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集中体现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在教学时,借助课外阅读资源,进行适当拓展,引导学生理解钱学森话里包含的爱国情怀。
教学片段2:
(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根据你的课前课外阅读,你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工作有哪些了解?
生:钱学森学习非常勤奋,成绩超过了美国的学生。
生:钱学森与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一起,创立了“冯·卡门—钱学森公式”。
生:钱学森还改进了老师的公式,创立了“钱学森公式”。
生:我还知道,钱学森回国时,带了整整五大箱子研究资料。
师:大家了解得真多。那你知道钱学森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吗?
(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钱学森的话)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钱学森的勤奋学习是为了祖国,为了祖国人民。
生:我读懂了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而不是个人的荣誉。
生:我读懂了钱学森时时不忘祖国,时刻想报效祖国的情怀。
……
在这段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内外资源的整合,让学生感悟到钱学森身在异乡,心系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心。
在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时,补充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思乡书以及母亲的一首催人泪下的盼儿诗。
教学片段3:
师: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师伴着乐曲动情地朗读,学生被深深感染)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师:钱学森思念亲人,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父母也思念着身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窗外细雨飞, 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师: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钱学森对家人的思念。
生:我读出了母亲盼儿早日回家的心情。
生:我读出了钱学森与父母那一份浓浓的骨肉情。
……
师:那钱学森为什么不回去呢?
生:为了完成学业。
生:为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师:是啊,为了学业,为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钱学森只能将浓浓思亲意埋在心底。可是,当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钱学森是怎么做的呢?
生:钱学森回国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
生:钱学森一刻也坐不住了。
生:钱学森恨不得一下子回到祖国。
……
在这段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内外资源的整合,让学生感悟到,在钱学森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深处,还有一份牵扯不断的浓浓骨肉情。但,为了学业,为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十年的牵挂只能通过一份份家书传递。而新中国的成立,却让钱学森恨不得立即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一份多么强烈的爱国情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