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鸿门宴 >> 正文

 

《鸿门宴》的“生彘肩”和两个“再拜”

鸿门宴》的“生彘肩”和两个“再拜”   余行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1989年11月重庆第二次印刷)225页有这样一条:

  四关于“生彘肩”的“生”字的几种不同解释:

  1、“生”字系“全”字之误,应作“全”字解。(余行达《〈鸿门宴〉注释商榷》)

  2、……

  3、……

  4、……

  由于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没有列举我的论证,又联想到这篇课文的两个“再拜”的注释值得商榷,所以一并写出来向广大语文教师请教。

  我认为:在那秦汉之际,“茹毛饮血”早已成为历史传说了。项王举行宴会,更不会吃生猪肉。再从前文看,项羽已经赞赏樊哙为“壮士”,他的左右也不敢给樊哙吃肉。说“生”是“全”字之误,在其他古籍中是例证的。如《庄子·养生主》“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吕氏春秋·精通》、王充《论衡·订鬼》都是“全牛”作“生牛”。因为雕板的腐烂,或经历了两千年左右的传写,“全”因形近讹误为“生”,于是注释者就从“生”的意义来曲解“生彘肩”,没有考虑到项羽赏赐樊哙的是整整一腿猪肉。在樊哙很快地把整腿肉吃掉之后,下文是紧接“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上下文都要是“全”字,才会符合司马迁的原意。而且,樊哙在很短时间内吃完整整一腿猪肉,他的“壮”便跃然纸上了。清代张文虎的《史记志疑》虽然提出了疑惑,但是他没有解决。

  《鸿门宴》末段还有两个“再拜”。《语文》课本的注释说:“先后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这样说虽无大错,总嫌太笼统一些,使读者捉摸不定;因为“古时隆重的礼节”有多种方式。现仅就《史记》中举二例如下: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公子执辔愈恭。(《信陵君列传》)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魏公子列传》)

  这二例也可以说是“古时隆重的礼节”,更不用提《叔孙通列传》中关于他布置群臣朝贺刘邦的那套烦琐仪式了。为了说明《鸿门宴》的两个“再拜”应如何理解,还可以在《史记》中举二例:

  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入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韩世家》)

  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下。(《三王世家》)

  这些“再拜”就没有“先后拜两次”,与《鸿门宴》的情况相同,都只是口头上说的,并未真正作揖叩首。张良说是“再拜”,实际上没有拜,是他代刘邦向项羽、范增献白璧、玉斗的口头措词,以表示谦恭的态度。口中说的和身体四肢的具体动作,是应该加以区别的。从语法上讲是谦敬副词,不是动词,“献”才是动词。真正有行动的“再拜”是《公输》的“子墨子起,再拜。”可惜的是《公输》竟没有注释。这样休例上前后不一致,应当说是一个缺点;因为《公输》选在初中课本中,《鸿门宴》选在高中课本中,《公输》先有注释,《鸿门宴》可以免去注释,或者补充说这里的“再拜”是口头说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司马迁,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鸿门宴》的“生彘肩”和两个“再拜”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鸿门宴》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生字注音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简说
    高渐离
    樊於期
    行刺的意图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有关资料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教学建议
    《荆轲刺秦王》关于练习
    《荆轲刺秦王》问题探究
    《荆轲刺秦王》整体把握
    《荆轲刺秦王》形近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血溅秦廷 气贯长虹──《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参考图片
    《鸿门宴》固定句式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 教案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中心意思
    《鸿门宴》难解句子
    “生彘肩”析疑
    《鸿门宴》词语古今异义
    《鸿门宴》词类活用
    从《鸿门宴》谈古文字词教学的比较方…
    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鸿…
    《鸿门宴》相关知识
    《鸿门宴》分段质疑
    《荆轲刺秦王》中心意思
    还项羽清白──略谈《鸿门宴》中项羽…
    《荆轲刺秦王》题目解说
    《荆轲刺秦王》写作特点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未必真想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内容分析
    再说荆轲刺秦王──答吴凉玉同志的《…
    《荆轲刺秦王》多音字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时代背景
    文言文阅读四步法在《荆轲刺秦王》一…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
    《荆轲传》鉴赏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
    “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
    如何认识评价荆轲其人?
    评《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荆轲刺秦王》要点难点
    《荆轲刺秦王》电子教材
    《鸿门宴》课堂实录2
    《荆轲刺秦王》难理解句子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固定句式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多义词辨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字词解释
    《荆轲刺秦王》结构分析
    《荆轲刺秦王》课文评点
    当课堂遭遇“越轨”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的生成带给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
    石激起千层浪──《荆轲刺秦王》教学…
    《荆轲刺秦王》教学杂谈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课堂实录3
    《鸿门宴》教学反思
    《鸿门宴》关于练习
    《鸿门宴》教学设计
    关于《鸿门宴》的基本情节和几个细节…
    《鸿门宴》问题探究
    《鸿门宴》整体把握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建议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有关资料
    《鸿门宴》参考图片
    《鸿门宴》评析
    《鸿门宴》“白璧微瑕”说法的辨析
    《鸿门宴》的四种写法
    也谈“鸿门宴”上的座次
    谈《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及其他
    《鸿门宴》电子教材
    《鸿门宴》课堂实录
    说《鸿门宴》里一“与”
    《鸿门宴》结构分析
    《鸿门宴》写作特点
    《鸿门宴》写作特色
    《鸿门宴》人物形象
    《鸿门宴》课文评点
    《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开束缚,让思维自由驰骋──关于《…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解析
    《鸿门宴》教学设计
    “动化名词+之”可以是动补结构──…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杂谈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题解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
    《鸿门宴》多义词辨析
    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鸿门宴…
    《鸿门宴》字词解释
    《鸿门宴》形近字辨析
    《鸿门宴》多音字辨析
    谈《鸿门宴》里“王之”的译法其它
    《鸿门宴》时代背景
    鸿门宴刘邦何以成功逃席
    《鸿门宴》学习目标
    《鸿门宴》阅读指导
    《鸿门宴》课文讲解思路
    《鸿门宴》的教学尝试研究性阅读教学…
    叛徒,过于沉重的字眼──《鸿门宴》…
    《鸿门宴》特殊句式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生字注音
    选文切忌断之脉──评《鸿门宴》的节…
    鸿门宴 教学设计
    《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
    也谈《鸿门宴》情节的三起三落
    从《鸿门宴》看《史记》的文学技巧
    浅谈《鸿门宴》中的古文化
    《鸿门宴》说课设计2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
    五赞樊哙《鸿门宴》
    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
    樊哙,鸿门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鸿门宴》通假字
    我们用演戏的方法学会了《鸿门宴》(…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鸿门宴…
    千古谁识曹无伤?
    英雄莫爱《垓下歌》
    范增新论
    试看鸿门宴上刘邦的“软功”
    鸿门焉能杀汉王
    语文教学中《鸿门宴》的艺术性浅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