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历史 >> 中考历史考试 >> 正文

 

突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查询历中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突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云阳外国语试验中学蒋和清

 

近十年来,我们语文教学走过的道路,可以说不堪回首——太多的怀疑指责、太多的声讨。语老师最辛苦,也最无奈。其他的老师说——语文,认得到字都能教,我们好不委屈!许多学生说:语文学不学考试成绩都差不多,我们黯然神伤。可是没办法,我们选择了这一行,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吞了。

新课程推行这么多年了,情况怎么样,我想大家在火线上站着,最清楚。会开了不少,课听了不少,课改实验说“雨后春笋”有些沾沾自喜,说“风起云涌”也夸大了阵势,“风一阵雨一阵”可能更恰当点。一阵风过,烟尘四起,可能我们满面灰尘。一阵雨下,可能“两三点雨脚下,路转溪头不见”。我们语文老师实践过、探寻过、苦思冥想过、辛苦过、付出过——可就是还没有辉煌过、被人仰视过。总之,我们付出太多,收获太少。

当然,这个能够制造“超男超女”的时代,也铸就了两个“超校”——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因为有了这两个教育界的“超男超女”,所以我们只能做他们的粉丝了。我本不是什么追星簇,但既然大家都那么追捧,也就激发起了好奇心,对这两个学校的做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先和大家分享一段:

杜郎口“三怪”

初进杜郎口,给我一种怪怪的感觉,带着好奇的心情走进教学楼,在一个教室的后门往里一看,唉!课桌怎么这样放呢?像农村红白喜事的餐桌,这样学生能学习吗?他们不说话吗?这样的秩序怎样维持啊?——怪!

走进教室,怎么没有讲台啊!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真怪!

上课了铃响了,只见学生忙而有序的讨论问题,面对这么多来参观的老师,他们竟然毫不紧张,老师也不来教室,这怎么上课啊?——怎么这么怪!

“赶大集”式的语文课

一走进校门,记者立刻感觉到杜郎口中学的与众不同,每座教学楼里都挂满了标语,但大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格言”,此外则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之类其他学校并不常见的标语。

从初一到初三,任何教室的门都是打开的,学生和客人随便出入。记者迎头碰上淄博齐鲁武校的十几名老师,他们说已经来了近一周时间了,学校从没安排过公开课和观摩课,也没人陪同,他们每天就是这么“瞎撞”,随便听课。

记者随意溜进初二(二)班的教室,他们正上语文朗诵课,屋里人声鼎沸,就像在赶大集。教室里没有讲台,课桌每十个一组排成一张张条形“会议桌”,除了一面是窗户,其余三面墙上都是黑板,学生们或站或蹲、三五成群地大声讨论,老师也混在其中。

朗诵课的主题是“借物抒情”,范本是语文书上的几篇文章,但学生们的朗诵范围早超出了语文课本。老师刚一宣布完主题,几个男生就抢先跨到教室中央,大声说:“我们就是初二(二)班最闪亮的组合——青春组合,请大家把目光聚焦过来,看我们带给大家的精彩和欢乐——‘让峭壁上树的灵魂永驻心间’……”

后面的表演就更精彩了,有的学生把自己比喻成困在港湾里的小船;有个女生在男生赞美蝴蝶时,模仿蝴蝶翩翩起舞;还有个学生在朗诵《小草》时,即兴把小比喻成自己的老师,另一个男生大受启发,当场献上一首《祝你平安》,歌唱得跑了调,他仍然极认真地和老师同学挨个握手,就像歌星一样。

类似的报道在座的也屡见不鲜。

这就是杜郎口的课堂——课桌摆成席桌,老师不站讲台,到处都是黑板,课堂成了超市。洋思是在杜郎口之前成名的,却被他压下去了。现在你提洋思中学,同行会说——那是过去,现在啊,要学杜郎口了。

其实,这是不理性的看法。无论是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还是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充分重视了预习,都体现了以下特征:

一、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是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老师不能超过10钟,学生不少于35分钟;其次,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第三,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老师再不是居高临下;第四,老师真正由台前走到了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二、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时时都在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处处都有学生在大胆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

三、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五、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更多的在课外。

六、学生的学习始终贯穿于一系列科学高效的学习活动中。

由于时间关系,这些特点不展开讲。再者,在座的都是教育的精英,言多必失。

大致了解了一下“超校”,结合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我们应该大胆地突破语文教学的常规,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突显语文的学科特色。

既然要突破常规,我们还必须回顾一下常规的语文课是怎样的?

