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咀嚼体会描写泉水的语句,品味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二、学习重点:
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三、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四、学法指导: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吟哦(yín ’é)的意思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五、知识链接:
鼎湖山相关资料:
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地处北纬23.10’,东经112.34’,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鼎湖山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北回归线地带多是荒沙红土,而这里却保留着完好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32.2万平方米,其中原始森林就占132万平方米。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1750多种,有粗壮挺拔的锥树、枸(jǔ)橼(yuán)、榄树、榕树,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孑(jié)遗植物桫(suō)椤(luó)、黑桫椤、苏铁,有鼎湖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鼎湖格木,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1956年,中国将鼎湖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1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鼎湖山划归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并在山上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有说是因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 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云溪景区以白云寺、水帘洞天、古树名木为主,最大的特点是观赏原始森林。天湖景区以天鹅潭、天湖以及奔涌的山溪为主,最大的特点是涉水山溪、回归大自然。天溪景区以庆云寺、飞水潭,荣睿碑亭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参禅拜佛。虽然三大景区各有特点,但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庆云寺下的飞水潭,上有观瀑亭,下有天然泳池。这里百尺瀑布,飞流直下,泻玉喷雪,蔚为奇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潭中游泳,今潭壁上镌刻有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素有“天然氧吧”之誉的鼎湖山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走进这片原生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的板根、藤本、绞杀、附生和茎花等现象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启示,而且每一种珍稀动植物都在向人们讲述一段久远而沧桑的生命历程。
六、借助课本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庆( ) 泠泠淙淙( )( ) 综合( ) 一脉( )
一泓( ) 楹联( ) 拾级( ) 怅惘( )( )
嬉戏( ) 古刹( ) 翩飞( ) 辟为( )
菩提树( ) 污垢( ) 遐想( ) 泉水汩汩( )
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1.了解大意; 2.注意方法; 3.养成习惯; 4.读出感情。
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八、阅读课文第八段,思考下列问题:
1.四次听泉,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几次听泉?请同学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2.作者在倾听入夜的泉声时,感悟到了哪些人生的哲理?试问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来朗读第8节。
九、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读了《鼎湖山听泉》一课,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写的呢? 试举例品味其优美的语言。
十、拓展延伸:
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认为课文最后一节隐含了作者的担忧,作者在担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