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五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讲解 >> 正文

 

《雷雨》教案(三课时)

查询原文分析讲解的详细结果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景文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我在《雷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分解表
知识类型
识 要 点
价值
判断
知识目标
1—1会认“压”等4个字,会写“垂”等8个字。
1—2 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技能目标
2—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学习观察的方法,学会写观察日记。
情感目标
3—1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知觉和丰富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充分自由地参与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尝试、体验。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创设轻松有趣的语言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功。
2.本课教学思路设计始终把语文新课标理念作为教学灵魂。以素质个性化培养目标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题,重视学生间的互评互助学习模式。通过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探索自学的平台,从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爱学,乐学。紧扣“趣味性、自主性”核心原则,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运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宽,将语文与多媒体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构建出民主、开放、自主的新型创新合作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选用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媒体作用
作用时长
课文导入
课件
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分
学习课文
1—8自然段
课件
轻音乐
(第一段)雷雨前乌云下沉,狂风乱刮的景象。
观察景象,帮助学生通过声音表现下雷雨前的景象。
30秒
(第二段)蜘蛛垂下逃跑
引导学生观察蜘蛛逃跑时的动作,体会用词的精妙。
20秒
(第四—六段)雷雨中景色:大雨及雨中的大自然。
引导学生观察雨中景物的特点,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1分
(第七—八段)雷雨后景色:花儿、小鸟、蜻蜓、荷叶上的青蛙。
课件展示雨后美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分40秒
课堂练习
投影
雨后还看到了什么美景?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1分
拓展延伸
百度搜索网站
龙卷风、流星雨等
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5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整体感知:
1.“说到雷雨,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知道的雷雨。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场雷雨。请大家认真观察。”(播放雷雨课件)
学生观看课件。
3.板书课题。“你们如果要写这场雷雨,会写些什么景物?”
学生根据观看课件,交流。
4.“想看看别人写的雷雨文章吗?书翻到18课,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雷雨发生在什么季节?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感受。
二、研读课文,品词析句:
这位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把景物有条理的记下来。
1〉学习“雷雨前”部分
1. 默读1—3自然段,划出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句子,天气变化中,动植物有什么特点?想想这些变化让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勾,自读体会。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a.“满天、黑沉沉”的乌云是什么样的?(课件播放雷雨前乌云动)这乌云向你压来,你有什么感觉?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b.学生观看课件后谈感受,再指名个别朗读、集体朗读。
2“忽然一阵大风,吹的树枝乱摆。”
a. 怎样读出这种天气的变化?个别朗读。
b. 老师扮演风,生扮演树体验天气变化。男女生分读。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 为什么不说“掉”?(学生讨论交流后播放课件:吐丝垂下动
b学生观看课件后,体会用词的准确。
3.作者写天气的变化后为什么还要写植物和动物的表现?
a.学生分小组讨论。
b.师根据发言小结:作者写动植物的表现是为了让人们更深的感受到满天乌云带来的沉闷,大风带来的紧张,闪电雷鸣带来的预示。
4.小结:作者观察仔细,而且用词准确,让我们读了觉得很生动。
a.再读这一部分,用朗读来变现雷雨前天气的特点。(播放雷雨前的景物视频)
5.“你想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吗?”
a.学生试着补充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
b.评价,鼓励。
2〉小结学法:
1“会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雷雨前这一部分的?”
板书:找特点——勾词语——朗读体会——补充
2.“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后面的部分吗?”
3〉学习“雷雨中”部分
1.“这一部分写出了哪些事物的特点?”(播放雷雨中的景物视频)
a.小组讨论,交流,找出描写的事物:雷声、雨声、树、房子等。
2.“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
词语,自读体会。
3.指导朗读。
个别朗读,评价,体会重点词语:
a.哗、看不清------说明雨大。
b.渐渐的、渐渐的——体现雷雨停止的过程,语速稍慢。
4.“对雨中的情景,你有哪些补充?”
学生交流补充雨中情景,对观察细致的学生及时夸奖。
4〉学习“雷雨后”部分
1.课件播放雷雨后视频,教师配乐朗读7、8自然段。
2.雨后的景色给人怎样的感觉?把你觉得好的词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知道文章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3.用怎样的声音来读好这一部分呢?展示给大家看。
个别朗读,赛读,体味重点词语:迎面扑来、挂、坐、叫。
4.你最希望自己是雨后的什么?
学生完成填空:“我是( )在( )。”
三、总结全文:
1.人们常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有怒,有哭,也有笑。把娃娃的脸贴在雷雨的那个过程中合适呢?(出示娃娃脸卡片:怒脸、哭脸、笑脸)学生上台贴脸谱,学生评价。
2.学生完整的朗读课文,重新回味雷雨的全过程。
四、课后拓展:
1.大自然中除了雷雨这种自然现象外,还有其他自然现象,等待大家去观察、发现。在网站上输入你想了解的自然现象的名称,去探索吧!
2.把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雷雨前 (怒脸图)
18.雷雨 雷雨中 雨大 (哭脸图)
雷雨后 景美 (笑脸图)

 


