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的那边
|
查询原文分析讲解的详细结果
|
1.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着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想。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课后的读一读,辨字音形,解词语:痴想 凝成 诱惑 喧腾 瞬间 二、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播放录音 2、组织讨论,讲讲诗歌的大致含义,并试着给诗歌列举小标题 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 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读者的对话。 第一节写我的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第一节写我和妈妈的对话,第二节写我和读者对话。 第一节定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写的是象征意义的山和海。 …… 3、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三、探讨与研究 1、诗歌中的“山”与“海”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2、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人,所以说“隐秘”。) 3、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我”爬上了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史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 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幻想,所谓的“零分”就是说幻想破灭了。) 5、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6、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努力而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7、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四、品读感悟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 (言之有理则可)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言之有理则可) 五、拓展延伸生: 1、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A、谈谈理想,说说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B、说说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有那些准备? C、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教师小结: 诗人以自己人生的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的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越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们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讲解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在山的那边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雪》(鲁迅)教案及课堂实录 |
下一篇文章: 杨修之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