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历史 >> 中考历史考试 >> 正文

 

[组图]中考时政热点分析与练习

查询历中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中考时政热点分析与练习

一、要害时期的一次要害会议——十六届五中全会

【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按照中共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在内的其他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会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害在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考点链接】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党的领导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要害,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7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要害要靠科技创新。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9发展教育与科学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0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1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考题回放】

例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元)

1978

3624.1

206.38

343.4

2004

136515

11547

9422

材料二:每创造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专利费45美元,中国企业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左右。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上述材料对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何重要启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阅读、比较、概括、分析能力。要圆满解答此题,学生首先必须仔细阅读,捕捉材料中透露出的信息。材料一提供一张表格,展示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概况”,通过对表格中各项数据的纵向比较,可发现“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呈递增趋势,不难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材料二则是通过对比,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利用率不高,民族创新能力不强;其次,学生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谈启示,对于材料一,主要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对于材料二,发现问题后,对号入座,相应提出解决措施,这些便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二主要说明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民族创新能力不强。(2)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等。

【“双开”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心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过去的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你认为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了改革开放的立国之本 ③始终坚持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②③④ B.① = 2 \* GB3 ②④ C.①②③ D.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是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据此回答2-6题。
2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寿命5年。韩国:一次性台布,洗刷用品
早已没了踪影。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做筷子。以上材料给我们
的启示是:                            ( )

①必须节约资源 ②必须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2005年,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国农民将减负达220亿元。这是:( )

①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②实现同步富裕的客观要求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④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近年来百姓关心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

A.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之间的矛盾
D.东部发达地区同西部落后地区的矛盾

5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时,成功探索出一条“工程
未动,环保先行”的新路子,打破了中国环保工作“先破坏后治理”的治理模式。这表明: ( )

A.我国的一切工作都应以环保为中心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保护西部的资源和环境 D.环境保护要坚持以防为主

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青少年培养创新精神的是: ( )

= 1 \* GB3 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2 \* GB3 ②敢于向书本知识挑战 = 3 \* GB3 ③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 4 \* GB3 ④死记硬背课本知识

A.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B.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C.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D.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二、问答题
7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
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请你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两
条)

8.材料一:

材料二:2005年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0名的欧洲小国芬兰、瑞典、丹麦、冰岛、瑞士、挪威和排名大幅上升的韩国和印度, 近几年均采用了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要害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靠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请你设想一下未来五到十年内你的生活场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请你为实现材料一中的经济增长目标出谋划策。(不少于3点)

【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重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题1,可选用排除法,②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③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题2,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可以发现材料是通过对美、韩、中三国资源利用情况的比较,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结合该题提供的选择肢,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节约资源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必须发展生产力”为干扰选项,与题意无关,不应入选;题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因此排除选择肢②;题4、5,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轻易作答;题6,选择肢 = 4 \* GB3 ④为明显错误选项,可直接排除。
二、问答题

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参与的能力。解答这部分试题,必须认真审读材料后,抓住要害性的语句,辨明命题的意向,在此基础上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B 3.A  4.B  5.D  6.C
二、简要回答

7免征农业税,发放农业补贴;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
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加快城市化进程等。
三、分析说明

8(1)钱包鼓起来,洋楼住起来,道路宽起来,营养讲起来,学历高起来,权利多起来,环境靓起来……(2)反映我国的科技水平还不高,民族创新能力还不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等。

二、和平使命2005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热点背景材料】

双边或多边军事演习是目前国际上经常举行的、国家间增进了解互信的一种重要方式。8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长梁光烈上将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公布,“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开始。中俄双方派出海、陆、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保障部(分)队近万人参加演习。

8月25日,演习在山东潍北地区落下帷幕。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现场观摩了演习,并分别在闭幕式上致词。

【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一方面,由于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面对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强。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战后以来,世界和平是主流,但是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国际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只有各国联合努力才能消灭这股邪恶势力。中俄两国加强反恐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高举演练两军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旗帜,是推进反恐斗争的正义之举,也有利于稳定地区局势和促进世界和平。

3环顾我们的四周,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起学习,到工人之间的分工协作;从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到国家之间的友谊合作……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合作无时不有。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联合军事演习是中俄两军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它有助于深化中俄互信,增进彼此友谊,促进交流合作,提高两军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当前整个世界正日益成为互相依靠的有机整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同发达国家军队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主动加强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才能学习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治理方法,促进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

5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关系到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和平建设的外部环境保障等。此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既是检验和展示中国军事实力的一次演习,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象征。

6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学会合作,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跟踪练习】

1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实在和平的旗帜下,为应对新挑战、新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军事练习活动,是深化中俄军事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中俄两国军事演习的顺利、圆满成功表明:

