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
|
查询案例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目希]。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第二单元 诗 歌 二、离骚 教学目的 : 1、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屈原及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领悟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尚的品德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3、体味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上的区别; 2、《离骚》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诵读、讲解课文前7节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指名学生讲讲屈原的故事 2、阅读课外读到的有关屈原的诗句 二、简介屈原和《离骚》 1、关于屈原 2、《离骚》简介 三、诵读、讲解课文 1、学生朗读或者听课文朗读 2、逐节读读、讲讲、背背。学生可以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帮助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 3、思考:屈原为什么朝进谏而晚被斥? 4、讨论:屈原在鸣不平中表现了哪些高尚品德? 5、鉴赏佳句: 6、背诵这七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诵读、讲解课文后六节 教学内容: 一、课前引入 1、背诵上节课提到的有关屈原的诗句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前七节的内容 3、背诵前七节 二、诵读、讲解课文 1、学生朗读或者听课文朗读的后六节 2、逐节读读、讲讲、背背。学生可以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帮助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 3、思考:屈原为什么会“悔”? 4、讨论:屈原最后的誓言是什么,表现怎样的高尚品德? 5、鉴赏作者的巧妙的思路和深切的表情 6、背诵这六节。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鉴赏课文、复习有关的文学常识、鉴赏高考作文 教学内容: 一、课前引入 1、讲述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3、背诵全文(此步骤可以等到下课前进行) 二、鉴赏课文 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 哪些诗句表现了屈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哪些诗句引起你的共鸣? 3、 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现代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4、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三、背诵全文
三、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的 :1、弄懂诗意,了解全诗的故事梗概,编写结构提纲,挖掘该诗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着重是刘、焦二人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3、分析艺术手法上的民族特色。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偏义复词的特点,掌握“相、迎”等多义词的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课前导入、诵读、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 1、中国古代的悲剧人物:孟姜女、祝英台、白蛇、刘兰芝 2、汉代的乐府“双璧” 二、简介古代民歌 : 1、关于《孔雀东南飞》 2、文章的写作背景 三、借助注解阅读课文 1、学生朗读或者听课文朗读 2、教师重点引导,帮助指点学生查阅工具书,找出难字的读音、难词的词义。 3、编写文章的故事提纲。字数在5~6百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小结诗歌内容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引入 1、听写难字难词 2、检查故事提纲 二、诵读、讲解课文 1、指名阅读课文 2、指多名学生进行接力串讲课文,教师只做个别提示 三、讨论分析课文 1、思考:课文属于我们前面所说的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2、民歌通常都有起兴,本诗是如何起兴的? 3、讨论课文的结构 全诗结构谨严,剪裁得当,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4、找出课文中人物的对话,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刘兰芝、焦仲卿、刘母、刘兄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刘兰芝: 焦仲卿: 刘母及刘兄: 5、了解偏义复词的特点
四、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小结如何从人物的对话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2、对比讨论比较本诗和《木兰辞》的铺陈排比手法。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开端)孔雀徘徊——起兴 (发展)兰芝自述—— (发展)夫妻誓别—— 铺陈 (高潮)阿兄逼嫁—— 排比、夸张 (结局)夫妻殉情—— (尾声)化鸟双飞——神话 别离 抗婚 &nb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案例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灯下漫笔 |
下一篇文章: 故都的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