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2008年下期小学三年级数学
期末调研抽测质量分析报告
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曾海燕
一、命制依据和指导思想
2008年秋季小学数学三年级期末调研抽测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西师版)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我县学生实际编制而成。该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需求。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
(表一)双向细目表
认知水平
考查内容 |
了解 |
理解 |
掌握 |
应用 |
合计 |
克、千克、吨的认识 |
1 |
2 |
2 |
0 |
5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
0 |
9 |
9 |
10 |
28 |
东、南、西、北 |
2 |
3 |
0 |
0 |
5 |
旋转和平移现象 |
0 |
0 |
0 |
4 |
4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
0 |
8 |
9 |
10 |
27 |
周长 |
1 |
3 |
3 |
5 |
12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2 |
2 |
2 |
5 |
11 |
年、月、日 |
2 |
2 |
1 |
3 |
8 |
(表二)单元题型分值权重表
分值 单元 |
题 型 |
总分 |
分 值 |
填 空
题 |
判
断
题 |
选
择
题 |
计
算
题 |
解决问题 |
基
础
分 |
稍
难
分 |
最
难
分 |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
5 |
0 |
0 |
0 |
0 |
5 |
4 |
1 |
0 |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
2 |
1 |
1 |
14 |
10 |
28 |
21 |
6 |
1 |
三、东、南、西、北 |
5 |
0 |
0 |
0 |
0 |
5 |
3 |
2 |
0 |
四、旋转和平移现象 |
4 |
0 |
0 |
0 |
0 |
4 |
4 |
0 |
0 |
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
2 |
0 |
1 |
14 |
10 |
27 |
20 |
6 |
1 |
六、周长 |
4 |
2 |
1 |
0 |
5 |
12 |
5 |
5 |
2 |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
2 |
1 |
1 |
2 |
5 |
11 |
10 |
0 |
1 |
八、年、月、日 |
4 |
2 |
2 |
0 |
0 |
8 |
4 |
2 |
1 |
合计 |
28 |
6 |
6 |
30 |
30 |
100 |
72 |
22 |
6 |
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检测,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覆盖面广。
考试内容包含了该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数学技能及数学思想。从“各单元分值权重”看,本卷包含五种题型,通过不同形式,多层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重点突出。
本册内容重点是乘除法计算的相关知识(第三、五单元)。从各单元分值权重看,分值的确定与双向细目表和教材内容重点相一致。其次是周长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六、七单元),其余单元知识均有所覆盖,分值相对较少。
(三)难易适中。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从各单元权重看,本套试题难易分值比大致为7:2:1,既有效度,又有区分度。
(四)体现均衡性。面向全体,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心。命题严格控制难度系数,杜绝偏、难、怪、繁的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容易题约占4/5,大部分综合题也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整合,凸现出基础化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命题还适当控制题量,留给学生充足的检查时间。
三、学生答题分析
试卷抽样128份。
题 号 |
得
分
率 |
小 题 得 分 率 |
一、填一填 |
87.8%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得
分
率 |
95.0 |
84.4 |
82.0 |
77.3 |
90.1 |
95.5 |
96.1 |
75.3 |
82.5 |
70.3 |
85.1 |
91.4
|
二、判断 |
69.5%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得
分
率 |
50.7 |
65.6 |
66.4 |
89.8 |
55.4 |
89.0 |
|
|
|
|
|
|
三、选择 |
74.4%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得
分
率 |
76.5 |
86.7 |
55.4 |
81.2 |
47.6 |
83.5 |
|
|
|
|
|
|
四、按要求
计算. |
93.4% |
题号 |
1 |
2 |
3 |
|
|
|
|
|
|
|
|
|
得
分
率 |
95.2 |
89.3 |
93.5 |
|
|
|
|
|
|
|
|
|
五、找位置 |
96.0%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
|
|
|
|
|
|
得
分
率 |
96.0
|
|
|
|
|
|
|
|
六、解决问题 |
86.1%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得
分
率 |
70.4 |
91.2 |
92.3 |
91.5 |
84.2 |
86.8 |
|
|
|
|
|
|
(一)样本总体情况分析。
1、基础掌握好,整体得分率高
样本中一、二、三类学校学生试卷几乎各占1/3。从抽样来看,第五大题“东、南、西、北”单元得分率最高,为96﹪,其次是计算类得分率高,为93.4﹪,“填一填”和“解决问题”的2、3、4、6题得分率都在85﹪以上。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理解深刻,具有较好的数学技能,对相关的方法也能熟练应用。说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双基”,较好地落实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第二、三两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但从抽样情况看,效果不很理想。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概念理解不透,操作能力不强。如判断题的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得分率66.4%。“平均分”是建构分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判断失误的学生没能抓住构成“分数”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又如判断题的第1题“分别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摆出的三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正确率只有50.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学生能否主动借助操作来解决问题;还如选择题的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每份是它的( )”
A、 1/3 B、1/8 C、1/6 D、 1/4
此题取材于“分数的基本认识”第一课时的课堂活动,旨在检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能否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从44.6%的错误率来看,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所以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训练和培养。
2、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一道题目不仅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有联系并且易混淆的多个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不能全面分析,就会造成失分较多。如选择题第5题“一辆汽车8:30出发,下午3:00到达目的地,汽车行驶的时间是( )
11时30分 7时30分 6时30分 5时30分
得分率只有47.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24时计时法、时与分的进率及计算经过时间3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目的是体现试题的区分度。又如选择题第5题“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其得分率55.4%。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图形周长知识和倍数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两道题出现较多失分现象,说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3)解决生活问题能力欠强。试题注重了对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在数学中运用的考查。虽然多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部分学生一是对题目给出的信息和关键词语的意思不甚明白,理解能力弱,导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未能有效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导致弄不清量与量之间关系。如解决问题的第1小题“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算出李叔叔家一共收了多少千克苹果吗?”图中提供的信息有:“每箱净重50千克”和“把这些苹果装了9箱后还剩328千克”。( 备注:该题出自于教材39页的第2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和抽样来看,得分率为70.4%。有近30%的学生错误,主要是没能理解图上“净重50千克”的意义和基本数量关系或者是解题思路不清。对于前者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尤其要让学生理解图中标注条件的含义。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重视教科书。数学教学应遵循课程标准,应重视教材的使用价值,“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考试题多数取材于我们的课本,如解决问题的第1题出自于教材39页的第2题,第4题试题出自于教材84页的第6题,第3题出自于教材105页的第5题……但同时不止于课本。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应重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应注重从一般知识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只有教师平时将教学落到实处,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才能形成知识迁移,举一反三,也才能比较熟练、正确地答题。
2、加强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概念教学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抽象的概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望而生畏”,从本套试卷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最低。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作好概念教学的三步曲:观---动---说。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有效的操作活动,关注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注重观察的聚焦点,注重动手操作与内在概念的联系,注重表象思维的建立,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正确与否。如本次期末调研测试题“180是6的( )倍”,许多学生理解成了“180的6倍”。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加强读的训练,读题时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如“眼看、笔指、心读、脑想”等;要善于抓住题中关键的字、词、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学生通过读题后,要尽量能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表达出来;要注重说理,养成想说、敢说、会说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计算时要认真仔细,克服粗心马虎的习惯。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克服粗心大意毛病,养成仔细认真答题的习惯等。
5、教学时应抓住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要让学生从生活意义、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三方面去理解数学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年级学生从心理角度上讲,正是思维方式从具体到抽象开始萌发性过度时期,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教学)应多引导学生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操作探究某个问题,由他们自己思考、运算、验证后总结出解题规律,切忌由教师总结出规律让学生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