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鼎湖山听泉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介绍鼎湖山泉水的特点。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通顺。
3、初步感知鼎湖山泉声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泉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吧!
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
(二)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出示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浓阴 安详 暮色 清纯悦耳 万籁俱寂
古刹 磅礴 雄浑 草丰林茂 忽清忽浊
提示:“浓”是后鼻音,“纯”、“刹”、“浊”是翘舌音。
(2)指明分自然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
(3)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理解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理清课文段落。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磅”右边第六画是“横钩”,第十画是“横折钩”;
“礴”左右结构,笔画较多。先书空再写。
2、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四)布置作业。
1、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习字册》上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2、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1、同学们,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2、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3、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愿意说说吗?找好朋友去交流。开始。
5、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 三、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板书:位置 雨后鼎湖山的情景)
3、你觉得雨后的鼎湖山怎样?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话。
4、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试着将这一段分成三层。
2、指名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泉声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泉声响、美 泉水多、长)
3、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声音在耳边不停地响)
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
还可以从哪儿看到泉水多?出示句子:
(1)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2)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4、板书:不绝于耳、清纯悦耳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时,注意突出泉声响、多、美的特点。
6、学生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介绍庆云寺。
3、学生齐读课文,读时注意“繁花似景、古树参天”等词语。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万籁俱寂”(一点声音也没有)
(3)体会泉声送枕边的情意以及用心聆听泉声的感受。
(4)齐读这两句话。
3、精读课文中描写泉声的句子。
(1)出示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水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饶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你想说什么?(学生说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说):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机勃勃!师评:(尝)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错。(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好吗?(希望到处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愿望会实现的。(拍摄)拍好后,与大伙一块欣赏,好吗?
指导朗读:那你现在准备怎么读,自己试试。谁来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想不想试试。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2)说说作者用心聆听品味到的泉声是怎样的?
板书:轻柔清脆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3)作者还听到了哪些声音?(板书:忽…忽…)
(4)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板书:奇妙)
(6)请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听得这么真切呢?
引导学生悟出:“传送到枕边”的“传送”比“传”更准确生动。一个“送”字能让人体会到鼎湖山的“殷勤”“好客”;“枕边”比耳边更确切,“枕边”除含有“耳边”的意思,还说明“我”已“躺在床上”,静下心来。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结合板书,试着背一背。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泉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你跟随作者游览后,有没有这种感受呢?齐读这一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这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2、再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2、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草丛 汇聚 雄浑 不绝于耳 草丰林茂
暮色 穿越 磅礴 清纯悦耳 古树参天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说说本题的要求是什么?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两句是什么句子?
4、让学生同座交流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小结:是啊,祖国山河秀丽,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广东肇庆的鼎湖山,聆听了那清亮圆润的泉声,祖国秀丽的山川,怎能不令我们神往。让我们把鼎湖山独特的泉声留在我们脑海里,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并介绍给你的熟悉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写一写。
| 5、师生交流,点评。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情况。
2、回忆作者的游览顺序。
3、说说课文写得这样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让我们带着对鼎湖山泉声的深爱之情一起来背背课文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白天:泉水长、多
泉声响、美
夜晚听泉: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美妙
教后感:
听泉听音、听泉感悟: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
(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
(千年古刹,百年古木,是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
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