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列传
|
查询原文分析讲解的详细结果
|
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②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练习 (略)
附: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屈原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所列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未列入《招魂》。现代学者认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等二十三篇,基本上可以肯定为屈原所作。但对《招魂》一篇尚有异说。《卜剧》、《渔父》是根据屈原传说敷衍而成,非屈原所自作。《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九歌》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一组诗的名称,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她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并以神名为乐章的篇名。《国殇》所祭是为国捐躯的战士。末篇《礼魂》是祭把结束时的送神曲。 (2)司马迁谈屈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惆代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构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止失明,厥有帼剧;孙子胶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3)《史记》。史书名。西汉司马迁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本纪(给帝王做传)十二篇,世家(给将相做传)三十篇,列传(给三教九流的历史名人做传)七十篇,表(大事纪)十篇,书(诏书)八篇。《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书中对国家统治者敢于批判、讽刺,同情农民起义,歌颂了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群众的优良品质和殊异才能。作者有极高的写作技巧,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以后历史散文 《史记》:西汉人司马迁撰,纪传体,通史,内容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时。选为中学课文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救赵》、《毛遂自荐》、《屈原列传》等。 《汉书》:东汉人班固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苏武传》曾一度选为中学课文,今删。 《后汉书》:南朝刘宋时人范晔(炉)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选为中学课文的有《乐羊子妻》、《张衡传》。 《三国志》:西晋人陈寿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天下。选为中学课文的原有《隆中对》,今删。我们读过的诸葛亮《出师表》,该书已全文收入《诸葛亮传》。 《资治通鉴》:北宋人司马光为主编撰,编年体,通史,内容上起战国,下迄五代。选为中学课文的有:《赤壁之战》、《李停?雪夜人蔡州》。 前四部纪传体史书,因为是旧时“二十四史”中头四部史书,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均高,所以合称“前四史”,为旧时读书人必读的史书。《资治通鉴》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也高,因非纪传体,没有列入“二十四史”。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讲解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屈原列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散步1 |
下一篇文章: 第三册第二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唐宋诗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