我们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怎么上语文?阅读课:板书课题——作者、写作背景简介——生字词板书——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讲解写作特点。作文课:出题——学生写——老师改——选两篇好的全班宣读或张贴,完事了。

现在大家怎样上呢?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反思:课堂是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阵地吗?我们的学生在课外花了多少精力自觉而高效地学语文?

每堂课我占用了多少时间?学生占用多少时间?

阅读课是怎么上的?每篇文章上完了,学生认真读过几遍原文?每堂课我们给学生多少时间去阅读、思考、交流讨论、表达展示了?

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吗?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吗?在课堂上是不是充满了激情?

我关注过学生的学习方法吗?我培养了学生哪些学习语文的习惯?

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项“标准”,我是怎么去落实的?综合实践活动怎么开展的?

口语交际我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的?学生读了多少文学名著?积累了多少语言素材?背过多少篇美文?

我的教学是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选文?补充了多少文章?作了哪些方面的拓展?

虽然新课程推行了十来年了,虽然我们也有许多教研课题结题了,虽然我们也发表了许多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但我总觉得,真正值得推广的、能够立竿见影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没有。我们现在来假设:如果要我们选一种教学模式——选洋思还是选杜郎口呢?可能大家和我一样,举棋不定,甚至可能一样都不选。

担心什么呢?怕失败。校长怕升学率低了不好招生;老师怕平均分低了少分奖金、评不了职称;家长怕子子孙孙生活在农村。

杜郎口为什么这么大胆子?他们不怕吗?他们的情况特殊——课改前他们就是最差的。已经是最差的了,还会担心失败吗?捧着半边碗的叫花子还担心遇到打劫的吗?率性和你拼了,硬着头皮就上。所以教学改革也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当然,“杜郎”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也不全凭勇气,更多的是他们艰辛的付出和“不足为外人道”秘密——我们的一些老师去后,想找他们了解一些表象背后的东西,可他们从老师到学生,全都守口如瓶。你请他吃饭,他拒绝,你给他钱,他现在待遇是我们好几倍。实在不行,饭照吃,酒照喝,问绝招,一句话:“自己看!”

我们脑子里总有许多固有的观念:语文课是一门课,总要把它当课上才对。既然是课,就应该老师讲,学生听、记。既然是课,就应该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既然是课,就要上课本上的文章……用我们传统的眼光来看,“超校”的课堂还是课堂吗?我们老师太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一回事了,所以瞻前顾后、战战兢兢,最后的结果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从传统的眼光看,语文教学培养的主要能力是“听说读写”,更注重知识性和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文学性。新课程背景下,在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更注重人文性和文学性。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注重突显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强调学习情感、创造精神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及个性人格;更加看重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审美欣赏和评价。更加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或者说根本不能做到的。

可能同行们都很明白,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吸纳了以下一些成功的语文课改实验的成果——一是“整体阅读”,一是“课内外衔接”。“整体阅读”颠覆了阅读教学“词句——段落——篇章”的教学思路,重建了全新的阅读思路:先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把握文章的思路、基本内容、主旨;再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词句进行探究、赏析、评价等。“课内外衔接”则把语文教学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延伸到自然、图书馆,让语文老师跳出了“课本和教室”的狭小空间,实际上,新课程标准中的许多“标准”,均来自于90年代末期这项在全国语文界影响最大的课改实验。只是这项实验的首创者——英语专业出身的语文余蕾先生并没有成为语文界的“超男”,不过,能够进入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委也算是对这位语文老师最大的安慰吧。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是有别于其他所有学科的,也应该教出语文的特色来。

根据新课程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诸多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突显以下特色。

一、大容量

这不只是对某一节课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大量读写  双轨运行”语文实验的成功之处。

二、重诵读

诵读是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也是学生语感形成的必要过程。我们有许多老师上课,包括许多公开课,老师准备了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课堂因为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回答非常积极,也很准确,看似很成功,我觉得是在“演戏”。你大概算一下,一篇千多两千字的文章,学生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这样的学生飘浮于文本之上的课,效果让人怀疑。

三、重识记、背诵

四、重积累

这两个方面我想借“课内外衔接”实验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我们云阳在十年前也学习开展了这项实验,现在仍有许多老师在坚持这样做。每节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抄两个成语(并解释)、一句名言,学生抽休息时间摘抄到摘抄本上,上课前集体读一遍,并抽生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每节课前两分钟,轮流安排两名同学上讲台自由发言。这样三年下来,学生便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每周背两首诗,每周读一本名著等,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五、重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

