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不太难,通过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本班学生的整体特征,采用激趣法、启发式教学,利用媒体展示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利用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
专门为本课设计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
一些水果实物与图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提问导入,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打印资料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加强知识及文化积累。
第二阶段:学习课文,了解序这种文体。通过范读、引读、自读、赏读,体会小品文的语言美。自主探索学习课文。通过质疑、自主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翻译组织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利用媒体材料、阅读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本文的写法特点,为后面的仿写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四阶段:启发学生,再创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鼓励学生利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模仿和创新写作。
第五阶段:利用网络系统,搜集有关描绘荔枝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朗诵比赛,加强知识与积累。
注:教学过程详案:
㈠、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能不能从色香味三方面来描述一下?你们见过荔枝吗?吃过荔枝吗?如果没有,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出示幻灯片)
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提供资料,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
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枝叶繁茂,可作防风林树种及家具用材,果可食,果壳、根、树干可提拷胶。
——引《辞海》
㈡、解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