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
B、文中作者对“眼泪”有哪些感触?你怎么理解?
引导明确:
由于社会原因,作者在成长、成熟过程中备尝忧患,因此,此时的她对于“老泪横流”、杜甫“眼枯见骨”的哀痛有了深刻的体会。
海峡两岸政策开放,阔别数十年的骨肉得以团聚,亲人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更伤心的是返乡后看到家园荒芜,庐墓难寻,难与亲人相见而泪如雨下。
与此相比,丈夫“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的遭遇,更是可悲了(与亲人团聚,欲哭无泪)。
我初为人母时,常因儿子淘气而掉眼泪,由此联想到自己幼年时也曾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沙子进入眼中,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所以在我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的母亲与已为人母的我便需不断地流泪。然而,母亲的泪流过后,得到的是子女的成熟、成功。这便如牡蛎体内珍珠的形成一般,同样也是为排除沙子,付出了泪珠,收获的却是珍珠。只是无论母亲还是牡蛎收获珍珠之前必定经过艰苦奋斗的历程。回想我国历史上众多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历尽辛酸泪之后才能获得那颗成就的珍珠。到第10段,作者插入传说里及自然界珍珠的形成,把泪珠与珍珠相连,阐发了人生中一种哲学:每个人在心灵中都有一颗珍珠,它是排除万难的毅力与智慧,这颗珍珠随着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而逐渐长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但你拥有了一颗珍珠一般明亮、晶莹、圆润、充满光泽的心。
(1)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作者就属于忧患备尝者之一,所以她的体会最深。
(2)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分而又合的喜悦之泪。一种相拥而哭之泪。
(3) “恐怕更伤心的是返乡后看到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与亲人相见难而泪如雨下”
——相见时难,对于亲人遭罹磨难的哀痛之泪。
(4) “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丈夫,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