六、重审美欣赏。

七、重信息筛选与概括。

八、重分析评价。

九、重习惯方法。

十、重兴趣。

由于时间关系,以上都不展开讲。

十一、重活动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尤其是不能忽视课本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因为这最能展现语文学习的特点、魅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综合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来突显语文教学的特点呢?肯定我说不清楚。我想,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对照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一条标准,想方设法来落实。怎样来落实?我认为迫在眉睫的有两件事——一是认真上好“阅读预习课”,二是切实开展“作文活动课”。

可能最让我们头痛的,有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课究竟怎样上?二是作文课究竟怎样上?我想结合我们的一些做法,跟大家交流,并希望得到各位的指点。

借鉴“超校”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以及“学案教学法”的一些做法,我想把阅读教学分成两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预习基本流于形式,没有落实,也没有多大收效。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才开始接触文本,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总是很失望。这样的阅读课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我想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的语文作业是什么时候让学生做?大多数老师肯定是课后做或者将课后思考与课堂教学相联结。

有一个老师的做法我很欣赏。他课后没有作业,他的学生总是在他上某一课前完成相关作业——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去预习啊!

书,不是老师教好的,而是学生学好的。特别是语文课,更是如此。很明显,对预习的忽视或者是低效的走过场的预习,是导致低效阅读教学的罪魁祸首。所以,要真正搞好阅读教学,必须重视阅读预习课。

怎样上好高效的阅读预习课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划分学习小组。老师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状况、性别、个性等因素将全班学生4—6人一组平行分组。预习为什么要分小组进行?如果单干,水平差的怎么办,他完不成预习任务;再有,如果每一个学生要在预习中完成大量的任务,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

预习课怎么上?

第一:“学案”编写。学案编写分三步走:初期——主要由老师收集学生预习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编写;中期——师生共同编写;后期——主要由学生小组编写。在学案编写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去解决生字词,查看课后思考题、练习册甚至教材详解等相关资料。

在学案编写的初期阶段,老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1)让学生熟悉预习的步骤、方法。

A浏览全文——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扫清字词障碍);

B细读文章——总体把握;

文章思路、概括基本内容、复述课文、编写内容提要或结构提纲、理解文章主旨;

C品读欣赏——美词佳句、细节、情节、修辞;

D反思评价——人物言行、个性品格、思想情感,作者态度、观点、情感;

E质疑探究——自己提问,寻求解答。

2)教会学生思考提问。

怎样让学生自己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可以作以下引导:

a、立足于词——探讨其含义或表达作用;

b、立足于句——句的功能、作用、意义等。对于文章中的语句,通常可以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句式提问——

为什么?

怎么理解?

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文中人物的什么(个性、品格、意愿、心理)?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情感、写作意图)?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c、立足于段——划分层次、归纳段意、分析作用。

d、立足于篇提问

——总体把握(文章思路、概括基本内容、复述课文、编写内容提要或结构提纲、理解文章主旨)的角度提问。

——品读欣赏(美词佳句、细节、情节、修辞)角度提问。

——反思评价(人物言行、个性品格、思想情感,作者态度、观点、情感)角度提问。

e、立足于阅读感受提问(读了文章,或者读到某个细节、情景,我有些什么样的感受体会?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里?我有些什么收获?)

第二:任务承担。一个学案可能涉及到许多问题或者多个任务,每一个小组要完成所有学案中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学习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本小组完成的任务,或者由老师指定某小组完成某一个或者多个任务。

第三:预习完成。分三步走。1、每个成员单独完成小组任务或各自分担某一任务,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小组预习结果。最好能将自己完成的任务板书在黑板上,有条件的也可以制作成电子文档、课件。3、小组确定代表发言人。预习过程由小组长协调、安排、督促、检查。初期阶段的阅读预习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慢慢让学生学会在课外完成阅读预习。

预习环节完成后,老师还要有适当的检查、指导。预习课开始一定要有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当学生熟悉掌握了基本的预习程序、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能够基本完成预习任务之后,老师方可慢慢放手。正课时间不够,可以用自习课补充。作业、练习册可以少做一点,课本的文章也可以省掉或者替换。

