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施教者:浙江省上虞市杜亚泉 干国祥
       施教班级:浙江省上虞市实验中学初二(14)班
       施教时间:2002年10月14日上午第三节

教师:大家看过课文了吗?
学生(齐):没有。
教师:不是布置预习了吗?
学生:刚才*老师有事。
教师:那这样吧,没看过课文不行,老师带大家一齐读课文又剥夺了你独个儿学课文的权利,给大家5-10分钟,大家把课文看一遍,看的时候请拿起笔,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默读课文,默读中上课铃声响起,上课铃声响后约5分钟结束默读。)

  教师:大家看完了。我在来的时候答应大家讲个故事,还讲不讲?好,讲!(点击鼠标,出现多媒体面:崔琦的故事)
  去年,杨澜到美国采访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说他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很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到外面读书。就这样,崔琦一步步地到了香港,后来又去了美国。而在湖南老家,崔琦的父母亲却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饿死了。
  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你妈妈不把你送出去,结果会怎么样?”
  请你猜一猜,崔琦当时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学生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教师示意一女生站起来回答。)
  一女生:如果我不出来,我的爸爸妈妈就不会饿死。
  教师:什么?你怎么会这样回答?!――我真想为这位同学鼓掌(学生纷纷鼓掌),因为,她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能不能干一番事业,而是父母亲会怎样!你的回答和崔琦的回答一模一样(学生齐声惊叹)!当时崔琦的回答是:“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说这话的时候,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杨澜也流泪了。她这时多么希望临时聘请的美国摄影师能推出近景,来一个特写镜头。可是她跟崔琦是用中文交谈的,而美国摄影师又不懂中文。然而让杨澜吃惊的是,她看片子的时候却发现了这个特写镜头,杨澜问摄影师:“你听不懂中文,为什么会拍下这个感人的场面?”摄影师回答:“你们不是在谈论妈妈吗?在全世界,‘妈妈’这个词是相同的。”
  但是,这个故事留给了我一个疑问:如果当时崔琦的母亲预见到几年之后国家和家庭将要遭受灾难,他们一家有可能因此骨肉分离,永不能再见一面的话,她会送崔琦出去闯荡天下吗?一边是生活虽然清贫,但盍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一边是母子永不能再相见,儿子闯荡天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她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请记住,我们不能以中午吃得饱饱的肚子来作出判断,我们不要忘记在这个选择的背后,还有饥饿和死亡啊。
  大家一致地认为应该送崔琦出去!看来大家早上吃得很饱,没有饿着肚子。不过我还是找了一篇能代表一个普通农村母亲的文章,来印证一下“母亲”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点击显示“故乡的小路”“作者:贾宝泉”。有学生读贾宝泉,有学生插嘴:贾宝玉。)
  教师:贾宝泉不是贾宝玉的弟弟(众生笑),他是有名的乡土散文作家,散文评论家,北京《散文》杂志的编辑。

  教师:课文很长,我们没有时间能够好好地把全文朗读一下,好在刚才已经静静地读了一遍,我们就用大家自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和怀疑为钥匙,来解读这篇文章。请积极提问,并勇敢地尝试解答。并请大家拿出笔,我们一起来为那些一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编上序号。好,现在请大家提出问题。
  (学生暂时冷场。)
  教师:从标点,到语句,到全文结构,到作者的感情思想,都可以啊。
  一学生:课文第四段为什么要把故乡小路的方位也写出来,写得这样清晰?
  教师:哟,这问题好!这一下子……(故意停顿作疑难状,学生情绪重新活跃起来)谁能解答?不能?那我试着解答一下吧。
  我们刚刚说作者现在何处啊?北京!我刚刚说他是北京《散文》杂志的编辑。他肯定好久不回家了,现在他想回家,就得先寻找故乡的方向与座标呀,作者远在北京,一想起故乡,就要穿越广袤的空间,好像在心灵的地图寻找故乡的座标、故乡的方向一样。现在作者就把这种寻找(有学生接“写成文字”),对,写成文字。这是作者对故乡的“空间上的回归”(点击显示“空间上的回归”),与下文(教师停顿,有学生说事情,有学生说时间等等不一),与这空间相对应的是“时间”,与下文“时间上的回溯”相对应(点击显示“时间上的回溯”)。接下来作者就写了自己从时间上对童年和少年时期进行回忆。
  这位同学对这样的回答满意吗?好,如果满意了,我们就继续提问和解答。
  一学生: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什么反复写“唉,母亲,小路。//小路,母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学生(小声):这是反复的手法。
  教师:对,这也是反复。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写法,可为什么要这样写?难?我们来把它编上(1)。
  一女生(刚才提问的女生):为什么第二段有“唉”第三段没有“唉”?(众哄然笑)
  教师:嗯,这是同一个问题。
  一生:什么是“三年困难时期”?
  教师:这是我们国家在59-61年遭受天灾人祸的一段时间,中国饿死了上千万人,刚才故事里崔琦的父母亲就是在这段时期中饿死的。
  一生: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写做一个梦?
  教师(环视):好,没同学解答我们就编上(2)。
  一女生:这样的结尾是作者给课文一个美好的结尾,然后,他是希望重新回到母亲身边。
  教师:说得很好嘛。还有问题吗?(又冷场片刻)如果真没有问题,我来试提一个如何?大家看到这句没有:“然而,故乡的小路,我却被它牵萦得好苦!”这句话有点难懂,谁来帮我解答一下?在第5段,最后一句。
  一男生:作者远在北京,怀念故乡,“小路”代表了故乡,是全文的线索。
  教师:“小路”是全文的线索?!(视大家赞同,接着说)大家知道线索与文章的中心和事件有关,那么这个线索串起了什么?表露的中心又是什么?
  学生(纷纷状):母爱。
  教师:是呀,是母爱。也应是表面在写(学生:小路),其实写的是(学生:母爱)。
  教师:那么它串起的又是什么?
  学生:时间。
  学生:事件。
  学生:我与母亲发生的事。
  教师:它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写……
  学生(众言):小时候,上学(教师插言:会不会太大了),上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丰富的人物描写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人间有情——走进亲情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云裳实录《理想》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近体诗六首
    庄周买水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给布特勒的信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桃花源记》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沁园春·长沙》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雅舍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性教学设计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不朽的失眠
    “包容”话题作文教案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
    柳宗元《渔翁》课例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给女儿的信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走过去与逗留
    《兴贤》教案
    泪珠与珍珠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增小之《对联讲座》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错过”话题作文指导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拣麦穗》
    《城南旧事》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与微之书》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种树郭橐驼传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社    戏》
    《门》原创教案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春姑娘上《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泪珠与珍珠》课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与设计
    《山中访友》教案
    《道士塔》教案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