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科举频 韩愈应试苦 本报记者 孙钦良 韩愈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他勤奋好学,每天三更就起床读书。 (资料图片) 对于韩愈,景仰的人很多。在唐代文人中,韩愈是综合素质较高、发展较为全面的一个。他文章写得好,有“杜诗韩笔”一说;他个性突出,敢于排佛、反对军阀割据;他的官也做得不小,担任吏部侍郎。所以,苏轼说他“内外兼修、文武俱备”,还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是个文章革新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韩愈无疑是综合素质较高、发展较为全面的一位典范,也是古今洛阳的财富。韩愈成名之后,便在东都国子监任教,分司东都并在此置地造屋,他在洛阳替李贺打抱不平,他认洛阳为乡籍。
但韩愈的祖籍在哪里,学术界和民间都在争论、研究。中国唐诗学会洛阳中心秘书长王恺认为韩愈祖籍在孟津,《中国文学史》(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辞海》(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认为在孟县(今孟州市),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在修武县(与孟州市同隶属于焦作市),河北秦皇岛市专家却认为,他们那里才是韩愈的祖居地。
韩愈祖籍问题,留作最后再讲。且看韩愈哪年出生,怎样成长。
韩愈生于公元768年,3岁时死了父亲
这时的大唐帝国,安史之乱的创伤虽未彻底治愈,但经济已进入复苏阶段。韩愈出生前,唐代宗李豫上台,他能够驾驭复杂局面,改币制、改赋税,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连年增长。韩愈来到这世上,可谓正是火候——他出世前6年,李白去世,诗仙的离去,为他在文坛出头,腾开了位置;他出世后2年,杜甫死去,杜甫沉郁稳健的大旗,遂被他高擎在手,成为大纛(dào)。他的家族也不错,其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先辈们都很有文化。书香门第和殷实之家,为韩愈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博学多才,有点名气,可惜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此,韩愈由哥嫂抚养。其兄韩会,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长安为官时颇有口碑。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读书,好好做人。韩愈自己曾在文章里讲,他7岁读书,13岁能文,都是得益于哥哥嫂嫂的帮助。
如果不是发生家庭变故,韩愈很可能长期生活在长安,但在他10岁那年,韩会仕途遇到挫折,受了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今广东省韶关一带)做刺史。韩愈只得随兄长离开京城,一路颠簸,前往韶州。
从长安到韶州,遥遥三千里。一家人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过了潼关,来到洛阳,然后掉头向南,越过长江,过洞庭湖,翻越层峦叠嶂的山岭,一直走了好几个月,才到达目的地。
这一路走来,哥哥嫂嫂都在照顾着韩愈。哥哥尽管被贬官了,心情不好,但不忘把沿途风光人情讲给韩愈听,还讲古人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忠心报国,希望韩愈早日成材,重振家业。
刚刚10岁的韩愈,已经学会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梳理判断,他发现,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受过大磨难。于是,他对哥哥说:“左丘明双眼失明,才发奋写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