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春晓 >> 正文

 

《三字经》教学设计

 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国学诵读”朗读赛。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三字经》。那响亮的声音,自豪的面容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们学习三字经也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出示课题:《我爱三字经》
    二、介绍《三字经》
    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学生听):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汇报《三字经》
    师:下面我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所学。我们分为四个组,采用记分制,看我们那一个组的同学表现积极,能为自己的组争光。
    1、         第一关:生活常识我知道
    下面我们来闯第一关,规则:一组选出一名学生选一题目,然后从二组中指一名学生回答,依次类推。
    说出下面几项分别指的是什么: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常、五行、六畜、六谷、七情、八音、九族、十义。
    2、         第二关:猜一猜
    规则: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三字经》中的句子。
    ①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②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③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④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⑤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⑥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⑦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第三关:我会讲故事
    规则:抽签决定每组所讲的故事,每组推选一名学生。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四、第四关:比一比,看谁反映快------《三字经》接龙
    规则:1、由一生提问另一生接答。
    2、         老师出题学生接答。
    ______。子不学 ,断机杼。    养不教 ,父之过 。————。
    ——,性乃迁。 ———,贵以专。   为人子 ,——。 亲师友,——。
    ————。性相近, 习相远 。   窦燕山, 有义方。—————。
    五、欣赏《三字经》儿歌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不错,老师奖励你们一首儿歌,要好好听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春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三字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村居》教学反思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晓教学设计
    七色光教学设计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片断赏析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反思
    《春哓》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反思
    一个惊喜,激活了古诗课堂──《春晓…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结构初探──教学…
    让童稚的语言恣意汪洋──教学《村居…
    让儿童的心灵在生活的诗意里飞扬──…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后记
    由《春晓》说“晓”
    《古诗两首》成语理解和运用
    《春晓》的朗读训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风筝历史探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实事求是处理学生发难的机智──教学…
    与“风筝”有关的古诗词
    《古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
    《古诗两首》词语造句
    《古诗两首》近义词反义词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改写《春晓》
    我是一只风筝
    《古诗两首》阅读提示
    杜甫:《绝句》
    王维:《鸟鸣涧》
    《古诗两首》朗读教学有感
    评价,为学生导航──教学《村居》有…
    课中再现生活──教学《春晓》有感
    放飞心情
    《古诗两首》电子课本
    还原古诗韵文意境,理解诗歌内涵──…
    《古诗两首》教材插图
    《古诗两首》教材简说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重点难点
    古诗《村居》改写教学设想
    孟浩然错献诗
    《村居》解读
    春眠为何不觉晓
    珠联璧合娶佳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哓》教学反思
    《村居》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春晓》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想像使朗读精彩起来──《村居》教学…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春晓》说课稿
    《春晓》说课稿
    《村居》说课稿
    《村居》说课稿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写字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赠汪伦》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试题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古诗两首》备课要点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
    《春晓》教学设计谈
    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兼谈…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实录及评析──看平等对…
    开启学生的思维 让教师适应学生──…
    《春哓》课堂实录与评析
    《春晓》教学实录及反思
    品诗 评画 构画──我教古诗《春晓…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春晓》…
    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与态度维度的思考…
    古诗《村居》改写教学设想
    《粗心的小画家》说课材料
    “手舞足蹈”学古诗──教学《古诗两…
    《春晓》简析
    《春晓》片断赏析
    《春晓》教学反思
    《惊蛰》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反思
    简单做人,用心做事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的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师教后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河水清清 教学设计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及反思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实录及反思
    《春晓》课堂实录及评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