武汉市十一中语文教研组 谢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2、在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的体现人物个性



第一课时

一、 介绍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二、 简介作家作品

曹禺: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童年和学生时代 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过的。天津是个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镇。曹禺在这里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许多\\\"高级流、高级恶棍\\\"及\\\"苦力\\\"的劳动,听见了深夜小巷传来的卖儿卖女之声。这对曹禺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创作的思想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秋。曹禺进入南开中学。这是一个有民主精神的学校。学校的南开新剧团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学校演剧团体。1925年曹禺加入南开新剧团,并成为重要骨干,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啬鬼》(一译《悭吝人》)、H.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另一方面编演时事新剧,进行民主宣传鼓动工作。在此前后,他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他曾说,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使他\\\"激动\\\",超过了他喜欢的易卜生。因为这些作品\\\"启发他必须关心中国的社会问题\\\"。     

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和书库里,贪婪地研读着世界名著,特别是希腊悲剧及W.莎士比亚、E.奥尼尔、А.П.契诃夫等人的戏剧作品。同时他也时常和朋友去广和楼欣赏京戏名家的表演,到天去听曲艺。曹禺还涉猎了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他\\\"读老子、读佛、读圣经\\\",赞美柏拉图的\\\"神奇的\\\'理想国\\\'\\\"。\\\"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深沉的忧郁\\\",也热爱过\\\"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而\\\"所罗门的智慧\\\"、\\\"耶稣对人类所寄予的真诚热爱\\\",都曾使他\\\"仰叹\\\"、\\\"折服\\\"。但是,他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被这些先哲们的精神所感动,却没有成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俘虏。他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于是想\\\"搜寻出一条大道\\\"来解决他所感到的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但是读了这些哲学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种执着地、热诚地求索精神,却熔铸在他早期的创作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

\\\"三部曲\\\"创作时期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三、 听《雷雨》的舞台剧



四、 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第二课时

一、 复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

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我们今天主要研习的是第一个场景的内容

1、很显然,在见面开始,虽然是三十年的旧情人,但侍萍并没有表露身份,到课文的什么地方,周朴园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侍萍的?

明确:课文83页的上面“周朴园不觉的望望框上的照片”前

那么课文中的第一场戏,焦点是侍萍的身份是否揭开,以这个为标准,第一场又可以一分为二了。(板书)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呢?

明确:鲁侍萍的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3、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人相认前的部分,下面同学找出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

明确:一共四处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板书)

请同学揣摩语气并表演出来。

4、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明确:(关键是鲁侍萍想不想见周朴园,又想不想让周朴园见自己)

(1)鲁侍萍带着30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想看看他是什么样,自己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

(2)本以为抛弃自己的人三十年来一定逍遥快活,置自己于脑后,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30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

(3)自己要作为周当初犯罪的活证据,控诉他的罪行。



导入第二层:随着身份的揭开,三十年旧事重提,周朴园也心情随之起伏,由追忆到奇怪,到猜疑,再至紧张,以及得知侍萍身份后的惶恐,不知所措。主角出场以后,矛盾又如何演化的呢?

研习第二层: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1、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恋的时候侍萍又是什么态度?说明什么?

明确: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态度十分冷漠“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恋的时候,侍萍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鲁侍萍的控诉引起了周朴园的危机感,所以要抑制、恐吓;周朴园的甜言蜜语被饱经风霜的鲁侍萍给识破,所以也马上抑制住了。

2、当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朴园提出了一个什么解决办法?

明确:用钱

为什么周朴园一再要鲁侍萍收下钱?

明确:周朴园是个骨子里的封建买办“双料”资本家, 他一直认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就是金钱。“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金钱可以成为遮丑布,金钱可以换来良心的安宁,金钱可以弥补罪过。这就是周朴园在签署支票时的内心活动。一张支票撕开了他层层伪善的面纱,使其

冷酷、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

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

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呢?!



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结合剧本分析)

参考:真情说——周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坟纪念。住房内保留着“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日,保留着习惯。30年前,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动过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骜难驯,儿子周萍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1、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2、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繁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3、对于周对鲁的怀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作者曹的观点是“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4、而当侍萍奇迹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时,周为什么害怕、恼怒、赶她走?因为他害怕鲁的出现会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假意说——1.(1)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2)问是否想见:“(连忙)不,不,不用。”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2.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厉害冲突中来。(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2)“谁指使你来的?”(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第三课时



分角色朗读第二场

1、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他们开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1)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思想本质。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2)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2、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

(1)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2)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3、鲁大海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是怎样表现的呢?

(1)坚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斗争一定会胜利。

(2)揭穿周朴园的骗局,指出周朴园离间工人队伍是“卑鄙无赖的行为”。

(3)揭发周朴园残酷剥削、血腥镇压工人的罪恶,怒骂周家一群强盗。



4、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二、 人物形象分析



1、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上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2、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他做事冷酷无情,对人冷淡,并且十分虚伪。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曝露,集中得表现了他得处世哲学。在他看来金钱能够解决一切,这不正是一个资本家应有的逻辑思维吗?

