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
|
。是课文中的难题。我们把这些句子的意思弄清楚了,对课文也就理解了。好吧,现在请大家谈一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生21:我觉得这一句话当中,最难理解的是“特殊”和“普遍”, “部分” 和“完整”这四个词。 师:嗯,对!这位同学找到了难点。那么,我们先来理解“特殊”和“普遍”这两个词吧。 生22:老师,这里“特殊”一词是不是指维纳斯手臂残缺这一特定的现象,由手臂残缺而引起了人们广阔而又丰富的想象,因而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美感这一艺术现象,这种由残缺而产生美感的艺术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艺术规律 ,因而说它是 “普遍”的、是放之艺术而皆准的,是一种因特殊现象而产生出来的能够上升到普遍的艺术规律的质的飞跃。 师:大家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大家觉得说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真有道理吗? 生:真有道理。 师:我觉得这种解释比一般的教学参考书要好。但是我们的教学参考书说的正好和你们理解的相反。请听一听教参书是怎么说的:这一句的意思是“如果手臂完好无损,那只是一种特定的形态,是单一的,特殊的;手臂残缺,则能唤起人们无穷的现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具有普遍性的,因而是完整的。维纳斯丧失双臂,在艺术效果上,倒是质的飞跃。” 师:大家听得懂吗? 生:不太懂。 师:连我看到都有一点云里雾里。我想一下,决定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同意大家的意见。 (学生鼓掌) 下面请谈一下“部分”和“完整”着两个词的理解。 生23:很显然,这里所说的“部分”是指残缺的手臂,这里所说的“完整”是指整体的美感。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4:这句话的意思是,维纳斯丢失了双臂却获得了一种意外的完整的美感。 师: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归纳一下。上面我们讨论的内容有一个统一的意思,看谁能归纳一下。 生25:我觉得上面主要是谈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变得更加秀丽迷人。 生26:我觉得就是本文第一段一句话: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师:我觉得两位同学都说得由道理,但是有一种概括更好一些。哪一种? 生:第二种。 师:对!我也赞成第二种。(板书:必须失去双臂) 下面我们接着提问。 生27:我提的问题出自第四个自然段。第五行,我念一下原文: “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这一句话,我读不太懂。 师:好,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思索) 生28:根据上下文看,这句话是说明不赞成复原维纳斯那两条丢失的手臂的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对于维纳斯丧失了双臂,由广阔而丰富的想象而生发出了无穷无尽的美感之后,就再也不会对于复原的维纳斯手臂包括对于维纳斯没有丧失手臂之时的本来状态感兴趣了。而事实上,维纳斯丧失了手臂之后,不是丧失了手臂的数量上的变化,而是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比没有丧失手臂的艺术效果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师:我今天非常高兴,大家的发言如此的精彩。真不愧是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学生,头脑反映快,语言表达准确到位,我觉得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好。 大家接着提问题。 生29:我要提的问题同样在第四自然段。倒数第二行,我念一下,“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 ‘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好。请同学思考、发言。 生30:这里所说的“无”是指是丧失了手臂,这里所说的“有”是指没有丧失手臂。 师:还有补充吗? 生31:这句话是说,没有手臂,可以包孕着不尽的梦幻,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复原了手臂,就没有这种神秘的色彩,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因而是“受到限制的”这种美是“不充分的”。 师:作者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生32:这句话是告诫人们不要去复原维纳斯的双臂了。 师:说得很对。这句话是告诫人们不必复原维纳斯的玉臂(板书:不能复原维纳斯) 师:好,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半天没有提问) 既然大家没有了问题,那下面我来给大家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向同学们提5个问题。提问的方法是,我一口气提完,看同学们能不能全部记住?然后同学按顺序回答。 1.课文第一段说“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的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飘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2.作者在第5个自然段末尾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为什么“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 3.作者为什么说维纳斯只能失去双臂呢?(板书 只能失去双臂) 4.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怎么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5.作者在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美学观点? 