧,关系分裂已经公开化了。而项伯,早已为了个人友谊坏了项羽大事。在宴会上,“常以身翼蔽沛公。”这说明刘邦的政治婚姻起了作用。项伯是班子中常委级别的人物,又是项羽的叔父,地位和身份重要而又特殊,一旦出了问题,危害就更严重。项伯和范增的出轨,说明项羽这个核心人物缺乏凝聚力。

  与项营分裂松散的班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营的班子却表现出同心协力。

  同样是谋士,张良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巨大作用。先是“具告沛公。”向刘邦通报了重要信息;继而出谋献策,引见项伯,离间项营中的班子成员。在宴会上又见机行事,至军门见樊哙,招其入帐保护沛公。最后,沛公让其留谢项王。他一声“谨诺。”有谋有勇、临危不惧,对刘邦忠心耿耿。

  樊哙职位不高,但他的作用不小。当他听说情况危急时,当即说:“臣请入,与之同命。”“之”,代词,指沛公。但见情真处,最是危难时,可知樊哙与刘邦同呼吸共命运。
从张良和樊哙的表现中,也反映了刘邦确有吸引人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刘邦属智谋人格,项羽属武雄人格。两人的人格不同,其实是思维的差异。刘邦的思维是帝王思维,为了夺取皇位,维护权力和权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思维的差异,其实又是阅历的差异。项羽起事时,年方二十四岁,自刎乌江时,年仅三十一岁,到底缺乏思维力的最基础的因素------阅历。而刘邦当时已经五十六岁了。

  历史事实证明了项羽当不了皇帝,也证明了项羽并非综合素质优秀的将军。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其结果只有胜败之分。有英雄,有失败。但没有失败的英雄。所以,项羽雄而不英。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司马迁,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鸿门宴》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生字注音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简说
    高渐离
    樊於期
    行刺的意图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有关资料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关于练习
    《荆轲刺秦王》问题探究
    《荆轲刺秦王》整体把握
    《荆轲刺秦王》形近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血溅秦廷 气贯长虹──《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参考图片
    《鸿门宴》固定句式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 教案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中心意思
    《鸿门宴》难解句子
    “生彘肩”析疑
    《鸿门宴》词语古今异义
    《鸿门宴》词类活用
    从《鸿门宴》谈古文字词教学的比较方…
    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鸿…
    《鸿门宴》相关知识
    《鸿门宴》分段质疑
    《荆轲刺秦王》中心意思
    还项羽清白──略谈《鸿门宴》中项羽…
    《荆轲刺秦王》题目解说
    《荆轲刺秦王》写作特点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未必真想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内容分析
    再说荆轲刺秦王──答吴凉玉同志的《…
    《荆轲刺秦王》多音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时代背景
    文言文阅读四步法在《荆轲刺秦王》一…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
    《荆轲传》鉴赏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
    “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
    如何认识评价荆轲其人?
    评《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荆轲刺秦王》要点难点
    《荆轲刺秦王》电子教材
    《鸿门宴》课堂实录2
    《荆轲刺秦王》难理解句子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固定句式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多义词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字词解释
    《荆轲刺秦王》结构分析
    《荆轲刺秦王》课文评点
    当课堂遭遇“越轨”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的生成带给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
    石激起千层浪──《荆轲刺秦王》教学…
    《荆轲刺秦王》教学杂谈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课堂实录3
    《鸿门宴》教学反思
    《鸿门宴》关于练习
    《鸿门宴》教学设计
    关于《鸿门宴》的基本情节和几个细节…
    《鸿门宴》问题探究
    《鸿门宴》整体把握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有关资料
    《鸿门宴》参考图片
    《鸿门宴》评析
    《鸿门宴》“白璧微瑕”说法的辨析
    《鸿门宴》的四种写法
    也谈“鸿门宴”上的座次
    谈《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及其他
    《鸿门宴》电子教材
    《鸿门宴》课堂实录
    说《鸿门宴》里一“与”
    《鸿门宴》结构分析
    《鸿门宴》写作特点
    《鸿门宴》写作特色
    《鸿门宴》人物形象
    《鸿门宴》课文评点
    《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关于《…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解析
    《鸿门宴》教学设计
    “动化名词+之”可以是动补结构──…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杂谈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题解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
    《鸿门宴》多义词辨析
    《鸿门宴》的“生彘肩”和两个“再拜…
    《鸿门宴》字词解释
    《鸿门宴》形近字辨析
    《鸿门宴》多音字辨析
    谈《鸿门宴》里“王之”的译法其它
    《鸿门宴》时代背景
    鸿门宴刘邦何以成功逃席
    《鸿门宴》学习目标
    《鸿门宴》阅读指导
    《鸿门宴》课文讲解思路
    《鸿门宴》的教学尝试研究性阅读教学…
    叛徒,过于沉重的字眼──《鸿门宴》…
    《鸿门宴》特殊句式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生字注音
    选文切忌断之脉──评《鸿门宴》的节…
    鸿门宴 教学设计
    《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
    也谈《鸿门宴》情节的三起三落
    从《鸿门宴》看《史记》的文学技巧
    浅谈《鸿门宴》中的古文化
    《鸿门宴》说课设计2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
    五赞樊哙《鸿门宴》
    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
    樊哙,鸿门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鸿门宴》通假字
    我们用演戏的方法学会了《鸿门宴》(…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鸿门宴…
    千古谁识曹无伤?
    英雄莫爱《垓下歌》
    范增新论
    试看鸿门宴上刘邦的“软功”
    鸿门焉能杀汉王
    语文教学中《鸿门宴》的艺术性浅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