许多人给周朴园的评价是冷酷、自私、虚伪,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可我以为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梅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 爱情,他本是一个无阶级意识的善良的富家少爷,却因为被封建礼教下的门当户对和资本家的唯利是图意识所毒害,而逐渐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直至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资本家的不择手段,骗取名誉、金钱、地位。他自己也被教化成一个无情虚伪的资本家。但就在他已成为冷血动物之时,他却还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以及相片。他残酷的性格背后,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爱情的留恋,周朴园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所毒害,他既要赶走现在的鲁侍萍,却又保留着梅侍萍的相片,这本身就充满着矛盾。他受到现实中自身利益与内心深处真性情的强烈冲击,最后利益占了上风,要求他必须冷酷地对待现在的鲁家。周朴园也是可悲的牺牲品。



3、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是一个思想觉悟较高的工人。虽然他的斗争经验不足,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三、、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 雷 雨 》教案
(第1课时)
授课时间:45分钟
《雷雨》(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时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性格,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并体会《雷雨》中的艺术构思。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讨论问题、台词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平等自然的交流,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把阅读交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另外,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努力探究新课标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了解鉴赏戏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乐于探究问题,从而更好的把握文本。
(2)获得鉴赏戏剧的技能,学习鉴赏戏剧的方法。
4、能力迁移:课本剧相关情节的表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性格。
2、复杂人性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设讨论题,通过开展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雷雨》电影VCD光盘。
五、布置预习
1、依据学习材料,了解作者曹禺及创作概貌。
时代背景
2、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故事梗概
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
相关评论
3、对课文进行兴趣式阅读,明确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
4、在教师的组织下,观看电影《雷雨》,写出观后感。
六、教学过程
* 导入·解题·感知
(一)导入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雷雨》是曹禺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健三郎眼中“丰碑”式的巨著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部作品的一个小片断,来看个究竟!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作者简介及创作概貌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讲解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雷雨》教案(三课时)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
    致大海
    沁园春•长沙
    散步1
    屈原列传
    第三册第二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唐宋…
    散步
    短文两篇
    蜀鄙二僧
    世说新语
    散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提要(一)
    故宫博物院
    最后的长春藤叶
    致橡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散步
    散步
    《陈太丘与友期》
    《散步》课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马说》
    散步
    《散步》教学案例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底片
    劝学
    劝学
    短歌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
    《论文艺的空灵和充实》课堂实录
    《一事一议》
    第六单元作文训练----月光下的遐想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选举风波教案2
    黄生借书说
    《童趣》
    阿炳
    记承天寺夜游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项脊轩志
    《观舞记》教案
    《师说》教案13
    散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06年版课件配套…
    故都的秋
    《秋实沉思》命题作文的评讲教案
    《秋水(节选)》教案
    《词两首: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
    安妮日记
    《古文二则》教案(九年级下学期)
    杨修之死
    送东阳马生序
    《散步》教学设计
    行道树
    篱笆那边
    订鬼
    竹影
    劳山道士练习
    《茶馆》说课稿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程红兵《雨霖铃》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写作训练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诗词五首(《观刈麦》《赤壁》《过零…
    《山中访友》教案
    《苏珊•安东尼》重难点分析
    《勇气》教学设计
    《苏珊•安东尼》重难点分析
    石壕吏
    《专题汉字》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2
    《我心归去》教案12
    《乡土情结》教案12
    爱莲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2
    《想北平》教案12
    《师说》教案14
    《我心归去》教案13
    《乡土情结》教案13
    《乡土情结》教案14
    《想北平》教案1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3
    《说“木叶”》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6
    太史公自序
    《采薇》教案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四季
    相信未来
    我的五样
    致青年公民
    《师说》
    获得教养的途径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想北平》教案9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0
    《奥德赛》教案
    今生今世的证据
    前方
    我心归去
    乡土情结
    想北平
    谛听天籁《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寡人之于国也
    《贵在一个新字》教案
    《寂寞》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山市》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想北平》教案7
    《西地平线上》教案7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7
    毛泽东词二首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8
    《劝学》
    《我心归去》教案8
    《我的四季》教案8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8
    《想北平》教案8
    《师说》教案9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9
    《我心归去》教案9
    《我的四季》教案9
    《乡土情结》教案9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初三议论文复习教案(配已上传的课件)
    江南的冬景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1
    读《伊索寓言》
    《我心归去》教案10
    《我的四季》教案10
    《想北平》教案10
    《乡土情结》教案10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0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
    《赤壁赋》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2
    致女儿的信
    《师说》教案10
    《乡土情结》教案11
    《我心归去》教案11
    《想北平》教案1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1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太史公自序
    夏本纪
    《想北平》教案1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
    古诗漫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9
    《治水必躬亲》教案设
    《枣核》
    巴尔扎克葬词
    “说真话、抒真情”作文训练实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八年级上语文教案
    沙田山居
    八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师说》教案11
    作文-感受与思考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雪》(鲁迅)教案及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
    杨修之死
    紫藤萝瀑布
    童趣
    《这就是我》
    劝学
    毛泽东词二首
    《乡土情结》教案8
    老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