①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可以和平共处 ②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③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④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材料一:(见右图漫

材料二:2005年8月25日,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

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在山东潍北地区落下帷幕。此次演习不

针对第三方,不涉及第三国利益。演习主要目的是增进中俄

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协调能力,演练两军共同打击国际恐

怖主义等对两国构成威胁的敌对势力的联合作战能力。

(1)材料一中的漫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存在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这一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不针对第三方,不涉及第三国利益”的熟悉。

(3)围绕上述材料,某校初三(2)班预备召开一次“如何应对目前国际形势”的主题班会,请你分别从国家和青少年的角度撰写一份简要的演讲提纲。

参考答案

1D 2(1)材料一中的漫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存在恐怖主义的威胁。它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危害经济发展。(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针对第三方,不涉及第三国利益”,充分表明了中俄两国热爱和平、团结合作的共同意愿,体现了两国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3)国家: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果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青少年: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学会合作,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三、中法互办文化年 展示文明多样性

编者按:

2003年10至2004年7月,中国在

法国举办文化年, 中国文化年以“古老的

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

意在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绚

丽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和艺术以及不断创

新发展的当代文化精神,以大文化的视角

诠释中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法国文化

年”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北京

拉开帷幕,以“以人为本和革新”及“浪

漫与创新”为主题在中国举办百余项活动,

把一个全新的,富有创造力的法国展现在

中国公众面前。

2005年9月17日,为庆祝中法文化年闭幕,“法兰西之夜――颐和园中秋游园晚会”在北京颐和园举办。中秋节前夜,2000多位中法两国民众欢聚颐和园,在中国传统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庆祝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圆满落幕。

过去两年里,中法文化年的几百项出色纷呈的活动,在中法两国人民心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美好记忆,中法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世界文明丰富多彩,彼此间存在差异,这是历史现象。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种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布满了活力,并推动了世界不断走向进步。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就是尊重人类自己的历史。作为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文化大国,中法两国通过互办文化年活动不仅使两国人民感受到对方国家的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向世界表明中法两国以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加深相互了解,携手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继续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又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积极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既要继续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不断开拓创新。

【题例设计】

1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的活动:

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我们吸收法国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有利于两国人民了解彼此文化的个性与魅力,相互学习,不断创新,共同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因此我们要: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④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建设的成就,同时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有人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国在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上存在本质区别,因此两国不应该互办文化年,进行文化交流。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3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在较长时期内共存,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资本主义国家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与法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发展自己。③各种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④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中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中考时政热点分析与练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9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4
    《“合同为一家”》  自学方案
    析近年中考历史试题演变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试题(50分)
    乐山市中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河南省word版)
    各省市中考历史、社会、政治试卷
    广西贵港市钦州市来宾市中考历史题
    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课改…
    广东省汕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思想…
    中考历史模拟检测题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3
    中考历史练习题(一)
    湖南省娄底市初中毕业会考
    河北省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中考历史试题赏析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2
    中考仿真历史试题(一)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2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历史试卷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5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6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7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8
    张家港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
    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中考模拟测试卷…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3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4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5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6
    中考历史试题选择题汇编1中国古代史
    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0年中考…
    安徽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开卷…
    滨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当历史教学“遭遇”国际金融危机
    中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 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中考历史练习题(一)
    中考历史试题命题方向及复习建议
    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政治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0
    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与成就测试
    九年级历史知识体系
    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川教版]
    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课改区)…
    全国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全集11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初三《社会》《思想政治》模拟试卷
    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课程改革实验区…
    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襄樊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各省市中考历史、社会、政治试卷 (12…
    高中段招生考试社会政治试题
    突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第二学期初三社政试卷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中考模拟测试卷…
    富阳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社…
    富阳市 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社…
    广西贵港市钦州市来宾市中考历史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
    中考社会政治模拟试卷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非课改区)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开卷(课改实验区)
    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文科…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开…
    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历史试题
    临沂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试题(开卷)
    中等学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历史试题
    海南省历史学科中考试卷
    江西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及…
    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命题探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中招生统一考试历史…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和对策研究
    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课改…
    中考分析说明题精选
    近年各地中考分类汇粹(二)
    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陕西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十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历史 含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
    浙江温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调研抽测质量分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南京市中考政治试题及其答案
    如何解答中考中的综合开放性试题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中考展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展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考展望:社会主义运动潮流的兴起
    中考展望:推动历史前进的大潮──近…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试题
    重庆高考英语理科、文科有效分及相关…
    中考历史命题趋向
    初中毕业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指导意见
    顺应中考趋势实施科学备考
    中考文综考试如何复习
    怎样才能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成绩
    开放考试,让个性轻舞飞扬
    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
    考完之后怎么办?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