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新说
陈鲁民
继戏说、恶搞之后,“颠覆”又成了文史界一股新的浪潮。比如,有作品将林则徐虎门销烟“颠覆”成破坏对外贸易、将鳌拜“颠覆”成大清忠良……“颠覆”,简而言之,就是推翻对历史人物已有的定论,弄出一个完全相反的说法。作为艺术,对历史人物进行一定的加工虚构固然无可厚非,但不能没有一个“度”—— 如今在有些人眼里,“颠覆”似乎成了一记标新立异的妙招——鲁迅被“颠覆”,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不过每年都有“新意”;林则徐被“颠覆”成祸国殃民的庸官,虎门销烟也被“颠覆”成破坏对外贸易;北宋奸臣蔡京则被“颠覆”成一代贤相,功高名重;清初权臣鳌拜也被“颠覆”为大清忠良,对朝廷赤胆忠心……其中,被“颠覆”得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诗仙李白。 按照一般传统的结论,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可是,在某电视台的荧屏讲座中,却有着这样的大胆描述:李白来自西域,有强烈的功名欲望,而且还纵情声色。据他推测,李白的父亲很有可能是犯了杀人罪,逃到西域,然后和当地女子生下了“混血儿”李白。这且不说,对于“诗仙”留下的无数传世佳作也大胆否定:“李白真正优秀的作品在他所有作品中也仅占1%到2%,题材大多是个人情绪的发泄。” 对历史人物见仁见智、臧否褒贬,本不奇怪,但一定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不能信口开河,只为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就乱发惊人之语。胡适曾有一句名言:作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遗憾的是,很多人只记住了他的前一句话,什么假设都敢做,却不去“小心求证”。而没有这后一条,什么假设都是空的,什么学问都是站不住脚的。 对历史人物的“颠覆”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定论,都是建立在大量文献依据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学者反复验证筛选过的,如果只凭一两件孤证或只言片语的描述,就急于“颠覆”定论,不仅从用心上来说太过急功近利,从考证上来说太单薄无力,同时也助长了学术及艺术上的浮躁之风。 可能是因为易中天别开生面的《品三国》一炮打响、于丹独辟蹊径的《论语心得》一夜走红,激起了一些文人学者急于成名的欲望,但不能不择手段,更不能没有根据地乱拉古人来陪绑、“颠覆”。其实,历史上想搞“颠覆”的人早在唐朝那会儿就有,怪不得韩愈先生非常生气地骂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愈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韩愈新说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