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
查询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详细结果
|
访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八大山人高贵的更骨头精神和不妥协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八大山人高贵的更骨头精神和不妥协的民族气节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学生自学,导读 步骤: 一:导语 鲁迅先生被毛主席喻为“骨头最硬的人”,在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有.骨气的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有骨气的古人— 八大山人 二、介绍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1626,死于1702年活了八十一岁,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后裔,明亡后,做了和尚,终身不任清朝,他在诗,书,画上均有成就,其以芪写成就为最 三、阅读全文,分析 1、(1)写寻访八大山人故居的由来 A:朗读, B:我钦慕“八大山人”的原因? ⑴,母亲常常临摹的国画中,一有幅八大山人的石头常常临摹才会使作者在小小年纪记住了八大山人,这可说是“母亲”行 为对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行) ⑵,“母亲”对八大山人的评价 所摹之画有“八大山人的风格”(言) ⑶,但我对这位“”引出下文 2、进入故居庭院 A、 朗读 B、 时间:秋日 地点:南昌市南郊 人物:我和几位同志 来由:偶然机会 环境;绿水环绕淡雅 3、(3—8)故居庭院内展室中参观的经过,评价八大山人的成就和人的风格 A 作者的观参线索:参观游览的路线 B 路线是怎样的? A,庭院特点? 清幽:路:小径 桂皎 花:香水月季 树:老桂:儿自多岁高龄 B(4)育之谱词名之由来? C(5)八大山人基本情况? 生平事迹和基本经历 (1)成就最高是什么?花写(各有何特点) (2)共同特点是什么? 强烈讽刺了清朝的奴才和政权 (3)兄弟二人的名有何用意? 他们不愿向清朝君主叩头 小结:据此展开议论“硬骨头精神,一分为二的分析硬骨头精神的可贵之处,从正面赞扬八大山人的精神高尚,抨击现实生活”(7) E(9)告别青云谱:对景物的描写怎样,表达作者怎样的性情? 庄稼,花香,参观后的舒畅心情 4(10)朗读 A诗歌的作用是什么? 对八大山人的总体评价,再一次赞扬八大山人的硬骨头精神 四、小结 1、详略安排别致,一切服务于主的需要 来到青云谱—进入庭院—插叙词名—介绍人物—参观展室—联想议论—告别青云谱 2、恰到好处的引用,增强文章的典雅色彩六处引用 张九龄:“桂花秋皎洁”描绘庭院 李白:“~~~~~~~~”硬骨头 毛泽东:“冷~~~~~~”八大山人风度 五、作业,基础训练 六、板书 访八大山人故居
一、作者 二、八大山其人 三、线索,路线
四、写作特点 五、引用 六、庭院特点
七、小结:
第二单元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有误的一组: A、夯筑(h 0 1ng) 青冢(zh 0 5ng) 稠(g 0 0) 镂空(l 0 6u) B、绵亘(g 0 8ng) 苑囿(y 0 6u) 屏嶂(zh 0 6ng) 呼韩邪(xi 0 6) C、庐朐(q 0 8) 单于(ch 0 2n) 迥乎(ji 0 5ng) 宿虏城(l 0 9) D、山麓(l 0 0) 亭隧(s 0 0i) 高阙(qu 0 8) 虖河城(h 0 7)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A、嘹 缭 潦 B、獭 濑 籁 C、莹 茔 萦 4、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夜的草原是这么 而安详。 ②、四面是 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 ③、夜暮中,草原在……中该发生多少动人的情景,但人们却在 的睡眠中疏忽过去了。 ④、我们绕过虎山,站在坝桥上,一边是 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 A. 幽静、安静、宁静、寂静 B.宁静、平静、.幽静、安静 C.. 幽静、平静、安静、 寂静 D. 宁静、寂静、安静、平静 5、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站在高处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茫茫碧水,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 , , , ,非常分明。 A、深青 墨绿 银白 淡蓝 B、淡蓝 银白 墨绿 深青 C、 墨绿 深青 淡蓝 银白 D、银白 深蓝 深青 墨绿 6、对“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A、⑴⑵| ⑶⑷⑸ B、⑴| ⑵⑶⑷| ⑸ C、⑴⑵|⑶⑷|⑸ D 、⑴|⑵⑶|⑷|⑸ 7、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⑴、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 ⑵、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 ⑶、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⑷、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 ⑸、无边的草原是这样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A、⑷⑶⑴⑸⑵ B、⑵⑷⑴⑸ ⑶ C、⑵⑴ ⑷⑸⑶ D、⑸ ⑷⑴ ⑶⑵ 8、比喻句的结构包括:本体、比喻词、喻体。选出对下面的比喻句判断正确的一项: 例句: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条银灰的暗花。 A、本体是“白云”,比喻词是“像”,喻体是“暗花”。 B、本体是“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比蝓词是“像”,喻体是“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C、本是是“云影”,比喻词是“像”,喻体是“暗花”。 D、本是是“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几朵银灰的暗花”。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的比喻义的一项为: A、万里长城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B、阴山以南的沃野是游牧民族的苑囿。 C、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D、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10、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汉书·匈奴传》记候应谏元帝的话,其中有云:“前以罢外城,省亭隧,今裁足以侯望,通烽火而已。”这里所谓“外城”,就是阴山以外的城堡。 B、《汉书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教育和教学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生物入侵者》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