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an >> 韩愈 >> 正文

 

韩愈:进之艰难退之易?

境,不令惑众出。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崇,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其因果利害,言之凿凿;其肝胆忠心,力透纸背。
    然而,他错了。力陈皇上不能轻信迷信,这是一种责任,一种道义。但就选择的对象、选择的时机而言,就太不合时宜了。你想,皇上如此痴迷,如何听得进你的噪音?鲁迅在《隔膜》里有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大意是,奴隶只能奉行,不许言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思不出其位”。譬如说,主子,您这袍角有些儿破了,拖下去怕更要破烂,还是补一补好。进言者自以为在尽忠,而其实却犯了罪。因为另有准其讲这样的话的人在,不是谁都可以说的。一乱说,便是“越俎代谋”。当然罪有应得。倘自以为是“忠获咎”,那不过是自己的糊涂。一生愤世疾俗、桀骜不训的鲁老先生真是把事看透了,把话说绝了。韩老夫子好糊涂:妄自颂扬尚且不可,何况直指龙颜?你越是肝脑涂地陈其利害,表其忠心,他越是觉得你不自量力,大逆不道。再说,要你有用无用,是有用好还是无用好,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有用会带来致命之害。栋梁之才因其有用而被早伐。不会鸣叫的大雁被人先食。因此,智者非伏其身而不见,非闭其言而不出,非藏其知而不发,他们是在等待时机。可惜,韩愈对这一点不太明白。这篇以热血筑成的檄文,差点使他以热血而送生。
    经过漫长的等待,皇上终于召见了。宪宗高高地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瞪着韩愈一言不发。韩愈跪在阶下,静候圣上金口玉言。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偷眼一看,皇上凶神恶煞般像要将他生吞活剥,韩愈顿时冷汗透背。只听圣上一声即斩的怒吼,脑袋嗡地一声,瘫在了地上。幸有几位大臣冒死求赦,才使这位文章大家免于一死,落了个从重发落的下场。以恃才辱君的罪名,被贬到了离京城七千里之外的潮州。
    临行时,没有一个好友话别,他单人匹马,形影相吊地走向了天涯海角。他捶手顿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悲惨凄凉,指问苍天,我韩退之到底是为何遭此厄运?他悔恨自己随心所欲,不合时宜,太猛浪、太浮躁、太天真、太愚腐了。吃丹佞佛,该我何干?百姓遭秧,关我何事?世人皆醉,我何独醒?
    去潮州过蓝关时,他吐胸中块垒,拨笔底波澜,留下了那首酸楚哀怨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是写给他的侄子的。其忠君之心,苍天可鉴;其悲凉之情,可见一斑。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读书做官有着悠久的渊源。知识分子同政治之间没有必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战国时代“士”阶层开始出现,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的确立,亦儒亦吏、亦官亦学,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传统。并形成了一个迥异于西方的士大夫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但遗憾的是,真正的文人入仕,多无好的结果。当然那些有经世治国之才,又有诗书传世的君王另当别论。官做得稳当,文章写得潇洒的也有,只是凤毛鳞角。象屈原,官至大夫,被罢官流放;太史公司马,受宫刑大辱;李太白苦心经营,最后落得丧魂落魄,醉卧长安;东坡居士也没多少消停,一生大多流落他乡。这些学富五车的才子们为什么一腔热血,万丈豪情,到头来,丢盔卸甲,柳败花残?这也难怪,谁让你情感胜于理智、耿直胜于圆滑、知进而不知退?书读的多固然可敬,但难免迂腐,遇事较真,不讨人喜欢;通今博古,看事透彻,眼里容不得沙子,令长于指鹿为马的人很不舒服;才高八斗,难免清高,不易驾驭,易遭嫉妒;秉性耿直,棱角分明,不会唯唯诺诺,难以左右逢源;直言快语,不曾设防,易遭暗算。如此这般,官如何做得?
    郑板有段耐人寻味的“绕口令”: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退一着,进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范仲淹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也有经典之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看来,被进退所困扰的岂止韩愈
    到了潮州的韩愈,远离京城,远离政治漩涡,他真的想退了,彻头彻尾的退之。在潮州的生活,使他找到了回归自然的感觉,置身百姓中间,心与他们贴近了。当他看到,同是大唐圣土,如此蛮荒;同是大唐子民,几乎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愈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韩愈:进之艰难退之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韩愈(公元768—公元824年),唐代思
    【简析】山石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青青水中蒲三首
    调张籍
    答张十一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湘 中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听颖师弹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短文两篇
    韩愈《答张十一》
    韩愈《春雪》
    韩愈《湘中》
    【简析】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晚春》
    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调张籍》
    韩愈简介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文学主张与创作
    韩愈部分诗作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新说
    春 雪
    韩愈人物简介
    弘扬“韩愈文化” 创新执政理念
    《韩愈•进学解》(《古文观止》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唐]韩愈
    唐朝也有天价稿费 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
    两面韩愈更真实
    韩愈文学成就
    韩愈与潮州
    韩愈简介
    游太平公主山庄
    【简析】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杂文家不能学韩愈
    【简析】石鼓歌
    河洛春秋 韩愈故事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生平简介
    揭揭八仙老底 韩愈的孙子韩湘子
    历史名人故事:韩愈曾三次名落孙山
    韩愈的伟大教育思想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因被贬用诗文贬损好友 韩愈原为刻薄之
    南国忆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诗名句和格言
    史海钩沉――奇节奇文说韩愈
    韩愈诗鉴赏事迹 山 石
    雉带箭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晚 春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元和圣德诗并序
    南山诗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石鼓歌
    华山女
    祖席(得秋字)
    士大夫的“工具化”:“两面派”韩愈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读韩愈散文
    韩愈的学佛心路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韩愈《听颖师弹琴》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韩愈《雉带箭》
    韩愈《山石》
    从韩愈谀墓说起
    韩愈老家"孟州说"有了物证 雍正九年
    从日常生活看韩愈的为官之德
    从韩愈说起
    李花赠张十一署
    韩愈出身于官宦之家
    送桂州严大夫
    千年一叹读韩愈
    韩愈故事 华山履险境 长安来跑官
    韩愈:一代文豪真性情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
    韩愈 柳宗元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南人,人
    试解读韩愈的《寄卢仝》诗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局限性
    韩愈与韩孟诗派
    韩愈与古文运动
    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潮州民间传说中的韩愈形象
    聚焦韩愈———南行手记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字退之
    韩  愈  生   平
    文才横溢 爱国情真——韩愈
    韩愈《原毁》
    韩愈的无神论思想
    唐诗百话·韩愈:山石
    韩愈:落齿
    韩愈:华山女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
    韩愈与便江
    韩愈当官的风骨
    于今香火遍瀛洲------韩愈和他的迁谪
    韩愈《进学解》
    韩愈反对迎佛骨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