请大家思索几分钟之后回答问题。 生33:第一个问题。第一段中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维纳斯丢失了双臂之后,倒使得维纳斯的艺术价值越高,成为超越国度,千古流传、永不泯灭的艺术杰作。 师:大家说,说得对吗? 生:说得对! 师:下面讨论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34:作者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是因为,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那么维纳斯究竟多美,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定型,毫无想象可言,由残缺产生的美感已经不再存在,那是令人恼火的事情。 师:说得对!谁来谈第三个问题。 生35:因为手具有象征意义,手是人与世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她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师:啊!你是用书上的原文来回答问题,很好。但是这些话还需要解释。那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呢? 生36:因为只有手残缺了,才更能够展开广阔而又丰富的想象。人们可以想象维纳斯也许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或者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而如果是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者乳房被拧掉了,就不可能产生这么多变幻无穷的想象,因而也就可能有这种由想象而生出的美感了。 师:说得对,很好。这说明,维纳斯雕像能够产生美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维纳斯缺少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够产生美感的。 请同学回答下一个问题。 生37:全文分为三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一段,4-6段为第二段,7-9段为第三段。 师:这样分段的理由是什么? 生37:第一段写维纳斯必须丧失手臂,第二段写维纳斯不能复原手臂,第三段写维纳斯只能丧失手臂。 师:哪一位同学谈一谈课文三段之间的关系? 生38:第一段正面阐述作者观点,第二段反面阐述作者观点,这两段之间的关系是正反论证的关系,第三段是对前两部分的补充和深化,与一、二段是递进关系,阐明残缺美是有条件的。 师:好,说得很好。最后一个问题哪一位来谈? 生39:本文阐述的美学观点是:艺术必须要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变幻无穷的想象能够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美感。 师:对!还有补充吗? 生40:残缺也能产生美。 师:这句话不够完整。任何残缺都能产生美吗? 生41:不是。是一定条件的残缺。 师:对,上面说过,如果维纳斯残缺了其他部位就不会产生美感了。那么怎样表述才恰当? 生42: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美,能够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哪才能够算是残缺美。 师:对,这样表述比较恰当。在艺术中,有一种观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我先讲一个故事大家听,大家听后想一下,这里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规律。有一位画师,布置三位学生画一幅画,题目叫做深山藏古寺。第一个学生画的是高山峻岭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耸立着一个古寺;第二个学生画的是高山峻岭密密的树林中露出古寺的一角;第三个学生的画,画面上没有出现古寺,他只画一个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大家觉得哪一幅画画的妙。 生43:第三幅。 师:为什么? 生44:第三幅画表现得含蓄,可以引人遐思,激发想象。 师:说得很对,第三幅画是画中珍品。很多同学可能看过。这幅画表现的艺术规律,我告诉大家,叫做虚实相生。(板书:虚实相生)通俗的说,艺术不仅要恰当表现如古寺这种实体,而且还要让人有想象的空间,有想象而产生艺术美感。米洛斯的维纳斯既画出了维纳斯的实体,又让残缺的手臂激发人们的想象,引人遐思,从而产生含蓄美、想象美。清冈卓行在本文中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学观点,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艺术规律。 师:好,马上就要下课了。今天这一节课上得非常好,不仅回答问题好,而且我一连提出五个问题大家都能圆满回答,很不简单,体现了重点班学生的高水平,高素质。谢谢同学们的配合。我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清冈卓行这一篇散文表达了一种卓越的艺术见地,阐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美学原理和必备条件,他用精妙的艺术评论语言把他的思想准确的表达出来了,他的见地赢得了人们会心的赞赏,杨恩寰先生主编的《美学引论》就详细的谈到了清冈卓行这一美学观点,并且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可见这篇文章对于美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可以称之为谈美的著名论文。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去参看《美学引论》,阅读清冈卓行的其他作品,课后请大家把《目标素养评价》的练习做完。好,今天这节课到这里为止。 再次谢谢大家,下课! (学生鼓掌)
附 板书 必须失去双臂――不能复原双臂――只能失去双臂 虚实相生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教案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 |
下一篇文章: 促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