之后,便进入展示课环节。展示课可以按以下环节进行——

1、课前准备——学生将小组预习的任务(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连同本组对这个问题的结论,书写在老师规划的展示区,可以是黑板的一部分,可以是一块小黑板,也可以用一张大纸,有条件的当然也可以是电子文稿或者幻灯片。需要说明的是,字词及作者、写作背景方面的可以删减的应该尽量删减,以便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讨论,如果不是非展示不可的内容,就不要展示。所以老师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将学习小组准备的问题按自己的教学意图进行认真筛选,所保留的问题既有一定的宽度,又有一定的梯度和合适的难易度,且问题也不宜太多。也不一定每个小组探讨的问题都不相同,也可以几个小组探讨同一问题。

2、交流展示——展示的时候,可以按教师的教学意图依次展示,也可让学生自由展示。在某一小组展示(发言、讲解)的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聆听、思考,待某一学生发言完毕,其他同学便可以自由地表达赞同、反对、补充见解,老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做点评、补充或修正。如果老师觉得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已经到位了,就应该引导学生即时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探讨。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的争辩是有价值的,就应该允许双方继续,相反,则应提示终止。实际上,老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调度者、掌控者,又是一个学习者,是学生的忠实听众,同时还是一个点石成金的“高人”,还是一位裁判是非曲直的“法官”。

那么,在展示课上,哪些类型的问题应该安排在前,哪些问题应该安排在后呢?这得依据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我主张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整体阅读”教学法,所以,根据这种教学法的习惯思路,依次安排如下类型的问题:首先展示“整体把握”方面的问题,如“文章思路、概括基本内容、复述课文、编写内容提要或结构提纲、理解文章主旨等”相关问题,再展示品读欣赏(美词佳句、细节、情节、修辞)、反思评价(人物言行、个性品格、思想情感,作者态度、观点、情感)、阅读感受(读了文章,或者读到某个细节、情景,我有些什么样的感受体会?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里?我有些什么收获?)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安排学生质疑。

3、练习反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或者学生可能还存在的问题,设计两三道思考题,再从学生的解答中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对疏漏、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完善,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强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练习反馈最好在课堂上完成。

“预习——展示”这种阅读课,说简单点——老师先将课堂上要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先自学,再通过课堂展示,小组相互交流,分享自学的成果。

这种教学情景下,老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编写学案或者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进行指引、督促、掌控、评价、点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也能够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学能力。

不当处,望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中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突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9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4
    《“合同为一家”》  自学方案
    析近年中考历史试题演变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试题(50分)
    乐山市中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河南省word版)
    各省市中考历史、社会、政治试卷
    广西贵港市钦州市来宾市中考历史题
    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课改…
    广东省汕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思想…
    中考历史模拟检测题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3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初中毕业会考
    河北省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中考历史试题赏析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2
    中考仿真历史试题(一)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2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历史试卷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5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6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7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8
    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政治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
    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课改…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3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4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5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6
    中考历史试题选择题汇编1中国古代史
    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0年中考…
    安徽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开卷…
    滨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当历史教学“遭遇”国际金融危机
    中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 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中考时政热点分析与练习
    中考历史试题命题方向及复习建议
    初三《社会》《思想政治》模拟试卷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0
    中考历史练习题(一)
    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与成就测试
    九年级历史知识体系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川教版]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1
    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课程改革实验区…
    第二学期初三社政试卷
    中考历史练习题(一)
    张家港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襄樊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各省市中考历史、社会、政治试卷 (12…
    重庆高考英语理科、文科有效分及相关…
    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课改区)…
    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中考模拟测试卷…
    南京市中考政治试题及其答案
    富阳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社…
    富阳市 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社…
    广西贵港市钦州市来宾市中考历史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
    中考社会政治模拟试卷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非课改区)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开卷(课改实验区)
    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文科…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开…
    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历史试题
    临沂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历史试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中招生统一考试历史…
    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
    海南省历史学科中考试卷
    江西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及…
    中考历史命题探析
    历史试题(开卷)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和对策研究
    高中段招生考试社会政治试题
    中等学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分析说明题精选
    近年各地中考分类汇粹(二)
    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陕西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十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历史 含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
    浙江温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调研抽测质量分析…
    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中考模拟测试卷…
    如何解答中考中的综合开放性试题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中考展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展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考展望:社会主义运动潮流的兴起
    中考展望:推动历史前进的大潮──近…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初中毕业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指导意见
    中考历史命题趋向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顺应中考趋势实施科学备考
    中考文综考试如何复习
    怎样才能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成绩
    开放考试,让个性轻舞飞扬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
    考完之后怎么办?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