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
查询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详细结果
|
空空书斋
别了,司徒雷登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学习并领会本文高屋建瓴地揭露美国侵华罪行的思想和观点。 二、掌握例证、引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例证、引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领会本文高屋建瓴地揭露美国侵华罪行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二部分,理清课文内容及结构 2、掌握例证 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内容及结构,理解美国侵华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美国侵华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司徒雷登:美国人1876年生于中国,1905年开始在中国传教,1919年起任北京燕京大学(美国兴办)的校长,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内战,1949年8月2日离开中国归国。 二、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业己 诲人不倦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隐讳 冒天下之大不韪 揭幕 嗟来之食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见练习册) 三、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语句倒装有何作用?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引出论点的?
3、美国出钱出枪帮蒋介石打内战的目的是什么?美国为什么不直接发动大规模战争?
4、美国在中国的三种可能选择是什么?美国为会么采用第三种选择?
四、释疑,教师解答: 1、确定论述的范围,诱人产生阅读的愿望,且风趣、生动。它间接地揭示出了中心论点,还可表现出我中国人民的自豪情感。 2、美国侵华政策必将失败。 3、目的是想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并非不想而是形式不允许。 4、(1)、它可以一干二净的撤退; (2)、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3)、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利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文章引用的艾奇逊的原话来说明美国政府用第三种政策的原因。 五、在分析内容时讲明结构,明确论证方法 六、小结:
七、练习作业 八、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领会本文高屋建瓴地揭露美国侵华罪行的思想和观点 2、 掌握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以什么入题? 美国侵华政策必将失败。 2、第二部分分哪几层来论证?
二、课文内容与结构 1、第二部分第三层承第二层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采用第三种选择的目的,同时联系现状指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第三部分的论点是什么?是从哪方面论证的?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与中心论点的逻辑关系怎样? 3、第四部分在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好处? 三、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引用闻一多、朱自清的例子 2、“民不畏死,乃奈何以死惧之” 3、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 4、先进的 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百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四、司徒走了,百皮书来了(照应开头)
三、小结 四、作业:练习册 五、板书 一、从白皮书评司徒雷登,昭示“美国侵华政策失败的象征”(1) 1 、历史剖析(2~5) 美国侵华政策 二、美国侵华政策2:分析原因和依据(6~8) 必将失败 3:揭露实质(9~13) 三、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四、以简洁的语言照应开头,表明中国人民的态度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观点、主张,学习鲁迅对待本国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2、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3、揣磨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4、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杂文的文体特征。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观点、主张即“拿来主义”的内涵。
2、揣磨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3、“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的关系(难点)。
[教学方法] 讲解式与启发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
2、诵读全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3、具体讲解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2、 文章的背景
《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4日。30年代,国民党政府对外实行媚外卖国的政策,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和文化“围剿”。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在革命文化阵营内部,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乎投降”,拒绝借鉴继承文化遗产。从历史的角度看,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面临着如何对待本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重大课题。鲁迅的《拿来主义》辨证地论述了应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篇文章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3、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提醒学生注意文章前后呼应、上下契合的句子,注意一些关联性词语的提示作用和照应作用,如“所以”、“总之”、“然而”等等。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批判否定“送去主义”。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肯定主张“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10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主张原则,并强调“拿来主义”的意义。
4、 串讲课文第一部分
文章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结合现实引用实例,运用反证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由“闭关主义”所导致的“送去主义”的危害,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张本。
“送去主义”的由来:长期的闭关自守,拒绝外来文化。
“送去主义”的表现:送古董,送古画、新画等。贫乏,寒碜。
“送去主义”的实质:媚外、降外。
“送去主义”的危害:主权丧失,亡国灭种。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5—10自然段),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步骤]:
1、 简单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2、 串讲课文第二、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5-8自然段):主张“拿来主义”。
5段: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6段:分析不能“拿来”的原因:被“送来”的东西(帝国主义的经济与文化侵略)吓怕了。论述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7段:指出正确的态度与方法: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对文化遗产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放出眼光”:要鉴别精华与糟粕。
“自己来拿”:要掌握主动权,独立自主选择。
诵读8—9自然段。
8段:批评错误的态度: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教育和教学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生物入侵者》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